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騙局復活:拉新獎現金、加盟一年必回本?當心遇上「傳銷...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共享經濟,加持萬物」!

共享電單車這個去年重啟的新戰場,仍然處於巨頭混戰的階段。

「很多人以為共享電單車這件事情已經到終點了,但在我們的判斷裡,這個行業只是剛剛起步」。2019年,某從業者曾表示,「共享單車的鬥爭把行業搞亂了,我們現在就是害怕。」

一年過去了,這位從業者如今是否還害怕,不得而知,但對共享電單車行業來說,原本潛藏在於冰面之下的競爭已經被放上了臺面,甚至還有黑心企業可以打著「共享經濟」的名號非法集資,以「加盟認購」的方式來欺騙投資者。

渾水摸魚

面對每個新興事物,總有投機取巧的人使用同樣的套路「割韭菜」。

眾所周知,新興事物的投資一旦成功便收穫巨大,有人一心要將事業做大做強,也有人趁機套取大筆現金後「人間蒸發」。由於共享電單車此前在一線城市遭遇過嚴厲的監管,因此,有不少企業都選擇下沉到三四乃至五線城市的賽道,低調發展。

儘管縣域市場較小、好管理,但破壞率高等行業亂象依舊層出不窮。

共享電單車雖然市場規模巨大,但精細化運營需要較高的人力、技術成本,同時需要等待品牌形成規模效應之後,才能快速回本並降低成本,有些小型共享電單車品牌無法在短期內快速盈利,便試圖通過「高收益」的承諾,引誘投資人。

以共享電單車為名頭的加盟騙局,時有發生。

「投資者不需要任何門檻、行業經驗,也不需要參與公司運營和車輛的管理,就可以憑個人名義投資一輛或者數輛電單車,從車輛每日的運營收入裡分成。」一位綠騎網絡銷售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這樣說介紹。

這位網絡銷售人員所屬的公司為承德綠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旗下有一個共享電單車品牌:「浩克單車」。這家公司號召「全民投資共享單車」,並稱其品牌是「每天有分紅的共享電單車」。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投資者需和浩克單車籤訂《助力車委託購買及運營託管協議書》,合同期限為三年。每輛浩客共享電單車的購置款為4880元,幾乎等同於一部華為Mate 30手機的價格。

浩克單車購置費用說明

據該協議書說明,4880元的價格中,包含整車價格2680元、電池配套費800元、保險費300元、定位流量費612元、車輛購置稅488元。投資者在購買車輛後,自動給予綠騎託管,每天可獲得的收益為所投車輛40%的運營收入。三年合同期滿後,公司將按協議書中的整車價格(2680元)進行回購,向投資人支付2680元。

該銷售人員表示:「一年365天,每天的分成可以有10多塊錢,不到一年時間,投資者就可以賺回4880元的成本。」按照該銷售的說法,這筆投資不到一年就能回本,年化收益超過100%。

既然這一模式能夠帶來100%的年化收益率,為什麼沒有投資資本或大企業採用這一模式?

門道在於,如果投資者提前終止合作,這些費用「不退不轉」。同時,投資者從浩克單車處得到的「入網產權證」並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浩克單車聲稱可以升值的「權屬證」

與此同時,銷售人員不斷催促記者參與投資,但卻對公司真實的運營情況和車輛數目避而不談。「光談收入,不談支出」,浩克單車「一年就能回本」的說法實在是令人懷疑。

除此之外,浩克單車還使用了一種內部稱為「合伙人」的模式,本質上仍然是「拉人頭返利」。

據悉,浩克單車的投資者可以推薦他人購買浩客單車,從而獲得每輛車200元的現金提成;購滿12輛後還可獲得「合伙人」身份,此後每推薦他人購買一輛車,獲得的賣車提成都將翻倍到400元。

無論投資者拉來了多少新人,或者自己的下線繼續拉新,處於頂層的推薦人都可以累積「業績」。當「業績」累積到60萬元時,推薦人還能獲得「榮譽股東」的身份,參與承德綠騎公司每月新增業績3%的平均分紅。

