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建行副行長章更生: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大象也能跳舞(文字版)

2021-01-04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導語

中國建設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章更生近日在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高峰論壇中發表演講,詳細分析了建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投身普惠金融事業的必要性、優勢和有效路徑。章更生行長用形象的方式描述了國有大行做普惠金融就像是讓大象跳舞——看似難以實現,但只要視為是應盡之責,並跳出金融做金融,大象也能翩翩起舞!

(以下為演講的文字稿)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科技賦能普惠,大象也能跳舞。圍繞大銀行能不能做普惠、怎麼做普惠,結合建設銀行的實踐,和大家分享三點體會。

一、大型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就像讓大象跳舞

小微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們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但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從需求端看,表現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從供給端看,體現為信息獲取難、信用發現難和需求對接難,銀行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較高的經營成本和風險。

為破解這些難題,世界各國開展了廣泛的實踐和探索。其中,小型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取得的成就,尤為顯著。例如,美國的社區銀行,重點發展「關係型」信貸,對本社區的居民情況有較為全面的掌握,能夠對其經濟狀況和信用水平進行合理評估,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並降低風險。在德國,除德意志銀行等大銀行外,有近2000家中小銀行也都把中小企業服(業)務視為重點,服務覆蓋從中型企業到手工工匠。

從國內來看,全國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約有4000家,在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村市場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傳統的大型商業銀行要服務小微企業,就像是讓大象跳舞,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主要問題有三方面:一是不願跳。大銀行長期以來服務於市場的大客戶,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的信貸投放,單戶規模大,收益見效快;相對而言,大企業經營規範、風險好控制,大銀行自然不願意躬身入局、一粒一粒的揀芝麻。二是不敢跳。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不到3年,抗風險能力與大中企業相比,的確比較弱;而且傳統上要防好風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面對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管理難度大,大銀行的基層機構不敢觸碰。三是不會跳。小微企業融資一直存在缺信息、缺信用的「瓶頸」,而大銀行傳統的信貸方式,是針對大中型企業特點建立的,以財務信息為核心的評價模式,很難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當信用狀況無法判斷時,傳統的解決方式就是讓企業補充大量的材料,或提高申貸門檻、要求押品進行增信等,導致信貸流程繁瑣,效率低下。

那麼,大象到底能不能跳舞?這已成為一個傳統大型銀行正在面對、亟需解決的課題和時代命題。

二、只要固本出新、知能善用,大象也能跳舞

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大企業、大客戶金融脫媒趨勢明顯,金融新生業態快速滲透,傳統的「二八」定律正在被顛覆,未來的金融,必將是得草根者得天下,這是時代發展的大勢,也成為各機構的共識。例如像建設銀行,就主動轉型,明確提出把普惠金融作為全行發展戰略,這既是作為國有大型銀行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也是培育新的發展空間,面向未來、開拓市場的現實選擇。

實際上,大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有著先天的獨特優勢,可以總結為五大優勢:一是網點優勢。傳統銀行經過多年的持續經營和市場深耕,建立了龐大的網點體系和眾多的客戶經理等專業人才隊伍,能更好地貼近客戶,這是大銀行最大的優勢。例如,建設銀行在全國有14000多個網點,目前有96%可以開辦小微信貸業務。二是資金優勢。大銀行資金體量大,通過專項信貸規模安排,可以足額滿足客戶融資需要,覆蓋廣大的市場需求。三是供應鏈生態優勢。市場上的大客戶、頭部客戶資源主要集中在大銀行。它們的供應鏈上下遊集聚了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形成了巨大而豐富的供應鏈生態。依靠和大客戶間的合作關係,大銀行可以「以大帶小」,批量服務上下遊小微客群。四是風控優勢。大銀行一直注重風控體系的建設,在風控人才、風控技術、風控工具等方面有良好的積累。五是科技優勢。做小微企業業務,需要線上化、智能化,而這需要以科技為支撐。大銀行的科技力量是小銀行無法比擬的,例如,建設銀行的科技人員有1萬人的規模。

