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風丘
3 月23 日,華蘭生物發布2019 年年報,全年營業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15.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3 億元,同比增長12.63%;血液製品實現營收26.4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71.46%;疫苗製品實現營收10.43億元,佔營業收入28.19%。
公告顯示,華蘭生物疫苗製品毛利率達到85%以上,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30.77%,主要是因為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快速放量,1#線正式開始生產,報告期內共籤發835.93萬支四價流感疫苗,共批籤發近1300萬支流感疫苗,佔全國流感疫苗批籤發數量的42%。目前,華蘭生物也投入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製當中。
血液製品方面依然實現穩健增長,毛利率達到57.14%,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9.77%。核心產品人血白蛋白和精丙球增長超10%、60%。精丙球收入大幅增長,去庫存基本完成。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血液製品成為抗疫藥品推薦品種。今年第一季度,精丙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需求的大幅提升,可能會給血液製品企業帶來一定機遇。同時疫情也對血液製品帶來了困難,國內外採漿量均受疫情影響下降,白蛋白需求量持續增長,但血漿量卻供應不足。不過據估計,湖北以外地區在3月底基本恢復採漿。
華蘭生物共擁有血液製品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B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11個品種(34 個規格)。血液製品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初,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產品品種已由最初的人血白蛋白發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類等20多個品種。隨著政府和民眾對血液製品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政府對血液製品行業的監管逐步加強,加上企業的兼併重組,國外血液製品企業也由原來的100多家減少至目前的20家左右。目前歐洲和美洲發達國家的血液製品消費量佔全球血液製品消費總量約80%,是最大消費市場,人均血液製品消耗相對較高。
近年來血液製品行業兼併整合不斷,中生集團、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和泰邦生物四家企業的採漿量總和佔2019年全國總採漿量的50%以上,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原料血漿成本佔公司總生產成本的比例較高,是影響公司血液製品成本的重要因素,隨著獻漿員營養費的不斷提高,血漿的成本在逐漸上升;隨著原料血漿採集量的增加,血液製品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價格存在波動的可能。
其他方面,報告期內,基因公司已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目前均已進入III期臨床研究階段,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床研究,正在按計劃開始臨床試驗,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未來,華蘭生物將繼續申請新建單採血漿站、加大對獻漿員的宣傳發動的力度以緩解原料血漿緊張局面,繼續通過工藝優化、新產品開發、技術升級、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血漿的綜合利用率;做好新型疫苗的研發及現有疫苗的生產和國內外的銷售工作;加 快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物的研發進度,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使公司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集血液製品、疫苗、重組蛋白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大型生物製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