人們總說生活比電視劇更精彩,因為充滿著反轉。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震蕩,就在大家都以為tiktok出售給微軟已成定局之時,微軟官方宣布TikTok拒絕了它們的收購申請。
緊接著甲骨文方面確認:已經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達成了協議,成為它的「可信技術提供商」。
倘若這個提案被美國官方通過,那就標誌著:甲骨文公司將為TikTok提供雲服務,TikTok不用出售了,也不涉及核心技術轉讓了。
當這則消息傳出時,很多人說:張一鳴得救了。
但其實,在這則消息下,這段時間裡,字節跳動先是在騰訊附近買了塊地,又成立了專門的電商平臺,之後成立了網際網路汽車業務團隊,還拿下了網絡小貸業務牌照和支付牌照......
很多人覺得tiktok業務會給張一鳴致命一擊,但其實從今日頭條到抖音、西瓜視頻,再到現在的電商、網際網路汽車......
張一鳴最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了。
不知不覺之間,網際網路行業已經進入了第二代。
而張一鳴,就是第二代裡的代表人物。
1983年,張一鳴出生於福建龍巖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是一名護士,父親曾是市科委的工作人員,後來下海去東莞開了家電子產品加工廠。
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富裕優渥,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父母不像一些父母那樣獨裁。
從小,張一鳴的家庭氛圍就是寬鬆的,他的父母最愛聊的就是新技術、新發明。這讓小小年紀的他,就對科技、創新等詞彙有了深刻的認,更讓他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決斷力。
所以,張一鳴在填高考志願時就目標明確。他給自己列了幾個標準:下雪、靠海、離家遠、綜合性大學、大城市。
這樣一輪輪篩選下來,符合標準的學校就只剩南開大學了,所以他果斷選擇南開,連父母都沒說。
可最初,他是想學生物學的,但因為分數不夠被調劑進了微電子專業。但真等入學後才發現這不適合自己,於是他又果斷的轉去了軟體工程。
從這兩件事上其實就能看出他的性格,他是一個果斷乾脆的人,但他的果斷不是頭腦一熱的想法,而是有著很強的邏輯性作為支撐的。
而這點,在他的工作裡,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創辦今日頭條之前,張一鳴還有很多次創業經歷,你會發現他的開始和結束,都是目的明確、非常果斷的。
2005年,張一鳴畢業,他沒有去企業,而是選擇了和BBS裡認識的學長一起創業。兩人租了個小房子,做一款面向企業的辦公軟體,但最終因為資金缺乏,項目很快就夭折了。
之後他因為對旅遊類垂直內容搜索感興趣,就進了酷訊公司,成為了他們家第一位工程師。後來酷訊公司迅速發展,而他也坐上了技術委員會主席的位置。
但是,隨著公司的壯大,張一鳴很快發現了公司管理的混亂,於是他在酷訊發展最高峰之時,退了出來。
出來後,他覺得他應該學習一下大公司的管理辦法,於是就去了微軟。但是,他在微軟待了半年就出來了,因為大公司的運行機制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之後,他又和老鄉王興(美團CEO)一起創辦飯否網,但不到一年,飯否就被強制關閉了,張一鳴的創業又再次失敗。
但這幾次創業經歷,讓他逐漸變得成熟。
2009年,酷訊的投資人王瓊找到了他,邀請他一起做房產搜索,就這樣,九九房產網成立,張一鳴開始瘋狂開發移動端,2011年,九九房已經做到了房產類應用排名第一。
這次創業無疑是成功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張一鳴也看出了單一品類的局限性,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他覺得完全可以做出一個全網全內容的大平臺。
就這樣,2012年,字節跳動成立了。
現在想想,倘若張一鳴當初堅持做房產搜索,那可能現在鏈家、貝殼等app一定會多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但是也正因為他的選擇,成就了如今更強的字節跳動。
張一鳴曾說:「創立今日頭條之前,我參與過 4 家創業公司,但每次都沒有堅持到最後。我很早就意識到,創業如果不順利,那就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
這樣看他能成功,或許先決要素就是他是一個敢於放棄,敢於選擇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事都輸在了自己的糾結上。思前想後,焦慮不止,無法取捨,什麼都想要,但這個過程多半是在做無用功。
像他這樣清楚認定自己的目標,列出自己所有的參考維度,明確自己的底線,綜合考量後堅定選擇,或許才能作出讓自己不後悔,且最高效的選擇。
2016 年,新經濟 100 人的李志剛曾問張一鳴:「三年多,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一億美金,做到了百億美金?」
那時張一鳴回答說:「我覺得,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之初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
是的,字節跳動的最開始,張一鳴就定位清晰:信息的搜集和分發,是他最熟悉的工作,他就是要利用算法,向用戶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所以你會發現,之後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都是基於這個大框架下,不同媒介類型的產物罷了。
字節跳動的開始,是靠段子。那時,他先從搞笑段子、圖片、視頻開始,一連做出了幾十款內容app,例如內涵段子、內涵漫畫、好看圖片、今晚必看視頻等等,廣泛撒網。
之後我想大家都知道,內涵段子火了。但內涵段子其實和九九房一樣,內容還是單一化,這離張一鳴的目標還很遠。
2012年,之前找他做九九房的投資人王瓊給他帶來了500萬美元的A輪投資,一個月後,今日頭條上線。
今日頭條其實和內涵段子的原理一模一樣,都是靠著算法推薦,只是內容更廣泛。
而不一樣的是這次不是從零開始了,靠著內涵段子的引流,大量資金做的廣告,今日頭條僅僅上線90天,就已經累積了1000萬的用戶。2016年,今日頭條上線4年,用戶已經超過了5.5億,日活超過了6000萬。