浩克單車微信群裡充斥大量「提現」和「合伙人」消息

這樣的模式是否涉及傳銷?上述綠騎銷售人員表示,業績和分紅就是公司為了規避傳銷風險特別設置的機制,而其本人也曾從事過直銷行業。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拉人頭」層級和利益關係來看,儘管綠騎只直接承諾給予推薦人發展二級下線的提成,通過業績分紅的方式承諾間接給予發展三級以及更多下線的提成,但從其設置的方式,可以「合理懷疑仍然是一種非法傳銷的模式」。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行為,就是所謂的傳銷。

加盟騙局

實際上,像浩克單車這樣以「認購車輛加盟」來招攬投資者的品牌,不在少數。這些加盟騙局之所以能夠成功騙到投資者,原因就在於其「極低的門檻」或「超乎尋常的收益」。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共享電單車加盟費用普遍在20萬以上。像「拜米出行」的投資門檻,就在20至50萬元間;「獵吧出行」的投資門檻,同樣也在20至30萬元間。有業內人士指出,20萬元以上這個投資門檻,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共享電單車加盟門檻普遍較高

這時,類似浩克單車那樣4880元的「投資價格」,自然就會吸引到希望借共享經濟發財的投資者。

只要仔細梳理就會發現,以「低價格加盟共享電單車」的騙局,一般都會帶有以下幾個關鍵條件:電單車的認購價格不會超5位數、每天都可獲得穩定的XX元收益、一年內甚至兩周即可回本。

同時,這些平臺的銷售人員都會向投資者推銷「合伙人」模式,希望投資者拉攏親朋好友入局。如果問及是否傳銷,銷售人員一般會以「直銷」、「眾籌」等理由來說服投資者。

除了較低的投資門檻外,極高的收益率也是這些平臺常用的套路。

一位共享電單車的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主流的加盟方式共有2種。一種是「託管式」加盟,即加盟商只需要負責區域市場的拓展等,而車輛購買、平臺運營等方面由平臺負責;另一種則是「非託管式」,加盟商需要購車、運營、營銷、拓展地方市場等,平臺只提供這些業務的指導服務。

該業內人士強調,「共享電單車業務並非只投錢就能快速盈利,這其中包含複雜的運營方案、極高的成本投入,而且收益率絕對達不到年化100%」。

儘管在實際商業運作上,100%的年化收益率只是一個幻想,但仍然有多家平臺以此來吸引投資者。大多數平臺都會在官網宣傳加盟一年內即可回本,甚至有平臺表示,投資者加盟認購10輛車,每年平均年化收益率可達65%;如果認購100輛,年化收益率則可達到102%。

圖源:網絡

長期追蹤共享經濟的分析師指出,「讓投資者參與到車輛端融資」的模式主要存在於下沉至四五線城市的共享電單車品牌,而從過去幾家知名共享電單車企業在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實踐來看,企業本身都達不到100%收益,更何況是投資者呢。

北京國舜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丁丁律師創始人林小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當前共享電單車行業競爭依然激烈,隨著阿里、美團、滴滴等大公司親自下場,共享電單車企業面臨的精細化運營和盈利的壓力並不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公司的融資難度更高,拉攏普通用戶投資這樣一種融資方式,不管是對於企業還是用戶而言,風險都是更高的。」林小建律師提醒,由於參與的投資者眾多,企業在經營層面可能會存在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下一個風口

事實上,共享電單車已幾乎確定是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

和共享單車不同,共享電單車無法仿照單車比拼擴張速度和規模。電單車的造車成本在短時間內無法大幅度降低,加上電池、系統等重要部件,網際網路企業也無法全部包辦。

有專業人士曾計算過,一輛電單車的綜合成本在5000元上下,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按每次騎行4元收入、每天5次來計算,每輛車1天就有20元的收入,的確在一年內可以回本。但如果將電池等重要部件的運維成本算上,那回本的時間就會大幅度延長。

各大品牌的共享電單車。圖源:網絡

按照正常的電池損耗,每輛電單車大概行駛2萬公裡就需要更換一次電池。但由於共享電單車的使用頻率更高,因此一年左右就需要更換一次電池。數據顯示,一般續航能力達到70公裡的電池,價格普遍在千元左右。如果再算上電機、輪胎等物件,電單車的損耗成本更高。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通常情況下,每1000輛共享電單車就需配備5名員工進行調度,如果為了配合電池的充電,1000輛車實際上會配備8到10名員工。按照每名員工日薪200元計算,一天的成本至少在1600至2000元之間,這將不斷累積電單車的成本費用。仔細想一想,「認購車輛就可以躺著賺錢」顯然是不合理的,比起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的燒錢程度只高不低。

