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編」出精彩人生
——記「十行狀元、百優工匠」競賽活動電腦程式員決賽冠軍王小龍
王小龍在給學員上程式設計師專業技能課。(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記者 鄒靖方
獲得省「十行狀元、百優工匠」競賽活動電腦程式員決賽第一名後,王小龍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他依然站在講臺上,用相聲般的語言為學生們講解計算機編程知識。
王小龍,是株洲健坤北大青鳥培訓學校的電腦程式員老師,從事計算機編程技術已有14年歷史。上大學專修的是計算機編程,南下打工從事的是計算機編程,走上講臺給學生上課的內容也是計算機編程。
1998年,網吧剛剛在大街小巷裡興起。有一次,正在讀高中的王小龍透過網吧的玻璃,看到電腦屏幕裡精美的動畫,一個個動畫人物在電腦裡跳來跳去,他用攥了3天的早飯錢,第一次走進了網吧,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遊戲。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想著什麼時候自己也能開發個遊戲。」高中時期,王小龍就經常買些電腦方面的書籍閱讀。由於家裡沒有電腦,他就打著修電腦的名義去親朋好友家「蹭」電腦,久而久之,他竟成了遠近聞名的「電腦迷」。
高考填寫志願時,王小龍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編程,必須仔細、周全,容不得絲毫紕漏。」2003年,大學畢業的王小龍就職於深圳一家軟體公司。
有一次,公司讓王小龍研發一個酒店管理系統,他在電腦前呆了3天3夜,咬著牙硬是把系統全部編寫完。正準備回去休息時,公司負責測試的同事要求他把房間管理這塊程序全部重做。
此時的王小龍懵了,自己覺得任務完成得很圓滿,為何還要重來?
當同事打開房間管理程序測試,王小龍才發現由於一個程序代碼輸入錯誤,導致後期的數據維護出現問題,使整個管理系統無法進入正常運轉。
這件事一直銘刻在他的心裡,在以後的編程日子裡,就像懸掛在腦海中的一面警鐘。
2011年從王小龍班上畢業的石忠孝,已是上海某軟體公司的軟體項目經理。 2016年,石忠孝研究一個程序,在識圖技術上卡了殼,他打電話向王小龍求救。由於王小龍不擅長識圖技術,他並沒有及時回答如何解決這道技術難題。他馬上坐到電腦前查閱網頁,翻閱有關識圖技術的電子資料,經過一通宵,王小龍將編寫程序的思路發給了石忠孝。
按照王小龍的思路一整理,石忠孝僅用半天時間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編程序很枯燥,找到枯燥中的笑點,就能變成一種樂趣。」王小龍經常會通過生動的俗語、形象的肢體語言,表達出計算機編程的各類專業術語。
有一次,在課堂上講到「多態」這個概念時,王小龍開始發揮他的喜劇天分,他用筷子演示吃飯,接著學美國人吃西餐,再接著直接演示印度人用手抓飯,滑稽的模樣讓學生捧腹大笑。學生們在笑聲中記住了「多態」這個詞的含義,就是同一事情作出的不同表現。
編程本身就是一個嚴謹而細緻的工作,要將編程知識點轉換為笑點,不僅是靠善於臨機應變的幽默,更多的是靠爐火純青的編程技藝和對教學的那份用心,王小龍做到了。
王小龍走進計算機編程,又從計算機編程中走來。編程,「編」出了王小龍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