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對大銀行的原有優勢進行了進一步催化和賦能,實現了重塑和最有效的發揮,形成「1+1>2」的質變效應。首先,銀行業一直是推動科技應用和發展的重要領域,具有良好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其次,在得數據者得天下的今天,大銀行實際上擁有最真實、最海量的數據積累,具備了數位化發展的內核。第三,大銀行具有大投入的能力。目前,市場上各大銀行都把金融科技作為推進戰略,科技投入的佔比越來越高。運用科技賦能金融,成為前瞻性的共識和趨勢。通過金融科技的賦能,銀行的轉型和再造能力大大提升,為大象起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只要數字重構,科技賦能,就能跳出普惠金融服務最強音

近年來,現代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快速向數位化遷徙,數據成為新型的生產要素,也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源。大銀行只有將數據作為資產來經營,通過數字應用和科技賦能,圍繞數字、平臺、生態、賦能,持續推進自身經營模式的創新與升級,才能跳出普惠金融最強好聲音。

一是發展數字普惠,推進供給模式創新。從根本上破解小微企業資信不完整、難真實的痛點,首先是改變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評價方式。通過對客戶經營行為、結算行為、納稅行為等海量數據的挖掘整合應用,為客戶進行全息立體畫像,就可以為廣大的小微企業發現信用、重構信用。其次要改造原有的作業流程。傳統信貸業務的客戶評價、審批、放款等流程環節,大量依靠人工作業,耗時長、效率低。利用數位化技術,實現數據信息自動採集、模型自動評價和標準化機控,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大幅提升效率。

例如,建設銀行通過整合海量的對公、對私客戶數據,接入工商、稅務、電力等多維度外部數據,建立客戶評價模型、審批模型和預警模型等,逐步構建起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創新推出「小微快貸」線上化業務,實現「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信貸體驗。過去,建設銀行每年普惠金融貸款新增只有大約100-200億;而「小微快貸」業務上線三年多來,已累計為120萬戶小微企業,投放貸款2.4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客戶佔比超過70%。

二是建設開放平臺,全面觸達客戶需求。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供給端做好服務優化的同時,也要改變客戶原有的、對銀行信貸門檻高、貸款難的認識,讓客戶了解銀行新產品新服務的便捷優勢。網際網路技術的深化應用和開放銀行平臺建設,讓大象肢體更加舒展,不僅可以精準畫像、做到「知你」,而且向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懂你」服務轉變。

例如,建設銀行推出面向小微企業的「惠懂你」手機移動端融資新平臺,隨時隨地、全程在線提供信貸服務;並通過場景連結、功能嵌入和深度融合等方式,以出海服務擴展平臺引流,以入海服務引入工商、稅務等外部服務,推動全渠道、多觸點、零距離的綜合性服務。截至今年5月末,「惠懂你」訪問量近億次,下載量超過1300萬次,認證企業340餘萬戶,授信金額超過2100億元。

三是構建普惠生態,與各方共生共榮。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工業化時代向數位化時代快速演進,生態化也將成為社會生產和金融服務的重要表現特徵。未來的組織和個人都將成為萬物互聯中的節點,這意味著,聯網才能整合資源、攜手並進,斷網就會孤舟難行、事倍功半。

對銀行而言,要適應生態化趨勢,需要跳出金融做金融。充分發揮連接優勢、科技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以金融能力賦能社會,再以非金融服務反哺金融。通過打造開放共享、合作創新的新生態、新舞臺,廣泛建立我們的朋友圈,實現銀行和社會各界的多方賦能、互利共贏。例如在傳統的融資之外,建設銀行成立建行大學,推動金融知識普及,開展「普惠金融百萬創業者培訓計劃」,覆蓋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等117萬人次。將銀行服務前移,與相關政府部門、創投、孵化等機構合作,建立「創業者港灣」,為中小科創企業提供創業共享空間、投貸聯動支持等孵化服務,扶植有科技含量、有前景的小微創業者們快速成長。

我深信,在我們的共同探索下,大象也能夠翩翩起舞,為實現金融服務「普」羅社會大眾,「惠」及廣大民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