除此之外,品牌入駐城市時可能遭遇的偷盜、暴力破壞等因素產生的運維成本也相當高昂。

據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非本地品牌進駐城市的時候,通常本地品牌會「私自執法」,將入駐品牌投放的車輛要麼全部拉走扔了、要麼直接「毀屍滅跡」。

以往共享單車便出現無數「私自執法」的案例

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電單車,看似門檻低,但硬體購置成本只是一小部分,如何科學地運營、合理投放,都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與技術。這也是共享單車大浪淘沙至今,最終只剩下寥寥數家共享頭部品牌的原因:只有達到相當規模,才能降低邊界成本。

錯失良機

回顧過去,共享電單車(2017年)的出現,實際只比共享單車(2014年)晚一些。

共享單車的激烈搏殺,從2016年8月份摩拜和ofo的那場廝殺開始。當時,幾乎有些知名度的資本玩家都參與進去,像李開復、高瓴資本、紅杉等資本玩家要麼站隊摩拜、要麼站隊ofo,甚至還有一些資本玩家(如永安行等)另起爐灶企圖一決高下。

資本的狂熱催生出了不少共享經濟的模式,有網友這麼調侃當時的共享經濟現象:「萬物皆可共享」。

自2016年起至少有69家公司參與到共享單車賽道中

和相對安全的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單車由於帶電屬性以及監管等各種原因,在2017年剛剛興起之際便被緊急叫停。彼時,共享單車行業亂象繁多,在管理措施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貿然發展共享電單車,必然亂上加亂。

這個平靜的局面,被2019年4月15日開始執行的「史上最嚴」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打破了。

按照新國標的標準,符合新國標的電單車要滿足以下幾個要求:「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具備腳踏騎行能力」、「電機功率不大於400W」、「電池電壓48V」。缺少以上任一條件,都會被視為「超標車」。

在新國標之前的電單車,往往只符合新國標中某一個或幾個條件。這樣一來,市面上至少90%的電動車都會被劃歸為電動摩託車。

新國標的實行,意味著各大品牌在新國標以前投放的共享電單車需要重新更換。這也意味著:共享電單車這一行迎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這對於所有已在局中或想要入局的資本玩家來說,都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圖源:網絡

2019年6月12日,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楊磊表示,共享單車僅解決1-2公裡內的出行需求,而更大的產業機會是兩輪交通出行。這個所謂的「兩輪交通出行」,便是被楊磊寄予厚望的共享電單車。

2000億市場

據寧波市公路運輸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共享單車的日均周轉量約3.5萬次,而共享電單車的日均周轉量則達到5.6萬次。共享電單車擁有著龐大的需求基礎。

據艾媒諮詢《2020中國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有46.5%的用戶反映會在道路擁堵或人員擁擠時,使用共享電單車;46.1%的用戶反映會將共享電單車作為代步使用;37.8%的用戶會在趕時間等緊急情況時,使用共享電單車。

購物休閒、日常上下班、車道擁擠……這是共享電單車的使用場景,也意味著共享電單車的潛在需求市場巨大。

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有近28億次的出行需求,其中10億次需求需要通過兩輪交通出行完成,這10億次需求之中便包含了電單車。有機構曾分析測算,在10億次需求中,可轉化成共享電單車出行的需求約3億次,按照2元/次的價格計算,共享電單車的年市場規模至少在2000億元以上。

