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一條消息在勉縣貼吧悄然走紅:去年的高考狀元李寧寧已從北大退學?!隨之,該消息在李寧寧的母校——勉縣一中的貼吧和老家所在城市——漢中市的貼吧不脛而走。吸引來眾多眼球圍觀:「真的假的啊,別造謠啊,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中……」
網友提及的李寧寧是漢中市勉縣一中2011級高中畢業生。她在去年的高考中,以709分的絕對高分,奪得陝西高考理科總分第一,足足比理工類一本錄取分數線高出169分。
一位和李寧寧同級的高考生向記者感慨道:同樣參加了去年高考,但對於狀元李寧寧來說,是拿著第一名的成績考察知名高校;而對於我們一般考生來說,才是真正地接受高校的考察。這也就是狀元為什麼這樣紅的緣由。勉縣一中的謝明福老師坦言,自己和學校所獲得的一系列榮譽,和學校出了李寧寧這個狀元考生不無關係。不僅如此,高考狀元的出現,激發了當地民間和官方的自豪感,考名校上北大的熱情在學生中集體迸發。
「剛送走的狀元又被退回來了」
「我們老師說被人家退回來了。就是讓我們把知識學活不要一味追求表面成績。社交等情商也是決定你人生的重要因素。然後舉了李寧寧的例子」。
還有人道出李寧寧被退學後的歸處。「已轉至西安交大了!請知道的說一下詳情!」;「經過再問西安交大的同學。已基本確定了!」
更有人用權威口吻解釋詳情。「沒有退學,沒有去交大啊,是休學一年,明年還是去北大!謠言止於智者!」
李寧寧的高中班主任謝明福老師對記者說,在今年春節時,自己也被朋友問到,是不是李寧寧被北大退學了。記者5月初電話詢問勉縣一位朋友,對方用不屑地口吻回答道:「你怎麼現在才問這事情。在漢中市早都不是新聞了。李寧寧早都被北大退學回來了。」
李寧寧高中畢業的勉縣一中一位老師在回答媒體詢問時也表示,「學校老師對她目前的狀況並不了解。也在議論此事。」「這事連市委書記都過問了,前幾天還問學校這個消息的真假。
「這事攪得我們家長和孩子都很心慌」
網上貼吧不但驚爆去年理科狀元李寧寧被北大退學,就連2007年同以709分奪得陝西理科狀元的漢中市城固一中高三畢業生陳光玉也被牽扯出來。「城固一中那個狀元據說也被(清華大學)退回來了。」該消息不但在漢中市內的貼吧上傳播,甚至被轉載到了外地。
「馬上孩子要高考了。這事情攪得我們家長和孩子都很心慌,真怕孩子在這個時候心理鬆懈,影響他的高考成績。還有,孩子今年如何選志願?上大學能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一位勉縣一中學生家長,不無憂慮地向記者表示自己的擔心。
李寧寧被北大退學的消息在當地引發的轟動效應,顯然並不比去年她以絕對高分奪得高考狀元弱勢多少。一時間高考狀元因為被知名高校退學,而成為「負面教材「,引發人們對高考制度的質疑與批駁,及對素質教育的再次反思。
「她改寫了勉縣無高考狀元的歷史!」
去年6月25日中午,隨著陝西省高考分數線的發布,陝南漢中市一所縣級中學——勉縣一中,一位名叫李寧寧的女孩將最有分量的理科狀元收入囊中。709分的分數足足比理工類一本線高出169分。
「李寧寧是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漢中歷史上第三位全省高考狀元(前兩位是1988年和2007年,都出自鄰縣的城固一中)。這個榮譽我們等了34年呀!」勉縣一位退休老教師說到此,眼眶一下子溼潤了,他摘下眼鏡,擦了擦眼睛,頓了頓強調:「她改寫了勉縣無高考狀元的歷史!」
高考分數出來的當天,從北京專程趕到勉縣一中的北京大學負責招生工作的周老師,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李寧寧招至北大旗下。謝明福老師向記者回憶道,去年暑假他和李寧寧被某企業邀請到香港旅遊,考察香港中文大學後,兩個人都動了心。「李寧寧的分數上香港中文大學足夠了。但之前和北大籤了協議了。」
如今,有關該校培養出高考狀元李寧寧的信息,在學校內外的宣傳欄上隨處被提及。勉縣縣委書記王山穩為勉縣一中2010年考取清華大學的任玉香同學頒發5萬元獎學金和勉縣縣長李芳為省高考狀元李寧寧同學頒發8萬元獎金的兩張照片,也被噴印在顯著位置上。
時隔一年,謝明福老師依然抑制不住激動心情。「但我真的沒想到她能拿下理科狀元。」面對北大的召喚,何柏康校長對李寧寧懇切地說,你一定要去北大,那裡是中國最好的學校。
高考狀元的後時代效應