THE END

CAFI公眾號部分文章亦發布於以上平臺

相關焦點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助力小微 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一是科技賦能、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以金融科技為支撐,突破傳統業務模式,基於小微企業涉稅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評價,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自2019年5月份雲稅貸2.0上線以來,成功實現了銀稅系統直聯,成為全省首家實現銀稅直聯的金融機構。
  • 科技賦能金融持續推進 金融科技仍將是銀行「角力」重點
    縱觀各家上市銀行的年報內容,「金融科技」一詞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大多數上市銀行「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金融科技成為年報「熱詞」,也顯示著各上市銀行正在開足馬力駛入金融科技發展的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金融科技也是熱議話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回答相關問題時曾表示,金融科技必將迎來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
  • Weshare合生:「產業+科技+金融」賦能全球普惠金融
    日前,《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布。報告從金融科技的全球化視角著眼,深入闡述了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互聯和安全技術為主的金融科技底層技術的發展概況,分析了金融科技在金融行業創新及應用情況。
  • 又一國有大行副行長辭職!呂家進揮別交行 下一站或履新建行
    另據業內知情人士向「行長要參」透露,「王浩任建行黨委委員的同時,該行副行長章更生免任黨委委員,中組部6月22日發文,開完股東會後章更生就會退休。」公開資料顯示,章更生出生於1960年5月,已到退休年齡。而將從交行平調建行的呂家進以及新晉升為黨委委員的王浩,將暫時緩解建行高管亟待補位的現狀。
  • 行長必讀 | 建設銀行新徵程:啥是「第二發展曲線」?
    建設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章更生、副行長黃毅、財務長許一鳴等行領導和高管參加了本次業績發布會。   從住房租賃、無人銀行到無感支付、金融科技,再到建行大學,建設銀行正在用實際行動顛覆大家對傳統銀行的直觀認識,更被外界描述為「建行正在下一盤非常大的棋。」
  • 建行新增一位副行長,交行副行長呂家進即將到任
    6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交行副行長呂家進即將赴任建行副行長之職。目前還在走流程,在交行尚未免職。郵政系統30年「崢嶸歲月」呂家進2019年1月進入交行,在交行任副行長僅僅一年多,其履歷中時間更長的是郵政系統,以及郵儲銀行。這30年,可以用「崢嶸歲月」來形容。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強化服務 共創金融服務新生態
    一是深入市場,「快」字當先,搶佔業務先機,自2014年起淄博分行率先在全省推廣熱力繳費項目,並迅速實現5區3縣去覆蓋;二是科技賦能,創新驅動,踐行智慧繳費,順應「網際網路+」發展趨勢,聚焦用戶體驗,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 普惠金融路 濃濃建行情——建行懷化市分行開拓鄉村金融業務紀實
    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照山鄉為踐行普惠金融,懷化建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小額取款、繳費、轉帳匯款、查詢理財等基礎金融服務,使貧困鄉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努力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懷化建行黨委書記、行長吳曙華表示。為此,該行通過個人快貸和小微快貸等業務,為農戶、合作社、農事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助力企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增收,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如今,「裕農通」不僅是服務鄉村的一臺機具設備,更是帶領農戶致富打開農村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真正為鄉村所需。
  • 建行迎兩位副行長 原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履新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張海妮近日,建設銀行同時迎來兩名副行長,一位是原郵儲銀行行長、在郵政系統內工作約30年的呂家進,另一位則是建行內部晉升的「70後」幹部,該行原湖北省分行行長王浩。兩位副行長到任後,建行的行長配置為一正四副。 現年52歲的呂家進在履新建行之前的上一站是另一家國有大行——交行,他擔任交行副行長還不到兩年時間,而呂家進更加為業內所熟知的履歷則是在郵政集團,他30年的職業生涯基本都集中在郵政集團系統內。 他從1988年進入郵政系統,曾經先後在河南省郵政局、遼寧省郵政局等地工作。
  • 普惠金融路 濃濃建行情——懷化市建行開拓鄉村金融業務紀實
    沅陵縣支行的營銷人員在副行長高輝的帶領下,每天早上6點出發乘車渡船,歷時2個月完成了該鄉所轄10多個村的布點任務。漵浦縣支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通過搭建漵浦縣人社政務技能培訓平臺,全面開展批量獲客、批量活客工作。今年8月,得知漵浦才俊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迫切需要解決培訓學員的開卡問題,該行諶擁軍行長迅速進行了工作部署。
  • Weshare合生:金融科技是全球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勁動力
    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用規模化、商業化、持續化的供給,滿足海量化、碎片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這一點從其在普惠金融領域發揮的作用便可窺一斑。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科技已經成為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勁動力。
