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幾二十年年之前,我國曾經興起了一股「鑑寶熱」,諸如「華豫之門」、「一槌定音」等等節目的收視率都相當之高。而這些節目,其實本身是取自於海外的節目創意而產生的,比如日本就有一檔叫做「開運鑑寶團」的鑑寶節目,自1994年開播以來,收視率就一路長紅。
而在2016年時,一個叫做橋本浩司的男人拿著一個造型別致色彩瑰麗的茶碗來到了「開運鑑寶團」的節目上,他宣稱這隻茶碗是他的祖父從戰國武士三好長慶的子孫處購買得來,希望節目組的專業鑑寶師能夠幫他鑑定鑑定這茶碗的價值如何。
於是,在場的鑑寶師就開始仔細端詳起了這隻茶碗, 經過一番驗看之後,他與另一名鑑寶師都一致認定,這是「曜變天目碗」,價值2500萬!
天目碗原產自宋代建窯,距今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當時在建窯之中燒制了成千上萬的黑瓷茶碗, 而有些碗因為溫度等等因素發生了一些變化,致使在碗上誕生了一種極薄的鐵結晶膜,這層鐵結晶膜讓這些茶碗能夠反射出絢爛的色彩,因此顯得十分美麗。
而其中最珍貴的,就是「曜變」、「油滴」、「兔毫」三種形態的天目結晶碗,而其中又以「曜變」碗最為罕見和美觀而成為名瓷之首,曜變天目碗的出現完全是來自於意外,概率不到萬分之一,因此每一件曜變天目碗都堪稱是絕世孤品,十分珍貴。
可惜宋代人普通喜好素雅,因此絢爛的曜變天目碗要麼是收藏到死,要麼就高價售出了。元朝戰亂之時,蒙古人沒有中原那樣的茶文化,因此許多天目碗都在戰爭中毀掉了,而建窯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藝也就此失傳。
而到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早年生活艱辛,登帝後也大力推行節儉, 因此茶道就作為一種奢侈的閒情而受到了衝擊,致使本就已經很是稀少的曜變天目就更加少見了。而正好當時航海技術大力發展,進入了中國的日本人也就越來越多。
在元末明初時,就有專門來到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當中求學的日本人,他們學成回國之時,就從時人手中購買了一些天目碗回國,我國的國寶由此流落到了日本,後來在日本重新現世,因為考證發源於天目山,此碗也就被稱為「天目碗」了。
而今,存在於世的已經總共只有3個半曜變天目,有半個在我國,另外3個全在日本,被當成日本的絕對國寶。因此,當橋本浩司拿著一個「曜變天目碗」出現在了節目之上時,在場鑑寶師都震驚了,當即就估價2500萬,另一個鑑寶師還附和說:「只要2500萬?那這碗有多少給我來多少,我全要了!」
第4隻曜變天目碗現世,那可是轟動世界的大事,因此這個消息也傳入了我國國內。而當李欣紅得知這件事之後,一時間是哭笑不得——這隻碗是她做的,一般只賣80塊!
雖然曜變天目碗的燒制技術已經失傳,但是到現在還有很多人都在探索著以期復原這種獨特的燒制手法,再現當年曜變天目的榮光。而陶師李欣紅就是這些人中的其中一個。
從1988年開始李欣紅開始學著燒制曜變天目開始一直到2016年已經是26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她不知燒制了多少了黑陶黑瓷,最多也就只燒出來過「油滴」,從來沒有完全復原過真正的「曜變」,而日本買到的這些所謂「曜變天目」,其實是李欣紅畫出來的,並非是在燒制過程中自然出現的「曜變」。
中國陶瓷的燒制歷史已經沿承了幾千年,其中也出現了無數極其珍貴的瓷器。這些瓷器遠銷海外,受到了 全世界的喜愛,連英文中中國的單詞「china」本身就有瓷器的意思。
而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術在無數陶師的不斷研究之下,在2013年時,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藝被陶師陸金喜成功復原,從此「曜變天目」也能重新現世了,而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術在2019年也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訴說著千年前我國瓷器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