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拍到中美軍艦同框!在南海!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12月22日,美海軍「麥凱恩」號衝闖南沙島礁鄰近海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

  衛星在南沙群島東北海域捕捉到疑似解放軍054A型護衛艦跟蹤、監視「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的罕見畫面。 可見,在「麥凱恩」號進入南沙群島海域前,解放軍已經啟動了相應措施,美軍這次行動應該是受到了全程監視。

  衛星圖來源:@iversonliu

  福克斯新聞晚些時候的報導印證了我們的發現,美軍一名官員稱「行動期間,中國軍艦一直形影不離。」

  來源: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衛星在南沙附近拍到中美軍艦同框
    衛星在南沙附近拍到中美軍艦同框 2020-12-23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方衛星捕捉中美軍艦同框?美軍艦擅闖南海,解放軍發出嚴厲警告
    01美軍艦擅闖南海多年來,美國一直憑藉自身領先世界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肆意妄為,對多國採取十分過火的試探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海軍聲稱的"麥凱恩"號驅逐艦正在進行所謂"航行自由"的巡航中時,中國衛星在南海捕捉到疑似解放軍054A型護衛艦跟蹤、監視"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的畫面。
  • 衛星捕捉到中美軍艦同框!美軍開始發現,自己在西太跟個小丑一樣
    環球時報12月23日報導,美國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日前衝闖南沙島礁鄰近海域,疑似被衛星捕捉到,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跟蹤、監視「麥凱恩」號的罕見畫面。而這一次衛星捕捉到中美軍艦同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尷尬現狀。
  • 中美戰艦同框出現,美戰艦舉動被衛星監控,美海軍如跳梁「小丑」
    01中美戰艦同框出現,美戰艦舉動被衛星監控,美海軍如跳梁「小丑」美國派出驅逐艦進入南沙附近群島,疑似被衛星發現。中方派出054A護衛艦緊緊跟隨,監控美軍艦的任何舉動。此次發現中美軍艦同時現身一個畫面中,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美方軍艦進入到西太平洋之後,到底處於什麼尷尬境地。要知道這裡可是我們的國門,並非是所有國家都可以想隨意闖入的地方。中方對於外來船隻的監控力度,已經超越了其他國家想像。因此,說中美戰艦罕見同框出現,美戰艦舉動被衛星監控,美國海軍如跳梁「小丑」,一點兒也不過分。既然有其他國家軍艦試圖要進入這裡,那麼中方必須要拿出態度來對待。
  • 中方衛星捕捉中美軍艦同框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衛星監控到了美軍艦艇的一舉一動,並拍下了中美軍艦針鋒相對的驚險時刻。 美國在2016年夏天的南海對峙中慫了後,威望大跌,原本跟在美國鞍前馬後的忠實小弟,如菲律賓,現在不但不提在南海與中國的領土糾紛,還採取了非常親華的措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5年時還高呼:"整個東南亞都希望由美國領導而不是中國",今年便改口說:"沒有人想參加沒有中國的國際組織""拒絕中國等於拒絕世界"。甚至連最狂熱、死硬的越南也多年不提南海領土爭端。
  • 美艦擅闖南海島礁性質嚴重,衛星拍到驚人畫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美軍擅闖南海人工島礁附近海域又傳來驚天消息,據12月22日最新消息報導,此次南海軍艦擅闖島礁時,衛星定位系統在南沙群島東北海域捕捉到疑似解放軍某新型護衛艦跟蹤、監視「麥凱恩」號飛彈驅逐艦的罕見畫面,如此驚險、刺激的中美軍艦同框被拍,可見,在「麥凱恩」號進入南沙群島海域前,解放軍已經啟動了相應措施,間接證明美軍此次行動應該是受到了全程監視。
  • 「中國軍艦一直形影不離」,衛星捕捉到中美軍艦同框罕見畫面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官方微博消息,12月22日,美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衛星在南沙群島東北海域捕捉到疑似解放軍054A型護衛艦跟蹤、監視「麥凱恩」號的罕見畫面。
  • 南海局勢急速升溫,三亞榆林突現罕見一幕,美稱間諜衛星拍到鐵證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媒體報導稱間諜衛星拍到鐵證。三亞榆林海軍基地處於擴建狀態,三亞榆林突現罕見一幕,讓五角大樓相當緊張。從衛星拍攝照片能夠得知,該軍事基地突然擴散,很有可能是為了停放國產航母003。整個大小和航母003近乎一樣,在幹船塢旁邊還有攻擊艦,以及數艘無人機。美國媒體表示,中國可能打算建造一個全新的航母艦隊,003航母比山東艦和遼寧艦都要大。
  • 社評:南海不該是日本軍艦表演的地方
    據路透社4日報導,日本將在9月派它的大型「直升機航母」到南海和印度洋巡航,為期兩個月。如果成行,這將是日本準航母連續幾年赴南海巡航。路透社援引日本官員的話稱,該行動象徵著日本為了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戰略所做出的努力。對中國人來說,這無疑是個蠻刺眼的消息,和中日關係正趨於改善的整體氛圍很不協調。
  • 中國南海局勢風雲突變,軍演不斷!或成中美角力下一個主戰場
    2013年時任菲律賓政府受美國背後指揮和慫恿,單方面挑起《南海仲裁案》即所謂的『菲律賓控告中國案』。美國之所以慫恿菲律賓,挑起《南海仲裁案》。是想把南海問題國際化,從而達到插手中國南海問題的目的。這幾年,美國自身也頻繁派遣軍艦前往中國南海,宣示所謂「航行自由」。
