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工作室出面道歉了,為了自己粉絲的過激行為道歉。
在東寶還不了解情況的時候,在想:害,這也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了解過後不得不感嘆下,就這?
給不了解情況的吃瓜朋友們簡單的講述下寫作過程:
一本小眾文學《記憶記憶》的編輯貝塔減,意外發現自己的新書,被惡意好評,在實際並沒有多少人閱讀的情況下。
在順藤摸瓜之後發現對方都是王一博的粉絲,瞬間就炸了。
有人說,書被好評還不好嗎?
請問這樣毫無意義,一看就是假數據,複製粘貼的點評,作為一個內容工作者,誰會喜歡?
當然,被惡意評價的不止《記憶記憶》。此外還有小眾電影《氣球》,書籍《鰻魚的旅行》等;新出版的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至於王一博粉絲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是:養號。
再論王一博粉絲為什麼會有如此迷惑行為,資深粉圈伳表示:都是KPL惹的禍。
到年底了,大家都忙著衝業績,明星也不例外。
今年年底王一博,要上新三部劇:《有翡》《風起洛陽》和《冰雨火》。
再加上王一博前段時間上了一個新劇《陪你到世界之巔》,熱度上可以說是水花可言。
對比18年,王一博因《陳情令》大火的盛況,完全不能對比。
所以他的粉絲們一致認為,這些都是黑子的操作,而他們能做的就是,趕緊去豆瓣養號,為未播劇打高分做準備。
王一博粉絲們評論的不僅僅的小眾文學,歷代名著和各國優秀作品也被惡意好評。
一時激起千層浪。
不過好在趕在事情沒有一發不可收前,王一博的工作室出面道歉了。
如此迷惑行為,東寶也是不得不感嘆:虧得王一博的工作室反應快,不然這畫面,怎麼看怎麼像半年前,肖戰「被狙」的場面。
王一博的粉絲,這是要自家愛豆走肖戰的老路?
真是迷惑行為。
都說追星要理智,但實際上,能追起星來,沒幾個人會理智。
01 明星追星也瘋狂
說到黃子韜,那可是8G的網上衝浪選手。早上他微博表示,拍完這場戲去看丁真。
害,弟弟真是可愛。迷倒黃子韜也不例外。
之前聽說,丁真在村子裡誇人帥就會說,你長得很像黃子韜。
這要是黃子韜和丁真見面了,難道不正是雙向追星現場?
瞬間,有種磕到了的趕腳。
王嘉爾在《拜託了冰箱》見到自己「暗戀」已久的女神楊紫後,在整期節目中王嘉爾都是處於害羞狀態,全程不敢直視楊紫。
關曉彤一直是90後女星的代表,是公眾眼中看著長大的「國民閨女」。
當然她也有自己喜歡的偶像,關曉彤在支持偶像賈斯丁比伯新公益歌曲時,被賈斯丁比伯關注並留言回復。
當即,關曉彤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網上分享了自己追星成功的消息。
尹正追星哥哥張國榮,他在民國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出演旦角,後期採訪時,他表示這讓他有追星圓夢的感覺。
張國榮當年的程蝶衣,一直他心中的經典。
其實,對「追星」這個詞起源於小虎隊,1989年小虎隊巡迴演出,從臺北去高雄時,粉絲們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喊著偶像名字一路追蹤。
此後,媒體用「追星」這個詞來形容。
其實,你喜歡的愛豆,也是在一直在追星。
王俊凱追星周杰倫、張子楓追星周迅、趙麗穎男神胡歌,明星們向自己偶像學習的名場面也是源源不斷的。
楊紫追星趙薇,小時候的偶像就是趙薇,從此走上表演的道路。
追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也不是近些年才有的現象,其實古已有之。
02 古人追星迷惑大賞
記得歷史上最出名的追星場面,是「看殺衛玠」,而這個故事,我真是看多少遍都不會膩的。
六朝時,有一個絕世美男叫做衛玠,《晉書》裡評論他,用了這四個字:風神秀異。
傳聞衛玠顏值極高,風採極佳,宛如白玉雕成,自帶光芒,此外他還是魏晉時期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學問自然是極好的。
都說,不怕學霸成績好,就怕學霸長得帥。
衛玠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濟,也是當時有名的英俊男子。
但王濟每次和衛玠走到一起,就嘆息珠玉在旁,自慚形穢,竟然說自己形貌醜陋。
