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世界各地消費加速線上化,雙11「全球掃貨」高峰剛剛過去,跨境物流服務商隨即接過接力棒,竭盡全力以更短的時間,最大化滿足買家的跨國物流期待。
臨近雙11,4PX遞四方華南定製倉拔地而起,歷經數月建設與打磨,重磅亮相,保障雙11跨國包裹的快速處理。
華南區域智慧操作新標杆
遞四方速遞華南定製倉其坐落於東莞虎門,臨近啟盈海關及虎門海關,庫內總面積達1.6萬㎡,主要服務於國際跨境小包業務。優越的地理位置支撐起粵西(東莞/廣州/番禺/中山/佛山等)地區包裹的分揀直發交幹,可實現快速國內清關並交航,縮減國內幹線時長及運輸成本。
據了解,華南定製倉是繼深西、深東之後,遞四方重點打造的又一智慧化操作中心。目前,倉內標配人員800人,旺季配套1200人規模,入庫產能可達到77萬單/日,分揀產能約120萬單/日。同時庫內還配備有大包分揀設備、全自動一體化流水線,實現從入庫到出庫,日常12-15小時完成,旺季48小時內完成出庫。
產能與時效再創突破,離不開定製倉國內領先的軟硬體一體化配套。定製倉高級操作經理梁財茂介紹,倉內不僅有自動化分揀設備,還配套有行業內最新的微型PDA、免配置一體機、自動分揀牆設備等,結合RFID晶片技術在大包交接中的廣泛應用,將庫內平均人效提升了30%。「傳統物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只有充分解放人力,『以機代人』才能增強旺季高峰抵禦力,提高庫內應變能力。」據統計,雙11期間,定製倉單日總分揀處理量便達100萬單,極大分流了其他各倉的旺季作業壓力。
黑科技的硬實力「大秀場」
雙11洪峰期間,定製倉內,大大小小錯綜複雜的自動化分揀設備24小時不停歇,實現了滿負荷高速運轉。
為實現稱重與打標同時進行,入庫環節全部應用快手設備,標配100個工位,平均入庫產能實現500單/小時。定製倉庫內操作總監馮戰軍介紹,傳統粗分環節需要大量人工識別操作,倉內引入了一分四分揀前置粗分設備,可針對包裹進行帶電、普貨、深度安檢、厚度分揀四大維度智能粗分,無需人工幹預,粗分後直接沿不同流水線軌跡流向指定區域。「粗分設備內還嵌套有體積測量系統,多渠道體積分揀一次成型,避免二次人工細分,減少人工投入,提升準確性。」
近年來,雙層雙車分揀設備已成為遞四方多個國內大倉的標配,定製倉分揀設備全自動雙軌道並行,共設有900格口,貢獻日均120萬單處理能力。而工字型軌道,更是實現有限面積下最大程度擴展分揀格口數量,最為與眾不同。
「以往,在單一流水線中,需要多個人力分別對流轉的貨物進行等待、識別、提取,是一種極大人力浪費。」馮戰軍介紹了定製倉內所應用的擺輪分揀線,其不僅可對不同渠道類型的大包貨物進行自動分揀、出庫流轉,還能按需求調節為1分8、1分10及1分15,十餘個流向自動識別,實現最大程度的智能細分。
科技硬實力背後的軟體邏輯
千篇一律的硬體,需要百裡挑一的「物流智慧大腦」,庫內高級網點規劃經理博弈指著眼前貨如輪轉,整齊有序的高效作業場景表示,定製倉隱藏著眾多技術創新與突破,背後的軟體邏輯才是其高效運轉的獨門秘籍。
軟體系統——「遞四方全球物流網絡平臺」便是「智慧大腦」,猶如倉庫的指揮官,每天接受並下達數以億計的指令,賦予庫內上千臺硬體設備「靈魂」。「當操作人員在前臺操作硬體後,遞四方自研系統可實現毫秒級響應。」博弈現場演示稱重打標的快手設備、一分四系統、雙層雙車分揀機等,強大的軟體配套先進硬體設施,讓操作者可以深刻感受到前端作業如絲般順滑。
GPN技術部負責人黃清健表示,在雙11期間,定製倉對後端軟體服務覆蓋實施系統監控,可提前識別前端硬體問題,更快一步預警及控制庫內風險。同時,定製倉還協同IT團隊就其網絡平臺做到構架層面、數位化層面的全方位升級。「比如落地核心系統從本地到雲上的架構升級,滿足龐大數據交互,讓系統強大且穩定;庫內裝載勞動力系統,做到每個工位的人效數據實時採集和同步。」為保障庫內硬體設備的旺季最優表現,在開倉前夕,倉內便完成了多輪科技場景壓測及聯合壓測,確保軟硬體設備高強度融合,最大化實現人、機器、系統的完美協同。
雙11跨境物流戰役還在繼續,遞四方及定製倉將堅持初心,以科技物流助力中國賣家掘金全球,持續為全球消費者配套更優質的物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