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們對天才或神童這類的人可謂是十分羨慕,總覺得這種在小小年紀就出名的孩子,一定沒有我們小時候面對眾多課業時那麼大的壓力,做什麼事情都是輕輕鬆鬆的。長大之後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壓力,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壓力,天才也有天才的煩惱。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國家對"神童""小天才"之類的學生非常推崇,大力鼓吹神童,很多高校都專門為招收進來的神童設置一個班級,進行專門的教學。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就是那個年代的一名神童,田曉菲。
"神童"田曉菲
田曉菲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文化家庭中,父母雙方都是文字行業的從事者。後來隨著工作調動,全家人一起來到了天津。在父母的啟蒙下,小小年紀的田曉菲就已經能夠認識很多字了。並且展示出了對詩歌的濃厚興趣,以及在詩歌上過人的天賦。
四歲的時候,田曉菲就已經夠獨立進行創作了,並且最後呈現出來的詩歌作品十分不錯,被《天津日報》發表了,"小神童"的稱號也正在這個時候落到了她的身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田曉菲的天賦得到了更好地發揮,一首接一首令人讚嘆的詩歌接連被她創造出來。對於很多成年的詩歌作者來說,能夠出版一本詩集就已經能夠算得上是很不錯的成績了,但是田曉菲在自己剛剛十來歲的時候就已經出版了5本詩集了。
如此出眾的文學天賦,吸引的當然不僅僅是社會上的注意力,很多名牌大學也注意到了這個不一般的女孩,其中最著名的大學應該就是北京大學了。在一次田曉菲的詩歌作品獲獎之後,北大決定特招這個天才兒童。在田曉菲13歲的時候,她進入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北大,在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就讀。
而在北大就讀的時候,田曉菲結識了著名的作家海子先生。其實算起來的話,孩子應當是田曉菲的學長,海子當年也是在15歲的時候,被特招進北大的法律系。
田曉菲久仰海子,於是就拿著自己寫的詩歌去詢問海子的意見。海子當時給出的評價應當是十分高了,他說:"如果你能堅持下去,你將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在得到海子這樣高的評價時,田曉菲內心十分高興,畢竟海子可是當代幾乎被封神的文學家,能得到他的稱讚,也是對自己天賦的一種肯定。
但或許也是因為海子在田曉菲心中崇高的地位,在得知海子臥軌自殺的消息時,她內心才會受到那麼大的衝擊吧,畢竟她實在是沒想到一個曾經鼓勵自己詩歌創造的詩人,竟然選擇了自殺。在海子逝世的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在詩歌創作上極有天賦的田曉菲,很少寫詩了。
1989年,16歲的田曉菲從北京大學畢業了。為了感謝北大這四年來對她的培養,田曉菲寫出了詩歌《十三歲的際遇》,當時這首詩徵服了無數的人,還被選入了國內的中學課本。
赴美留學,遇見愛情
後來田曉菲選擇了赴美留學,繼續深造。1991年,田曉菲成功在美國的一所州立大學獲得了英國文學碩士的學位,後來田曉菲選擇到哈佛大學繼續深造,這一次她選擇的是比較文學方面的研究。1998年,年僅27歲的田曉菲成功獲得了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的博士學位,是當時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博士。
而在哈佛大學習的過程中,她也收穫了自己的一份愛情。
田曉菲攻讀哈佛博士學位時的導師,是當時的已經獲得了最高級別教授等級,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的系主任史蒂芬·歐文,中文名宇文所安。歐文非常博學,並且十分熱愛中國文化,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對中國的詩歌也是頗有了解。
儘管李兩人之間相差了二十多歲,但出於對中國詩歌和文學同樣的熱愛,他們聊得十分投機。長年累月的交流中,歐文發現他越來越被自己的這位學生吸引了,他對田曉菲產生了愛意。田曉菲獲得博士學位即將畢業的時候,歐文邀請田曉菲上山遊玩,而在下山的途中,歐文向田曉菲傾訴了自己的感情。
田曉菲對歐文應該也是頗有好感的,畢竟歐文才華出眾,體貼風趣,最重要的是她與歐文很有共同話題,兩人相處的時候,雙方都能感到輕鬆和愉悅。但當時的歐文已經53歲了,巨大的年齡差距,使田曉菲對於是否要接受歐文的感情十分猶豫。
田曉菲的父母乃至身邊的朋友們,都對兩個之間的愛情不看好,但是愛情以及未來的生活畢竟是自己的,別人也沒有辦法替田曉菲做決定。在經過一年的掙扎之後,她最後還是決定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愛情,選擇了和歐文一起生活。1999年,兩人舉行了一場十分浪漫的婚禮。
更改國籍,引人非議
而當時的田曉菲已經接受了哈佛的邀請,成為了哈佛的教授,後來田曉菲直接就改了自己的國籍,成為了一名美國人。
田曉菲最引爭議的事情除了嫁給一個大自己25歲的導師之外,就是她更改國籍的這件事兒了。網上對於這件事情一會褒貶不一,有人覺得田曉菲拋棄了祖國,有人卻覺得她只是改了國籍但是又沒做什麼危害祖國的事情,還在國外認真地講述中國文化,沒有什麼值得批評的。
但是田曉菲顯然沒有什麼時間關注外界對她是如何評價的,如今已經是哈佛教授的田曉菲,忙著給學生講課,忙著自己的研究,但是畢竟她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過了自己心裡那一關,別人講什麼她並不是特別在意。
小結
如今距離他們結婚已經過去二十一年了,但是歐文和田曉菲的感情還是十分要好,羨煞旁人。最近田曉菲開始研究起了我國梁朝的宮廷文化,相信在國外的她,一定能夠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