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2020年6月5-7日,中國城市土地利用製圖委員會第四次工作會議於青島召開。本次會議由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共有30餘位海內外專家學者蒞臨現場、20餘位專家學者在線參會。
在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宮鵬教授的倡議和召集下,中國城市土地利用製圖委員會於2019年6月成立,旨在推動聯合開展全國城市土地利用製圖工作,為國家高質量城市建設、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等提供更加精細的數據支持,致力於推進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製圖研究。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有幾十位遙感、土地利用專家加入該委員會,並且已於2019年7月、9月和12月,分別在北京、深圳、上海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本次會議首先由專家學者作工作進展報告。其中,清華大學地學系博士生董潤敏代表清華大學地學系和商湯公司介紹了基於10米解析度全球地表覆蓋製圖(FROM-GLC10)結果完成中國3米解析度的地表覆蓋製圖。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楊俊靜、河南大學環境規劃學院研究生王喆、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工程師蘇墨分別介紹了城市功能識別、建築物高度提取以及城市邊界製圖方法及實驗結果。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李雪草博士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陳斌博士介紹了中國以外41個典型城市基本城市土地利用分類製圖結果。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王熙、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助理研究員雷光斌分別展示了廈門市和成都市的介紹了土地利用分類實驗結果。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孫林介紹了多年來在雲檢測、氣溶膠反演以及地表專題信息(溫度、不透水層、火點等)提取的方法和數據集生產積累。
會議第二部分由宮鵬教授介紹清華大學「流行病學傳播與對策」突擊隊過去4個多月針對新冠疫情開展的系列研究課題及進展,以及結合土地利用製圖開展武漢-北京-廣州基於個體尺度的新冠肺炎傳播模擬研究。他進一步介紹了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主持的第三方城市體檢工作,同時展示了2861公司對我國主要城市的獨立第三方評估的部分打分結果。中山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系向雨和劉小平教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賈穎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孫博博士分別就長沙市城市體檢、城市擴張問題和城市光汙染等研究工作作了精彩匯報。
雲會議室專家線上匯報
專家討論會議現場
點評嘉賓、《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雜誌主編、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陳鏡明和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施建成對多項製圖研究提出進一步科學應用的建議,並提議《環境遙感》投稿綜述論文。亞馬遜AWS中國、光環啟雲數據公司、商湯公司、河鋼集團等參會企業代表表達了對城市土地利用分類和城市數據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對該領域科研成果成功實現市場化的期待。
宮鵬在發言中表示,將來的土地利用製圖與城市研究工作要向多維度擴展,向全球更高解析度高精度目標推進,探索建立起更全面的城市指標體系,形成完整的數據儲備,並啟動中國城市展望分專題年報工作。宮鵬希望中國城市土地利用製圖委員會團隊圍繞著共同的目標,眾志成城,形成更強的凝聚力與影響力,不斷創新並持續發展下去。
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院長宮鵬教授發言
徐冠華院士發言
徐冠華院士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中國基本城市土地利用製圖委員會的工作形式,指出這種由科學精神驅動的科研合作活動形式是難能可貴的,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次有益探索。他鼓勵大家進一步形成持續的動力機制,加強校企合作,保證相關研究沿著科學性、實用性的方向長期穩定地發展。徐冠華也對未來研究提出殷切希望:首先,他強調在實現遙感製圖技術突破的同時,要注重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切實需求相結合,用技術解決問題,在應用中發展技術;其次,要關注宏觀問題,增強數據的動態收集和處理能力;要重視預測能力,強化數學模型的運用,加強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結合;定期發布報告,對成果進行科學解讀,對高質量城市發展提出建議,擴大影響力,形成品牌效應。最後,徐冠華鼓勵大家不忘初心,回歸科學研究的本色,回歸到科學要為人類、為國家服務的本色中。
供稿:地學系
編輯:李華山 李晨暉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