至少還有43家公司在共享電單車賽道中廝殺

目前處於共享電單車賽道的企業,除了美團摩拜、哈囉、青桔這樣的「大玩家」之外,還有像小遛、小蜜、松果、芒果等小玩家。

在這個充滿前景的市場裡,投資者需要區分哪些企業是真正參與共享電單車的商業競爭,而哪些企業又是借著「共享電單車」的名義來渾水摸魚。

無論是什麼投資項目,只要打著「極低投資門檻」或「穩定收益」之類的旗號,請像黑貓警長一樣,把眼睛擦亮。

畢竟,在商業社會中,利用人性慾望來坑騙的套路從未變過。

相關焦點

  • 共享電單車騙局復活:拉新獎現金、加盟一年必回本?
    共享電單車雖然市場規模巨大,但精細化運營需要較高的人力、技術成本,同時需要等待品牌形成規模效應之後,才能快速回本並降低成本,有些小型共享電單車品牌無法在短期內快速盈利,便試圖通過「高收益」的承諾,引誘投資人。 以共享電單車為名頭的加盟騙局,時有發生。
  • 共享電單車復活,餡餅or陷阱?
    事情正在起變化,一個曾經「死去」的賽道正在悄悄復活。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雖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命運卻有天壤之別。在共享經濟火熱的2017年前後,共享單車風靡一時,共享電單車也曾悄悄興起。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共享電單車始終沒有發展起來,當年的「玩家」大多黯然收場,倖存者寥寥無幾。
  • 共享電單車加盟及利潤分析
    如何加盟共享電單車呢?當前共享電單車事業在迅速發展,現在的共享電單車項目已經不是前幾年半死不活的樣子了,隨著政策的轉變支持,共享電單車行業變得越來越火熱。共享電單車加盟一般來說費用主要高在共享電單車車輛購買上,許多企業採用0加盟費模式,省去了一大筆費用,當然,部分企業仍收取著高額的加盟費。
  • 北京共享電單車加盟代理製造商
    北京共享電單車加盟代理製造商縣城場景:使用人群素質參差不齊,車輛損壞風險較高,車輛維護頻率較高,車輛性價比更重要,建議選擇踏板車;競爭激烈場景:當用戶有的選的時候,車輛舒適度和顏值放在位,畢竟搶用戶流量重要,建議選擇小包車;幾年前兩市場裡大風口的共享單車,已隨著阿里、美團、滴滴等的分別整合而落下帷幕,在單車之外,電單車則成為兩齣行領域的另一塊「潛在肥肉
  • 如何加盟共享電單車?共享電單車門檻高嗎?
    共享電單車現在很火,火到無論是二三線城市中心區域,還是下級縣域地區,都隨處可見其身影。共享電單車除了給當地消費人群帶來極大的出行便利,更為當地就業人群解決了多個崗位需求。其中,也不乏很多想自己從事共享電動車的人群。但是很多人只是空有想法,卻拿不定主意,他們往往對共享電單車存在很多誤區。
  • 為什麼定製共享電單車要比加盟共享電單車好?
    後疫情時代,共享電動車行業迎來了迅猛發展期,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從騎行次數上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各種各樣的共享電動車品牌開始攻城略地,肆意競爭。作為傳統電動車及共享單車的補充,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
  • 當心共享經濟下的龐氏騙局
    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共享經濟已無處不在,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停車……甚至共享男友!? 小亮在這給大家科普一下 龐氏騙局可以說是傳銷的祖宗。故事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可謂亂成一鍋粥,因為那年代通信只能靠郵寄,郵寄就得有郵票,然而歐洲郵票非常貴,相反美國就非常便宜。
  • 北京豪華款共享電單車推薦
    北京豪華款共享電單車推薦 責任編輯: 目前我國兩電動車主要分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託車和電動摩託車三類,由於電動自行車是採用「人力+電助力」混合驅動的智慧電動自行車,其性能比電動摩託車更輕便、比自行車更加暢快便捷省力,比機動車更加低碳環保。加盟共享電單車。
  • 美團滴滴哈囉三足鼎立,共享電單車成為最新的導火線
    據Tech星球了解,美團電單車業務在全國採取直營和加盟並存的模式,加盟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代理商全資購買美團的電單車,價格約2000元,收入全部歸代理商,另一種是美團總部提供車輛,代理商負責投放,最後按照7:3的比例分成。加盟是搶佔市場最快的辦法。
  • 巨頭掀起共享電單車「三國殺」
    共享電單車這一戰,終究還是巨頭間的較量。張治東帶領團隊抱著這樣的心態衝進這一領域,後來發現在多數二線以下城市,電單車是主要出行方式之一,街兔鋪設速度大於預期,2018年4月實現日單量過萬,夏季日單量過20萬。在政策不明朗的環境下運營一年多後,2019年共享電單車行業迎來了發展契機。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
