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芯可用的華為,如何破局?

2020-09-06 雨木博士
  • 受到美國第二輪制裁的影響,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一月前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上坦誠,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將無法製造,成為絕唱。也就是說,華為手機將無晶片可用。

無芯可用對於華為來說,真的是非常大的損失,非常可惜!為什麼這麼說呢?

  • 華為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消費者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4%,達到4673億元,佔集團全年總收入的54.4%,其中智慧型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手機出貨量僅次於三星,位列全球第二。可以說,無論是營收貢獻,還是競爭力,智慧型手機對於華為來說都是核心業務,都是不可丟失的「陣地」。

華為2019年業務板塊營收狀況

那麼,美國「扼殺」下的華為,華為能否破局?又該如何破解目前的困局呢?

  • 首先,我認為華為必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核心就在於華為管理層超前務實的經營智慧。這種智慧既結合了中國古代的憂患意識和互利互惠,也結合了日本「經營四聖」的精進和工匠精神,還柔和了西方的自由開放和批判精神,這些形成了華為成立33年來克服艱難險阻的綱與魂。對於今天的「困境」,一向具有危機感的華為管理層應該早就有所預計和對策準備。要知道,早在2012年,還處於快速發展順境中的華為,就開展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的內部討論和批判。正是在這樣「高調務實」批判精神的指引下,「未來實驗室」等一批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為未來存儲技術。


  • 還是回到關於華為如何破解當下「無芯可用」的困境這個話題。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華為手機需要晶片,迫於美國的制裁壓力,原來的賣家現在都沒人敢賣給華為,沒有晶片,華為就不能正常生產手機,這樣一個局該怎麼破?
  • 其實這樣一個局就好比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這樣一個例子:張三經常去市場買豬肉,現在即便是出好價錢,全市場的賣家都不敢賣給他了,而張三有需要吃肉,怎麼辦?我想很多人都有辦法來解決張三的「煩心事」:要麼自己養豬,要麼吃別的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

張三怎麼辦?

  • 張三的辦法同樣也能解決華為的「煩心事」,這就是:華為要麼自己做晶片全產業鏈,攻關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處理器、光刻機、代工等技術;要麼不用現在的高端通用晶片,另闢蹊徑開發基於基於智慧型手機的專用晶片。


華為怎麼辦?

  • 很顯然,做晶片全產業鏈不適合華為的現狀和目前的發展戰略,得承認華為並不具備做全產業鏈的技術基礎和優勢,況且,半導體通用晶片更新迭代非常快,開發成本也非常高,沒有市場業績的支撐,不可能長期的大投入。就好比張三沒有養豬的技術又沒人賣給他種豬的情況下,是不可能養豬成功的。


  • 最適合的辦法就是另闢蹊徑、顛覆性創新地開發基於智慧型手機的專用晶片
  • 目前的智慧型手機都是基於通用晶片,也稱高端晶片,之所以稱為高端晶片,主要在於其製備工藝異常嚴格、技術含量非常高、同時產業鏈附加值非常高,基於高端晶片的手機可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移動終端,既方便又安全。隨著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的功能越發強大,對通用晶片的製備工藝也提出了更高的低耗快散的材料和技術要求,半導體通用晶片廠商呈現明顯的強者愈強和頭部龍頭效用,後來者很難實現趕超,比如晶片代加工龍頭企業臺積電就一直穩居60%的市場份額,隨著其獨立進入3納米的極限制程,其他如Intel和三星等強企也不得不放棄一部分市場份額。


  • 與通用晶片相比,專用晶片雖然用途廣泛,但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進入門檻也低,專用晶片也往往被稱為「低端晶片」。比如,兒童玩具汽車、機器人、遙控器、pos機、公交卡等安裝的晶片就屬於專用晶片,專用晶片基本都實現了國產化。
  • 那麼問題來了,「低端」的專用晶片能否實現智慧型手機的強大功能呢?答案是可能的,要實現這種可能性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好比一隻猴子能否跳到一顆很高的樹上,需要猴子具有跳躍的基本能力,同時還要藉助旁邊其他一些較低樹上的樹枝,經過這樣二級或者三級的跳躍過程,猴子是能夠輕鬆的跳到那顆最高樹上的,從而品嘗到新鮮的果實。這也是著名的經濟學中產品空間-比較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重要理論依據。

經過33年風雨歷程磨鍊的華為,可以說完全有能力實現通過從專用晶片的路徑達到高端通用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功能。