《世說新語》裡有段原文:「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王濟還跟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
那句「與玠同遊,冏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就是這個意思。
衛玠年少成名,由於太火,每一次出行,都是傾城而動。
喜歡他人極多,每次出行乘坐車,若是有人看到,瞬間放下手上的事,去圍觀。
圍觀的人實在是太多,像圍牆一樣,而衛玠都要花大力氣才能衝出重圍。
害,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果然粉絲太多也種煩惱。
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衛玠從南昌出發到南京。
知道他到南京的粉絲,紛紛出城圍觀,一時間萬人空巷,圍得衛玠的車寸步難行。
(衛玠部分圖,源於有妖氣漫畫)
衛玠本來就有虛弱的病,身體受不了勞累,竟然一病不起,最後離世,這一年衛玠才27歲。
後來有人說是這是粉絲看死了衛玠,「看殺衛玠」的成語就是來源於此。
「看殺衛玠」的故事,大概是我知道歷史上,因粉絲的痴情好意,害死自己的偶像的案例。
再往後數,歷代追星的案例也很多。
唐朝的詩人白居易,非常喜歡比自己小40歲的李商隱。
據《唐才子傳》裡記載,他晚年跟李商隱說,「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
意思是:白居易對李商隱說,我死了後,下輩子一定投胎做你的兒子。
白居易追星很狂熱,自己也有更狂熱的粉絲。
他的頭號狂熱粉是葛清,葛清覺得每天唱誦白居易的詩遠遠不夠。
就是想了更極端的方法,來證明自己對白居易的喜歡。
他一口氣在身上紋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從脖子以下,全身紋得滿滿當當。
這還不夠,除了紋上文字,他還根據對詩意的理解,配上符合意境的圖。
在解讀「不是花中偏愛菊」這句時,他搭配了紋了一個人手持酒杯,對飲菊花的畫面。
所以當時,有人把他叫做「白舍人行詩圖」。
意思是:一個會行走的白居易詩圖。
詩人賈島也有自己的「迷惑粉絲」,這個人就是晚唐詩人李洞。
李洞有多喜歡賈島呢,他特意鑄了一尊賈島小銅像,並且每天戴在帽子上。
據記載,他可能是第一個製作偶像周邊的唐代真愛粉。
當然古代的明星,也會鼓勵自己的粉絲積極向上。
唐代時,有一位著名女歌星杜秋娘,她年少時就名滿金陵(今南京),鎮海節度使李錡便是她的粉絲,曾以重金請她到府中。
傳聞當時,杜秋娘自己譜寫了一曲詩送給李錡。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便是歷史是上有名的《金縷衣》的由來。
雖說,《金縷衣》的作者一直存有爭議,但更多的人相信,這首詩是杜秋娘在「隱諫李錡」,勸他珍惜青春年華,努力向上。
粉絲追星,也應該努力向愛豆靠近,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竹林七賢裡最富盛名的是嵇康和阮籍。
之後,才是山濤。
山濤的妻子曾對自己的丈夫說:「論顏值和才華,你已經配不上和他們做朋友了,只有多讀書多長見識和氣度,才能繼續和他們做朋友。」
而山濤也是十分贊同自己妻子的話。
以上,就是今天想說的關於,古今以來,粉絲追星的迷惑現場。
其實說了這麼多,最想和大家探討問題是這個:論粉絲的自我修養。
在我們的印象中,偶像往往是承擔的角色是:靈魂有光,能指引別人成長。
粉絲們或許最初是痴迷於男神女神,是因為他們的顏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是傾慕偶像的才華和人格。
「始於顏值,忠於才華,陷於人品。」大抵如此。
論顏值論才華大概是配不上偶像了,但我們還能多讀書,多陶冶氣度。
所以追星,本質上是件好事,但具體你是怎麼追,看得看我們自己具體怎麼做。
END
編輯 | 沐漪
東寶你造麼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你追星嗎?對論粉絲和偶像的關係你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東寶愛聽~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部分有水印,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