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的民俗相冊」活動攝影作品總決選暨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7月20日下午,第四屆「我的民俗相冊」活動攝影作品總決選暨頒獎典禮在北京市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8層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在中華文化聯誼會的大力支持下,由宋慶齡基金會、臺灣創價學會、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澳門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和人民政協報社共同協辦。
「我的民俗相冊」活動發起於2016年,旨在通過民俗探訪和鏡頭記錄讓兩岸暨港澳的青少年能夠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7月11日——7月20日,來自兩岸暨港澳的91名大中學生以「一對一」方式組成團隊,奔赴有著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民俗文化的福建、貴州、陝西進行民俗參訪,並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一幕幕自己對中華民俗文化的認知。
兩岸暨港澳的91名大中學生同臺這展示才藝
活動開場影片回顧了四年來「民俗相冊」活動留下的珍貴影像,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陝西團、貴州圖和福建團分別選派代表分享了參訪過程中的體會和對當地民俗文化的理解。
香港慕光英語書院的劉傑臻匯報
匯報中,來自香港慕光英語書院的劉傑臻分享了自己對陝西民俗的認知,他說通過此次探訪才真正理解了工匠精神,了解了什麼是文化自信,更堅定了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擔當,引起了全場青少年的熱烈掌聲。
隨後,進行了第四屆「我的民俗相冊」活動攝影作品的頒獎典禮。本次活動共收到參賽作品300餘件,入圍55件。通過總決選,最終評選處一等獎一名,
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獲獎名單附後)。
澳門基金會、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臺灣創價學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主辦方領導依次發表了講話。主辦方對獲獎同學表示了祝賀,對「民俗相冊」系列活動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並對未來進一步加深兩岸暨港澳的文化交流進行了展望。
上左:澳門基金會岑露平
上右: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會長陳偉佳
下左:臺灣創價學會事務總局副總局長吳青蓉
下右: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
澳門基金會岑露平表示 「一方面,同學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走訪文化積澱深厚的區域,用鏡頭記錄民俗畫面,感悟同根同源的文化,增進文化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這也是兩岸暨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平臺,同學們在交流中增進了解,合作包容。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香港)會長陳偉佳在講話中指出:一幅能說故事的照片,勝比千言萬語,今次的學生們就說了他們看到的民俗故事。通過這次活動,香港同學認識了不一樣的中國大陸。
臺灣創價學會事務總局副總局長吳青蓉認為兩岸的青年們,共同用相機記錄這些旅途的點滴,將今年夏天的片刻化為成永恆,也化為對未來的期待與遠景。這樣的紅紅青春,是在太令人羨慕了。她也發出邀請,希望明年的「我的民俗相冊」活動能夠走進臺灣。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臺事務部部長陳愛民講到「在這個暑假,香港遇見了陝西,臺灣遇見了福建,澳門遇見了貴州。今天,同學們又通過頒獎典禮將這些動人的相遇呈現給了我們。同學們用你們手中的相機、智慧的眼睛、堅實的腳步和真誠的心靈,為我們呈現了一場中華民族民間民俗文化的盛宴。把中華文化傳播出去是大家的責任,你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堅定自己的立場。另外,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成立三十多年來,一直積極致力於加強文化交流。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能集結更多的力量來舉辦這樣『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我們的『民俗相冊』活動不只有四年,還有十四年,四十年。」
之後,來自北京十一中學的志願者展示了為此次活動熱別準備的書法「天下歸心」,藉此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願。本次活動在青少年們的歡歌笑語中結束,但 「民俗相冊」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仍將繼續——本次活動的獲獎作品將於今年11月份在香港展出。
附:獲獎名單:
一等獎 李子彧(北京十一學校)
二等獎 吳子喬(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吳偉鏵(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
洪紹軒(臺灣屏東科技大學)
三等獎 廖育慶(臺灣明志科技大學)
沈煒程(北京十一學校)
吳耀江(華僑大學)
徐煥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周心妍(香港慕光英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