  • 為什麼呢?因為華為在智能基礎設施領域33多年的技術積累,具備行業領先的「5G、AI和雲」的智能設施技術。而有了這樣的強大基礎設施技術和布局,在不改變手機用途和功能的情況下,將現有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和顯示器兩部分功能分離成為了可能。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可能就只是一個兼具遙控器的顯示器,處理器則轉移到廠商的雲端運行。在5G、雲、大數據和區塊鏈這些基礎設施技術成熟的基礎上,華為需要解決的就是做好屏幕驅動的晶片技術,即。有海思半導體這樣在高端通用晶片設計領域有一席之地的技術支撐,相信華為能解決好這些開發問題。
  • 不過,信息和智能產業的市場份額在很大程度上與用戶的習慣養成有關,全新的理念和顛覆性創新技術產品能否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還有待市場的檢驗。正如習慣吃豬肉的張三能否長期接受牛肉、雞肉甚至人造肉等,既需要健康觀念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替代品的味道需要符合張三的飲食口味,甚至優於原先的豬肉製品。


相關焦點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要在晶片領域實現破局,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倪光南院士:華為不會「無芯可用」最近倪光南突然發聲,倪光南認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必須說,在這場「科技戰」中,外界其實並不看好華為,畢竟晶片產品是華為的核心部件,而美國卻掌握著核心技術。假如美國不放手,華為將很難利用最新的晶片技術。因此在這場競爭中,華為的手機業務可以說是「生死攸關」的,能夠關係到華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能在移動晶片領域破局,那麼華為的手機業務就能繼續發展下去,如果長期不破局,手機業務可能也會一蹶不振。
  • 斷供時刻已到,「幻想」根本靠不住,華為真的會「無芯可用」?
    如果美國不鬆口,華為就難以用上最先進的晶片技術。所以華為的手機業務在這場競爭當中可以說是「生死局」了,能夠關乎到未來華為的發展走向,如果能夠在移動晶片領域破局,那麼華為的手機業務就能夠繼續發展,如果長時間無法破局,可能手機業務也會一蹶不振。
  • 華為「無芯」可用?不至於
    據最新報導,美國華為晶片禁令將於9月15日正式實施,屆時臺積電將斷供華為5G晶片,9日最新消息,三星集團和海力士也將斷供華為,華為真是「無芯」可用了嗎?中國計算機院士倪光南指出,我國計算機信息應用創新產業,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可用」階段了,且已從單項產品的研發進入營造生態系統的階段。
  • 無芯可用,華為Mate 40產量砍單30%,情況糟糕
    華為的晶片問題,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了解,臺積電一周以後將無法再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這也意味著華為最新的5nm麒麟9000處理器將無法繼續量產,華為也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近日,根據臺媒 DigiTimes 的報導,華為的供應鏈爆出了華為砍了一些華為Mate 40系列的訂單。
  • 斷供時刻已到,中國院士再次發聲,華為或將不會「無芯可用」?
    ,華為已開始主動接受半成品晶片,這是在囤晶片庫存,也是在為幫助華為&34;。自去年到現在,三次制裁讓華為已經面臨無芯可用的局面,如果說高通、谷歌是第一次制裁華為,但當時華為還推出鴻蒙、麒麟,現在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中芯國際,甚至是聯發科都無法為華為代工,換句話說
  • 斷供期限已到,倪光南院士公開發聲,華為或將不會「無芯可用」?
    ,M國推出了嚴格的晶片出口限制措施,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難題。由此看出,華為並沒有放棄晶片業務。可以說,晶片是華為手機業務的「生死攸關」,關係到華為的未來,而晶片的核心技術卻掌握在美國人手上,面對M國的技術封鎖,如果無法破局,那麼華為的手機業務可能走向下坡。
  • 倪光南: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5G通信 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將於9月15日生效,臺積電已宣布不再為華為代工高端晶片。市場預測華為將面對晶片斷供的「生死局」。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無芯可用」的困境。
  • 倪光南: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將於9月15日生效,臺積電已宣布不再為華為代工高端晶片。市場預測華為將面對晶片斷供的「生死局」。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9月8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表示,他認為,華為不會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
  • 斷供首日,華為無芯可用?
