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馬超
責編 | 胡巍巍
近日,瑞典央行在其網站上官宣,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電子克朗(E-Krona)已經開始測試,這使得該國距離創建全球首個央行區塊鏈數字貨幣(CBDC)又近一步。按照瑞典當局的目標,電子瑞典克朗付款將「像發送簡訊一樣容易」。
瑞典央行表示,電子克朗應該簡單易用,特別是滿足安全性這一關鍵要求。為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電子克朗將在「隔離測試環境」中模擬使用。在測試環境中,模擬用戶為普通大眾,他們能夠在數字錢包中持有電子克朗,通過行動應用程式進行支付、存款和取款。模擬用戶還能夠通過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進行支付。
多年來,在電子貨幣等現代化支付手段方面,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各國一直走在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前列,尤其是瑞典一直倡導無現金社會的理念,也是數字貨幣應用最多的西方國家之一。
中心化支付體系的問題
其實瑞典搶先的原因並不難理解,因為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支付體系,其利益鏈條完全導向中心節點,也就是美國。國際清算組織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雖然總部設在北歐的比利時,但由於美國在國際清算方面一家獨大,也只能唯美國馬首是從。
由於中心化的特性,美國經常揮舞金融大棒,美國前財政部長康納利就曾揚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
假如把央行比做公園的園長,那麼他如果想維持門票價格(匯率)的穩定,又想對公園內的總人數有所控制(自主貨幣政策),那麼就必須對公園出入途徑加以把控(放棄資本自由流動);反之如果他想允許公園自由進出,又想維持門票價格穩定,那麼公園內的總人數就無法控制了。
而美國當局經常利用其在金融體系中的絕對中心地位,來收割整個世界的羊毛。比如2009年開始美聯儲先後進行了三輪QE和一輪OT的放水操作,然後又在2019年美國經濟復甦時進行加息,這一來一回使得整個世界被動陷入由美元過剩到美元緊張的流動性循環,而簡單理解這個過程,就是美國在美元過剩時低價買入其它國家的資產,然後在美元緊張時高價拋出,並以此來獲取巨額利益。
區塊鏈專治中心化的各種不服
天下可謂苦美元久矣,而北歐等國又以中立政策聞名世界,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則就在於制衡,那麼目前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說一不二的老大地位,明顯不符合北歐儲國的根本利益。那麼區塊鏈技術在其中為什麼能獲得青睞呢?
如果把區塊鏈模型比做一個社會,那麼在這個社會中身份證不是官方機構發的,而是通過加密算法將大家自身的指紋抽象成一串數字形成身份證明,所有人的身份信息的總記錄,掌握在每個人的手裡(分布式存儲特性),如果你想開個你與你孩子的親子關係證明,不是去官方機構提申請,而是區塊鏈社會中的所有人,都能根據自己手中的身份信息總記錄進行核對以,來確認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可以說區塊鏈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沒有一個節點能獨攬大權,所有的決策必須由所有節點共同投票決定,這就特別符合北歐中立國家的根本利益,也與中國博大包容、求同存異的精神暗合。
Libra的坎柯種種
與其它區塊鏈應用相比,Facebook的數字貨幣計劃Libra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背靠Facebook巨大的用戶資源。Libra在發起之初就吸引了 Visa、Mastercard、Uber等大型支付機構參與其中。
不過我們也看到,Libra的發展可謂曲折不斷,比如在2019年底的支付巨頭Paypal就放棄參與Libra計劃,而這次又被瑞典搶先,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Libra損害美元霸權
Libra是一種不追求對美元匯率穩定,而追求實際購買力相對穩定的加密數字貨幣。其設計模型是由一攬子貨幣做為抵押物,做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從本質上與美國貨幣當局中心化的地位相矛盾,妨礙美元霸權的延續,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技術已經形成潮流,如果選擇消極抵制的話也會美國面臨自我孤立的邊緣化風險。
在Libra發布一個月之後的2019年7月中旬,美國國會連續舉行兩場有關Facebook數字貨幣計劃的聽證會。從聽證會上透露出各方議員激烈爭論的場景中,也可以看到美國監管機構對於Libra態度的糾結。
Libra的洗錢風險
反洗錢最基礎的支撐就是實名制,而目前Facebook用戶的註冊並不像在金融用戶那樣要求嚴格,之前那個火爆全網的Katie Jones的女從政者,其實並不存在,對此確認,其面部信息是合成的,其相關新聞都是AI捉刀寫的。
據目前評估在Facebook上這樣的虛擬用戶的數量至少是上千萬的量級,如果這些機器用戶被用來洗錢那麼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由於Libra以無國界流動為目標,而各國的貨幣以及反洗錢政策與法律又不盡相同,那麼Facebook如何制訂一套能夠平穩在各國運營、又能避免當地法律風險的運營模式也非常值得觀察。
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進展
為抓住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機遇期,我國貨幣當局很早就開始著手準備數字貨幣方案了。2019年8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曾向外界披露:「央行數字貨幣已呼之欲出。」
而在2020年初召開的央行2020年度工作會議中,再次重申了「將繼續穩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根據目前的統計資料顯示,央行已為其啟動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CEP系統的計劃申請了84項專利。
而我國的IT大廠也在積極布局區塊鏈產業,比如阿里巴巴有關減少區塊鏈驗證時間與有效期的專利就顯示了其在該領域的布局。
而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長李禮輝在日前表示,在當前防控疫情的情況下,應該可以加快數字貨幣發行。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也表示,最近3年來,行動支付筆數和金額的年複合增長率已分別達到83.5%和39%,在疫情期間普通老百姓在手機上下單支付,不出門就能買到新鮮實惠的肉蛋蔬果,解決了很多實際的問題。
但反觀醫院、農貿市場等流通的人民幣現金較多的場所,在重點防控區域中,央行甚至採取了從現場回收後直接銷毀的措施,以阻止疫情傳播的風險。
範一飛副行長還表示,央行還將進一步加快推進行動支付領域工作,鼓勵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全天候為客戶提供金融投資、生活繳費、網絡購物等服務。
可以說,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將有助於央行加強對貨幣運行的監控力度,豐富現有的貨幣政策,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支付效率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更為開放的支付環境。
【End】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時期下,在人員複雜、流動量大地方的出入口處都設置了無接觸式無感紅外人體測溫系統。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無感人體測溫系統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高精準的無感人體測溫系統的核心技術武器是什麼?對於開發者們來說,大家應該了解哪些技術?
今晚8點《多場景疫情防控:解讀雲邊端聯動下的全棧 AI 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