  • 這一次,美國兩艘軍艦來南海挑釁,中方這樣回應!
    美國軍艦又來我南海挑釁了。11月22日,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大校,就此發表談話。話不長,他是這樣說的:11月20日、21日,美海軍「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邁耶」號飛彈驅逐艦,分別擅自進入中國南沙島礁鄰近海域、西沙群島領海,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 075二號艦正式下水,兩艘4萬噸軍艦同框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一個國家海軍綜合實力,除了航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有大型軍艦作為支撐,而大型兩棲攻擊艦也是核心軍艦之一。因此美軍不得不頻繁在南海區域秀肌肉,給我們製造壓力。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也要亮一亮劍,兩艘4萬噸級別的軍艦同框展示就是最好的回擊。075艦之所以強悍,首先光是排水量就達到了4萬噸,其次能夠搭載至少30架直升機,其他的士兵數量更不用多說。當中國擁有這樣的戰艦之後,美國在我南海所營造的聲勢幾乎消弭於虛無!
  • 地月同框!中國衛星拍下拜年照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英媒稱,中國的衛星拍出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棒的地球和月球合影。照片背景裡還能看到地球,因為拍照的衛星距離月球更近,照片上的地球顯得小小的。▲「龍江二號」拍下的「完美」月地同框照(德溫厄洛射電望遠鏡推特)報導稱,能夠照出這張照片是因為中國的「龍江二號」衛星正在繞月飛行。這顆衛星2018年6月進入繞月飛行軌道,是跟隨「鵲橋」中繼星一起發射的。
  • 南海局勢火速升溫,三亞榆林現不尋常一幕,美間諜衛星拍到鐵證
    近來一段時間美國軍艦跟戰機在中國南海附近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這讓本來就緊張南海局勢繼續升溫,美軍一直非常關注中國方面的反應,眾多間諜衛星將鏡頭對準了中國大地。在對三亞榆林海軍基地的偷拍中,美國發現了之前一直傳言的中國8萬噸級003航母存在的鐵證。
  • 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疑進澎湖水道?臺軍連夜否認
    美國海軍「哈爾西」號驅逐艦於8月30日由北向南航行穿越臺灣海峽,「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9月1日發布的消息,通過衛星測距比對,疑似在澎湖水道發現「哈爾西」號的身影。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9月1日發布的消息,通過衛星測距比對,疑似在澎湖水道發現「哈爾西」號的身影。「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稱,如果情況屬實,這將是首次發現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在臺灣「內水」航行,這也將是對中方的進一步試探。
  • 中美南沙再博弈,解放軍軍艦上場正面接受美軍挑戰,大勝而歸
    隨著時間的流逝,川普任職期限也即將走向尾聲,在這種形勢之下,川普還是不忘「作妖」——美方「麥凱恩」號驅逐艦於12月22日在未經中國政府允許的前提下,擅自衝闖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再次試圖侵犯中國合法權利,結果遭到了解放軍警告驅離,而本次「中美南沙博弈
  • 南海局勢升溫?美國間諜衛星拍到中國擴建海軍基地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川普政府不斷向中國發起挑釁,挑撥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關係,但是中國海軍已經今非昔比。據外媒報導,中國的第三艘航空母艦的基地可能已經建好了。中國航母新進展三亞出現不尋常一幕,有消息稱,美國間諜衛星拍到鐵證。
  • 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對付中國",日本官員在與德國同僚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東京"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來南海,日本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德國著名的反華媒體"德國之聲"指出,邀請德國軍艦介入亞太的不是什麼別人,正是日本防務大臣岸信夫。
  • 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疑似進入澎湖水道?臺軍連夜否認稱與事實不符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9月1日發布消息稱,通過衛星測距比對,疑似在澎湖水道發現「哈爾西」號的身影。若情況屬實,這將是首次發現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時在臺灣「內水」航行,這也將是對中方的進一步試探。
  • 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2016年中國南海,發生了一起中美對峙事件,這場對峙的勝負,直接決定了整個亞太地區未來局勢的走向,關係到國家命運、民族存亡。幸好,我們最後取得了勝利。在南海問題上,之前我們海軍弱小,對於一些島礁,鞭長莫及。導致南海一些島礁被周邊小國侵佔。但是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小錢錢的增多,有錢發展南海建設,填島礁建機場。這些動作被美國衛星拍的一清二楚,美國看不下去了,就找了個乾兒子當做代理人,把南海的水攪渾,自己可以插手南海。這個國家就是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