    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正式生效。當日起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鎂光等廠家將不再供應晶片給華為。倪光南院士曾表示,華為不會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中國已經有了28nm的光刻機,即使沒有7nm、5nm晶片,華為被嚴重影響的只有手機業務。
  • 無芯可用?華為已做好準備,或能扭轉局勢
    華為無芯可用?其實已做好準備,局勢正在扭轉其實不管是華為還是中芯國際都非常清楚,雖然現在華為手握800萬晶片,但是在未來很可能將會「無芯可用」,還好華為早就有先見之名,早就開始走IDM模式,其實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在晶片的設計包裝和測試上基本沒有壓力,雖然在一些關鍵設備上還有一段差距,但是這並不能代表我們完全沒有機會實現逆襲。
  • 大大的放心/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升級版禁令於9月15日生效,臺積電已宣布不再為華為代工高端晶片。市場預測華為將面對晶片斷供的「生死局」。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9月8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表示,他認為,華為不會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
  • 華為無芯可用?其實已做好準備,局勢正在扭轉
    無芯可用?華為已做好準備,或能扭轉局勢 其實不管是華為還是中芯國際都非常清楚,雖然現在華為手握800萬晶片,但是在未來很可能將會「無芯可用」,還好華為早就有先見之名,早就開始走IDM模式,其實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在晶片的設計包裝和測試上基本沒有壓力,雖然在一些關鍵設備上還有一段差距,但是這並不能代表我們完全沒有機會實現逆襲。
  • 華為已被斷供,中國院士公開發聲: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導語:華為晶片『禁令』落地生效後,到底會不會『無芯可用』的這個話題或許已經成為如今大家最受關注的熱門了。小語想跟大家侃一侃關於「華為已被斷供,中國院士公開發聲:華為不會「無芯可用」」的那些事兒。『禁令』也已經落地生效,究竟華為會不會『無芯可用』?
  • 華為會不會「無芯可用」?
    川普政府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將於9月15日生效,臺積電屆時也將斷供華為5G晶片。據香港文匯網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9月8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表示,他認為,華為不會面臨「無芯可用」的困境。倪光南表示,中國的信息產業和美國有一定差距,但整體上並不是特別大。
  • 倪光南一語中的,華為不會無芯可用
    根據美國對華為最新一輪的制裁方案,全球唯一一家可以為華為提供5nm晶片麒麟9000代工的臺積電,必須在9月15日前停止為華為提供任何服務。據知情人士表示,截至今日臺積電方面依舊在趕貨,預計生產會持續到15日零點,以確保最大限度交付華為的晶片訂單。而華為如何趕在禁令生效前運回這批晶片,成為大家最關心的焦點。
  • 面對禁令生效,華為無芯可用,是歷史重演還是前車可鑑?
    不吃魚看新聞了:被禁的麒麟,華為無芯可用是「芯戰」的歷史重演嗎?面對華為自主設計晶片的苗頭初起,美國已迫不及待要壓制,是要重置30餘年前美日之間爆發的那場晶片戰爭嗎?被美國霸道制裁後,日本又是如何翻身?
  • 華為手機無芯可用,還有其他途徑可走嗎?
    美國制裁導致華為手機無芯可用華為是我國科技行業的旗幟和標杆,其在5G技術領域和運營商業務方面的領先優勢已經動搖了美國的科技霸權,因此美國針對華為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打擊。更為可氣的是,為了封堵華為採購其他公司的晶片來填補空白,8月17日美國對華為禁令發布了補充條款,徹底封堵了華為獲得晶片的途徑:誰的晶片都不能賣華為,只要用了美國哪怕0.1%的技術,都不能賣。這對華為消費者業務造成了災難性的危機,華為手機將在消耗完庫存晶片之後徹底無芯可用。
  • 華為面臨最大危機!華為該如何應對「無芯可用」的局面?
    這兩天,「華為沒有晶片用了」連續霸佔熱搜榜的熱門話題。的確如此,在美國政府的制裁逐漸升級的大背景下,這是華為高層首次在公共場合表示其晶片業務的艱難。雖然說華為在研發晶片上投入了亞的研發資金和人力物力,但遺憾的是,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並沒有直接參與重資產的投入。這就直接造成了製造環節的缺失,因此,華為即將發布的5G晶片麒麟9000很可能成為最後一代麒麟高端晶片。
  • 倪光南院士公開發聲,華為不會「無芯可用」,去美化勢在必行
    不會「無芯可用」在9月8日的中國信創黃埔論壇上,倪光南院士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中國晶片產業在7nm技術上受到制約,但是靠中國目前的技術,還是可以製造出14nm或者是28nm的晶片,這對華為來說會是一條出路。
  • 9·15之後,無芯可用的華為,將如何破局
    華為低調地推出了「雲手機」。這或許是華為破局的關鍵雲手機的設計理念,如果繼續向前推進,將會成為晶片領域破局的一種思路。,而且產品也不是華為首發。,背後的雲計算是依靠華為的機房,這個可不是便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