  • 共享電單車加盟熱季,三四線城市項目持續火熱
    共享電單車行業,自2020年以來,熱度就沒下降過。當前在共享行業,共享電單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在交通出行領域,當前共享電單車也是各個城市管理部門以及居民離不開的話題。作為一個新興物聯網業態,共享電單車的發展也算是適得其所。
  • 搜電告訴您怎樣才算是共享充電寶加盟騙局
    共享經濟的發展,讓共享時代更早的來到我們的身邊,在帶給我們巨大的便捷的同時,我們也需提高警惕。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繁盛,佔據了巨大的市場。很多代理商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準備加盟,但是我們也應該擦亮眼睛選擇靠譜合適的公司,比如如今充電寶行業最領先的幾家公司「四電一獸一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街電,搜電,來電,小電,怪獸充電,以及雲充吧。
  • 共享電單車,決戰長沙
    來源:投資界共享單車的殘局未定,共享電單車的戰爭已經在長沙悄悄打響。哈囉每天盈利幾百萬的傳說,撩動王興和程維的心弦,滴滴、美團紛紛下場,在長沙掀起一場投車狂潮,隨之而來的搶人、搶地盤、降價,誰都勢在必得,不惜一切代價。
  • 【曝光】福建電單車加盟生產供應
    福建電單車加盟生產供應「現在很多工廠都在生產青桔的車」,一位國內某老牌自行車廠的人士表示。來自國內知名電動車電池供應商星恆電源的消息顯示,星恆為青桔騎行配套鋰電池達成 100 萬組,並且雙方又籤訂的新的戰略合作協議,青桔騎行宣布正式加盟星恆推出的《恆星夥伴計劃》,他們為青桔騎行配套的鋰電池產自滁州生產基地。
  • 淮北共享電單車平臺運營規格型號
    淮北共享電單車平臺運營規格型號而且,作為國內領先的共享電單車加盟平臺,行運兔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一、團隊實力,保證你快、準、穩進入共享電動車領域。行運兔擁有包含硬體工程師30人、軟體工程師50人的強大研發團隊。硬體團隊均來自與電動車相關行業,具有10年以上研發經驗;軟體團隊來自於一線網際網路公司,具有7年以上開發經驗。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較量開始,補貼復活 在全面盈利後的第二年,有了足夠多彈藥的王興,再也按捺不住對出行版圖的野心。 2020年3月,黃色的美團電單車開始大規模出現在市場。據Tech星球了解,美團電單車業務在全國採取直營和加盟並存的模式,加盟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代理商全資購買美團的電單車,價格約2000元,收入全部歸代理商,另一種是美團總部提供車輛,代理商負責投放,最後按照7:3的比例分成。 加盟是搶佔市場最快的辦法。「3、4月,美團開始大規模鋪渠道了,」哈囉出行助力車城市群經理黃鶴告訴Tech星球,「4月,美團已經開始大規模投車了」。
  • 龐氏騙局還是新共享經濟?風口上的共享按摩椅難「躺贏」
    電影院入口擺放了多個商家的共享按摩椅 何文英/攝影本報記者 何文英高鐵站、商場、電影院,掃碼即可享受的共享按摩椅上大多數被睡覺、歇腳的人們所佔用。打開百度搜索「共享按摩椅」,鋪天蓋地的加盟招商廣告吸引著投資者的眼球。一邊是看似使用頻次較低的終端消費,另一邊則是資本瘋狂的追捧。那些被「白躺」的共享按摩椅到底賺不賺錢?
  • 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哈羅單車,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在這個目標下,電單車是青桔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而青桔也在4月宣布拿到超過10億美元大額融資。美團和滴滴青桔此番高調進場、布局電單車,大有5年前共享單車興起時群雄逐鹿的架勢。近日,在36氪等媒體專訪中,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詳細解釋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格局和行業階段、哈囉的運營策略和未來規劃。他提到,現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上有3-4個較大的玩家,還有很多小玩家分布在不同城市區域,和共享單車初期的混戰局面類似,但電單車的盈利模型更好、洗牌時間會更長一些。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 溫州有哪些共享電動車?溫州共享電單車品牌
    如今共享電單車可以說是已經遍布全國了,各色各樣的共享電單車都有,都為當地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那麼溫州有哪些共享電動車?都有共享電單車品牌?很多人在街頭上只看到有人在騎共享電單車,就是沒關注過這些都是什麼共享電單車,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