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22日宣布,將結束對英特爾公司晶片近15年的依賴,兩年內實現絕大多數Mac筆記本和臺式機改裝蘋果自研晶片。
【「歷史性一天」】
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在當天開幕的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說,這是蘋果電腦「歷史性一天」,標誌著蘋果筆記本和臺式機產品系列進入新階段。
庫克說,晶片是蘋果「核心硬體」,「擁有一支世界級晶片設計團隊可扭轉局面」。他預期替換晶片耗時兩年,首批使用自研晶片的電腦有望今年年底問世。
他說,目前蘋果仍在生產使用英特爾晶片的電腦,今後數年仍將對這批產品提供支持。
蘋果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已使用蘋果自研晶片,但晶片採用英國安謀控股公司的核心指令集。路透社報導,蘋果電腦改用自研晶片,為蘋果手機和iPad的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打開一片新市場。而且,使用自研晶片的蘋果電腦今後仍可從蘋果官方應用商店以外的地方下載軟體。
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代裡吉說,第三方開發商現有大部分軟體「(在新蘋果電腦上)能用,不用修改」,目前採用英特爾晶片的蘋果電腦上大多數軟體經修改後也能在新電腦上使用,僅需「數天」功夫。
美國創新戰略諮詢公司分析師本·巴賈林認為,蘋果設置兩年窗口期,可能是想保留它在企業辦公電腦銷售市場高達兩位數的份額,那是蘋果一項重要業務。
英國《衛報》報導,蘋果2005年6月宣布其電腦產品改裝英特爾晶片,首批換裝的產品2006年1月問世,同年年底全線產品晶片轉換完畢。
【英特爾地位不穩?】
一些分析師告訴路透社,英特爾今後仍將為蘋果提供雲服務所需數據中心晶片。英特爾當天發表聲明說,蘋果「在多項業務領域」仍是英特爾的客戶,英特爾今後仍將關注電腦市場。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蘋果公司10年來屢次提及電腦產品改用自研晶片,最近數周相關消息更是被炒得沸沸揚揚。英國科技諮詢公司「CCS洞察」研究主管本·伍德說,蘋果電腦改用自研晶片是「戰略必需」,旨在「減少對英特爾依賴、最大化晶片投資」,同時可使未來產品生產更加「靈活迅捷」。
《衛報》報導,自研晶片同時為蘋果在「人工智慧神經引擎、高性能圖形和頂級安全系統」等創新技術領域打開大門。
實際上,蘋果並非首個嘗試晶片轉換的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公司先前已多次嘗試使用安謀設計的晶片,最近一次是與高通公司合作定製一款Surface電腦晶片。
《衛報》報導,英特爾目前幾近壟斷電腦處理器市場,曾試圖用低功耗晶片打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未果。鑑於微軟和蘋果都要改用自研晶片,另一巨頭谷歌據傳也在研發晶片,英特爾在電腦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面臨遭嚴重侵蝕風險。(海洋)(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