今日頭條的成功,標誌著他在文字內容平臺領域佔據了一席地位,之後張一鳴又宣布投資10億元用以補貼短視頻創作,於是抖音出現了。
依舊是延續著之前的算法推薦模式,但視頻相比文字,更具洗腦和上癮性。
抖音一出現,就極速擴張,兩年時間用戶數就超越了今日頭條,成為了全民現象級app。
而隨著今日頭條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ly,海外版Tiktok開始佔據蘋果商店全球下載第一,。
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業務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旗下產品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億。
它已經火到進入川普的「擊殺名單」的地步了。
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頭條系app在逐漸擴展。
2020年非公開股票交易中,字節跳動估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市值過千億的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
張一鳴把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做到市值千億,只花了8年。
而在今年福布斯發布的《2020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裡,張一鳴也以162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位列全球第61位,中國富豪第7位。
你不得不承認,字節跳動是現在唯一一個和騰訊可以在類似領域對抗的公司,微信基於龐大的用戶群,先是對抖音「封殺」,後又推出「看一看」「視頻號」,但好像都沒能殺掉抖音。
而現在,字節跳動又在騰訊總部附近拿了一塊地,成立了電商部門,接連拿下了網絡小貸業務牌照、支付牌照,還在新加坡申請了數字銀行牌照,可想而知,接下來它又即將進入電商行業了,這又會不會分食阿里的業務,很快就會知道了。
我們能感覺出,字節跳動的版圖,不止於此,張一鳴的野心,也不止於此。
2016年,有傳言說騰訊要收購今日頭條,但張一鳴說:我創立公司,不是為了成為騰訊高管,這樣多沒意思。
他一直說他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
從畢業開始,他就覺得要將眼光放長久,和優秀的人,做有意思、有挑戰的事。
你不得不承認張一鳴的厲害。
而在回顧他的成功之道時,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他太懂「人性」了。
在《財經》的訪談中,張一鳴這樣描述自己的成功之道:「我的成功秘訣就是延遲滿足感。」
延遲滿足感,就是指為了更長遠的結果,放棄即時的滿足,學會自我控制。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其實很難。
就比如張一鳴曾提到:他的很多同學,很多技術成績都比他好的,但畢業後,設定的目標太低了,加入銀行IT只為解決北京戶口,目標就是買到小兩居。
而很多畢業生在初入職場時,會只考慮名氣、薪酬,根本不在意這家公司和職業的未來走向是不是長期有益,有很大發展空間。
在他看來,確實他們當下的舒適度很高,但倘若能延遲滿足感,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定更高的目標,那或許前兩年沒什麼變化,但10年之後,個人能力肯定會不一樣的。
但這個世界上,能真正做到自律,延遲自己的滿足感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都貪戀著「即時滿足感」。
而張一鳴,就在利用著這「即時滿足感」賺錢。
比如我們都知道,整天刷頭條,刷抖音,對於自身價值來說,肯定不如把時間花在看書、學習上效率高,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會像中毒一樣,明明計劃好要讀書工作,卻只要點開抖音就停不下來。
這就是因為,抖音通過算法,抓住了你的喜好,給你推送了太多你喜歡的東西,而大多數的人,無法真正的做到自律,他們無法控制自己延時滿足,只會沉溺於即刻就能得到的幸福中無法自拔。
而你還會發現,這種即時滿足,其實體現在方方面面。
各種網路遊戲裡,氪金就比不氪金快樂。花唄借唄,目標對象就是那些享受提前消費快樂的人......
不只是張一鳴,其實很多企業都是一群能「延遲滿足」的人,在賺著「即時滿足」的人的錢。
所以,我們似乎找到了成功者的一個共性。
張一鳴說:延遲滿足感的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這是一項長期修煉。如果一件事情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 delay 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
你的延遲滿足感程度更高,你就會耐心更好,標準更高,目標更大,做事更從容專注。
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
超遠的眼界和超強的自律性,這或許才是企業家身上最值得學習的東西。
最近,tiktok事件無疑是字節跳動的一大坎,很多人都覺得這將會成為字節跳動的一個轉折點,之後它將走向下坡。
但其實,從現在看來,字節跳動已轉變方向,他們開始在網際網路汽車上布棋盤了,而他們的下一步大棋,必定是電商、支付方式上。
張一鳴的目標或許從很久之前開始,就不止於娛樂app。但是,他至少是現階段,他的布局仍基於內容平臺本身。
而在這背後,無論是頭條還是抖音,真正可怕的敵人或許就是內容本身。
內涵段子被下架,抖音也曾被審查,版權糾紛、虛假廣告、還有在這種算法推薦機制下,大眾陷入「信息繭房」之中,是否會長久保持著熱情?
等等等等
這或許才是張一鳴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不過,未來還很遠,字節跳動的發展也絕不會止於此。
而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張一鳴自己平時刷不刷頭條和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