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的詩中提到:難消受燈昏羅帳,悵曇花一現恨難休。曇花一現描寫的是那些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的一種現象,表現的是一種惋惜,同時也是提倡人們應該要珍惜某一些美好的事物的情感。除了曇花將美好的景象短暫的呈現過之外,考古界也有很多事情都屬於曇花一現。
比如說秦始皇陵兵馬俑當初在被發現的時候,有一張神秘的臉就屬於曇花一現的美好。當時剛好有考古專家手中有攝像機,這才勉強拍了一張照片留存於後世,以供觀賞。秦始皇陵和秦始皇陵兵馬俑其實並不是一個概念。很多人以為秦始皇陵是在1974年才被人們發現的,那時候在西安有一名農民在田地裡勞作的時候,發現了有一些類似於陶勇一般的物件。
越挖越多,最後就將這一信息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局。當專家趕來了之後發現了皇陵兵馬俑。其實這一時間點是標誌著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發現的時間,而不是秦始皇陵被發現的時間。秦始皇陵在我國封建王朝時期就已經不是一個秘密,不需要大家去尋找。
固定在了陝西西安,在項羽和曹操時代都曾經被挖掘過。只不過是因為其實地宮的嚴密性很高,所以也並沒有讓人得手。這也就極大程度上保護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完整性。1974年之後,我國文物專家對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研究就越來越深入。1975年,兵馬俑就已經走上了國際文物的水準,先是在中國周邊國家進行了展覽。
後來還遠赴歐洲等地。在1976年時,國家還專門在秦始皇陵建立了兵馬俑博物館。每一年會吸引過來無數國內外遊客,近幾天關於兵馬俑的新聞也很多。2020年,有一張姓攝影師在拍攝兵馬俑時發現兵馬俑的嘴唇上還有指紋。
這一發現讓很多現代人感覺非常溫暖,覺得這麼細小的細節能夠保留2000多年,十分溫暖人心。就好像隔著2000多年的時間,但人們一樣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除了這些小細節之外,在1974年時,中國文物專家在研究兵馬俑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小現象,那就是兵馬俑在剛開始出土的時候,並非沒有任何色彩。
埋藏在地表深處的一些兵馬俑,還保有一些色彩。只不過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文物經不起氧氣的摧殘,容易氧化,其中3號坑的一張兵馬俑的臉非常神秘,他的臉就是彩色的,而且五官非常精緻,仿佛栩栩如生一樣,不過遺憾的是,受到氧化影響,這具兵馬俑出土五分鐘就失去了色彩,不過還好專家手快,留下一張照片。
直到1986年,國家再次安排了大規模兵馬俑研究的時候,也就是對地表更深的兵馬俑進行再度研究時,發現有很多兵馬俑的面龐都保有清晰的顏色。只不過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保護力度太低,所以這些兵馬俑的顏色就隨著時光和氧氣的吞噬,慢慢消失了。
幸運的是,當時有一位文物專家手邊剛好有一個攝像機,就拍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當中,兵馬俑的本真狀態五顏六色,栩栩如生。可以從這些細節方面看出,兵馬俑的製作工藝非常高超,皇陵工程的確值得後人尊敬。
談古論今,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近代來說,也有不少文物古墓出土,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古人的生活,比如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這本《中國文物常識》,能夠讓大家更多地了解中國文物背後的故事哦,原價108,現在只要59元就能拿到手,絕對的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