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因人而宜,沒有普遍答案,個人悟性和天賦是很重要因素。而且我認為硬筆書法在臨帖時一定要考慮到它的書寫工具特點,在借鑑毛筆書法的藝術精華時,也要有所取捨。
我很少談及硬筆書法,並不是我輕視硬筆書法,恰恰相反,而是因為我覺得真正想寫好硬筆書法並不容易。
就像你在問題中所提及的日常書寫和臨帖不能統一的問題,這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這一問題就連那些當代書法大師們都無法避免。很多當代書法家,在用毛筆寫字時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但在用硬筆日常書寫時,字跡潦草不堪,與其毛筆書法水平很不相稱。這並不是這些名家大師的書法水平不行,而是他們深厚的書法功力在硬筆書寫時往往展示不出來。
其實這也是硬筆字的書寫特點所決定的。硬筆的書寫工具有很多種,包括:鋼筆、原子筆、美工筆、中性筆、鉛筆、粉筆等等。硬筆書寫現在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強調藝術性,以模仿毛筆字的書寫效果為主。另一種強調實用性,以實用書寫為主。
硬筆書法的藝術性,主要是通過線條與結構的變化表現出書寫者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和感受,它所追求的藝術表現上的東西與毛筆書法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區別。而實用硬筆書寫主要是滿足實用功能,能做到易寫易識即可,特點是做到書寫快捷和規範。
硬筆書法因受書寫工具的限制,可利用的用筆技法非常少,也較少能用線條語言展現自身特點,在藝術表現力上幾乎全靠文字的結構之美來支撐,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知道,書法藝術之美靠線條、結構、章法來體現。而硬筆書寫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劣勢。但相比之下,硬筆書寫在另一方面,也就是便捷實用性上則具有天然的優勢。
我們知道,漢字從篆書演變為隸書、後又從隸書演變為楷書、行草書等書體。驅動漢字這種發展演變的原動力,就是化繁為簡,方便書寫和有利於實用性。所以不管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應力求寫得自然流暢,突出一個「寫」字而不是「畫」字或「描」字。從這個角度來看,硬筆書法完全模仿毛筆書法未見得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全國硬筆書法大賽獲獎作品但現在很多人練硬筆書法時往往非要練出毛筆字的效果,忽視了硬筆的工具特點,這就有點本未倒置、棄簡求繁了。
這個問題尤其在寫硬筆楷書時最為明顯,在寫硬筆楷書時,很多人用控制運筆速度的方式來呈現筆畫的粗細變化,力求寫出毛筆字線條的質感效果,這就導致書寫速度很慢,很多時候都是在「畫字」,其結果就是臨帖學習時和平時書寫時寫出來的字完全兩樣。根本做不到練習和書寫的統一。這一方面原因是沒搞清楚硬筆書寫的應追求的實質是什麼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有個學習方法問題。
我在青少年時期,曾經對硬筆書法很有興趣,也用硬筆臨習過一些古人的經典字帖,練習得特別認真,每個筆畫都盡力的模仿帖上的用筆特點,力求寫出帖上那種效果。練習也有一些收穫,在某硬筆書法專業雜誌舉辦的比賽中還獲過獎。但慢慢我發現,這種練習和平時的書寫完全是兩回事,是完全脫節的,這種練習對平時書寫帶來的幫助也並不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時書寫時對速度有要求,沒時間一筆一畫的精雕細磨。這種精雕細磨、緩慢書寫也不符合硬筆書寫的特點。所以我認為不應把硬筆書法和硬筆實用書寫區分開,要找到平衡點和統一點。
我覺得在練習硬筆字應更注意在結字上下功夫,把漢字的結構之美表現出來,書寫美觀大方,自然流暢就好。在筆畫上則不必花費太多精力非得搞出什麼粗細變化,去追求毛筆字的書寫效果。要努力地把練習和應用結合好,要努力的做到練習時怎麼寫,應用時也怎麼寫。在練習硬筆行草書時也是這樣,要把結構安排放在第一位,在書寫筆畫時則要盡力做到流暢自然,要表現出硬筆字不同於毛筆字的特點。
在練習硬筆字時,有一個現象很有趣,就是天賦。有人本沒練習過書法,但他寫的硬筆字卻很不錯,字形結構上安排得非常妥貼,看起來既工整又大方,有些人天生就在結構空間的把控上有天賦,雖然他寫出的字也許稱不上是書法,但從實用書寫的角度完全可以滿足需要。這種情況絕不是我順口瞎說,而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種現象。但這種現象單指硬筆字,在毛筆書法上你天賦再高,不下苦功練習也不行。這種現象也從側面說明,把硬筆字的結體掌握好就可以寫出一手既美觀又實用的好字。從這個角度看,以前龐中華、黎松峭、劉大衛等人的硬筆書法仍然是值得借鑑學習的榜樣,而另一硬筆書法名家盧中南的字我認為只適合欣賞,不適合推廣。
龐中華、黎松峭的硬筆書法就是注重結字的恰當安排,在筆畫上則追求簡單流暢,不刻意追求毛筆字的書寫效果,這就提高了書寫速度,實用性也更強。而盧中南的硬筆字過分模仿毛筆字的用筆特點,刻意追求筆畫的粗細變化,這大大降低了硬筆書寫的實用性。從練字和平時書寫相統一的角度來看,無疑龐中華和黎松峭等人做得更好些。
所以,我認為硬筆書法在對古代毛筆書法經典的學習借鑑上,要有所取捨,吸取哪些精華要考慮到硬筆工具的特點,要化繁為簡,要有助於體現出硬筆書寫的優勢。
練習硬筆字要多久能達到很不錯的水平,這個也難以有準確答案,有人三五個月足矣,有人則需很長時間。每個人在這方面的天賦和悟性以及勤奮程度是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