  • 建行深圳市分行科技賦能服務 助力抗擊疫情
    它不僅一邊紓困企業、共克時艱,一邊通過科技賦能、讓市民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家金融」,而且心系鄉鎮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相對匱乏的痛點,以線上思維探索破解農村就醫難、防疫難的問題,新金融理念在農村落地生根。普惠 守望相助在以傳統金融渠道開闢「綠色通道」提供應急服務的同時,建行將自身的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與新金融理念融會貫通,落腳於新金融的普惠屬性,疫情期間從社會最緊急的痛點難點出發,讓金融活水流向最需要滋潤的地方。
  • 建設銀行新沂支行:強化金融服務 賦能鄉村振興
    自建行總行啟動住房租賃、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服務「三大戰略」以來,金融科技的推廣應用,為建行的業務發展插上了騰飛翅膀。據分管個人業務的新沂支行副行長周蒙介紹,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履行國有大行社會責任,有效緩解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短板等社會痛點問題,新沂支行全力推廣「裕農通」普惠金融模式,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金融下鄉」服務,讓農村客戶不出村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目前,279個「裕農通」金融服務點已經覆蓋新沂全市所有行政村。
  • 章更生辭任建行執行董事及副行長等職務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宋亦桐)12月9日,建設銀行發布《關於執行董事、副行長辭任的公告》表示,因年齡原因,章更生已向該行董事會提出辭呈,辭去該行執行董事、副行長、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關聯交易、社會責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的職務。
  • 又一國有大行省分行行長升任黨委委員!王浩補位,建行一正四副高管...
    王浩在今年6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是表示,「湖北分行作為總行『企業氧艙『首批試點行,在總行支持下,積極與政府合作共建,持續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同時推出普惠金融綠色通道、優惠利率、專屬產品、延長還款、贈送保險等「硬核」舉措,為小微企業「減壓、增氧、造血」,傾力支持省內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 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金融壹帳通點燃創新引擎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經濟復甦中的重要一環,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保市場主體的號召,金融壹帳通眾多戰略項目頻頻落地,致力於用科技力量賦能普惠金融,將科技賦能作為幫扶中小企業的新抓手,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 陳文: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更廣闊普惠金融客戶
    消費金融作為拉動內需、促進內循環的有效工具,擁有了全新的戰略定位和時代意義。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做好金融服務脫虛向實,不斷下沉,向廣大的基層市場提供更全面的普惠金融服務。由於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和風險,普惠金融難以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二、我國信用卡產業科技賦能發展現狀  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全面提升了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意願。
  • 建行行長劉桂平:以國有大行的擔當全面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建設銀行將持續全方位賦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面支持上海「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戰略推進,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創新,持續激發金融科技發展活力,打造開放共享的銀行平臺,提升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質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問:建設銀行如何落實「六穩」「六保」,深耕普惠金融,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 建行黑龍江分行:金融科技建設「智慧鄉村」 普惠金融滴灌「龍江...
    建設銀行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對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田國立董事長「金融應該是解決社會痛點最溫柔的「手術刀」,讓「網際網路+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務「三農」,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不僅僅是政府關注、關心的問題,也是建行大行責任和大行擔當的重要體現「這一高度引領。
  • 建行河南省分行金融科技「智」造美好生活「新引擎」
    近年來,建行河南省分行通過技術輸出,賦能多個地市的智慧政務平臺建設工作,陸續上線了智慧宗教、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工商聯等系列重要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將地方政務服務事項搬上「雲端」,開啟了「網際網路+政務+金融+多場景便民應用」的服務模式;通過融合銀政系統,利用物理渠道優勢,加快部署熱門政務服務事項,持續敞開大門辦銀行,助力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