從2011年李寧寧被確認為高考狀元伊始,陝西境內從中央到當地的各路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她的身邊,做輪番轟炸式採訪。李寧寧鮮為人知的身世得以被外界了解。在李寧寧2歲時父母離異,她一直隨外出打工的母親過著漂泊生活。
獲悉李寧寧與母親為學費擔心時,北大在雙方協議中約定,李寧寧進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理科試驗班)就讀,四年學習期間的5萬元學費全免,學校還將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10萬元。
更多的關愛紛至沓來。政府、學院、公司等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李寧寧捐款捐物。公開報導李寧寧收到各界贊助30多萬元。這個數字在民間傳播中更是被放大到50萬元。
勉縣一中隨之榮獲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今年推薦的一名畢業生已經通過北大的初審。今年五一,該校被授予「陝西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稱號的普通中學。班主任謝明福老師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漢中市的優秀教師漢中名師。謝明福老師坦言,自己和學校的一系列榮譽,和李寧寧這個狀元考生不無關係。
在網絡上,勉縣一中和城固一中都在對外宣稱自己高考連創佳績,「連續五年全市第一」。網友直呼不知道該信誰的說法。
李寧寧的「高考狀元、北大生」效應,在其他學生身上產生了激勵效果。學校老師告訴記者,去年高考成績630分的考生就沒有填志願,為的是今年非北大不去。學校四五十名上了二本分數線的學生選擇了補習。就連西安、渭南等地名校的高中生也聞訊來該校補習,衝刺今年高考角逐。今年學校會不會再出高考狀元?謝明福老師對此很是謹慎,他說,當然希望,但畢竟各學校競爭太激烈了。 □文/圖本報記者孫濤
再過兩天就是高考了,900萬學子將邁向高考的門檻,走向他們人生的新階段。今年高考報考人數下降,全國平均錄取率逼近80%。「考多少分?上哪所學校?能不能上北大類的名牌大學?」等等答案就要揭曉。屆時,還會有新的狀元鋒芒畢露脫穎而出。但願李寧寧的遭遇再不會發生。公眾少給他們壓力,多施以自由空間。畢竟沒有永遠的狀元,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通往成功的各條道路上,讓每位考生在制度尋求改革完善的進程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伸展方位才是至關重要的。
狀元退學系謠傳
看到網帖爆料2011年陝西理科狀元李寧寧被北大退學或休學的消息後,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核實,是不是李寧寧真像網民所說的,轉學到了這裡。西安交通大學宣傳處向學生處等部門核查後,鄭重地告訴記者道:查無此人。且西安交大也無此先例。記者了解到,大學生轉學、特別是異地轉學需要嚴格程序,除兩校校長同意之外,還必須得到兩地教育廳的首肯。兩者前提是要求轉學的學生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班主任謝明福老師一直和李寧寧保持著電話聯繫,有關李寧寧被北大退學的真假與否,他已經被人問了很多次了。「她一直在北大上學呀。要是出了被退學或休學這樣的大事,她一定是會和我說的。」謝明福老師向記者強調,李寧寧確實在電腦培訓學校上過課,但時間是在臨上北大之前的暑假期間。「電腦開關機非常簡單的操作過程,一兩分鐘就能掌握,她至於專門從北京回到漢中學習嗎?」至於李寧寧英語口語不過關一說,謝明福老師稱,李寧寧在高二時就把當年的高考英語試卷答了130分。謝明福老師回答每一位詢問者時,都會習慣性地摸出手機稱:你現在就可以給她打電話。還不相信就到北大親自去一趟。
李寧寧的老家在勉縣大山深處的青羊驛鎮板廟村。5月26日是個陰雨天,進村的那條羊腸小道愈發泥濘不堪。另一條路就是涉水過河。李寧寧77歲的奶奶席桂芳還清楚地記得孫女考上狀元後,自己被接到學校受到熱烈歡迎和北大招生辦老師宴請的場景。
今年春天的一次趕集路上,老人被鄉鄰攔住詢問時,才知道有關孫女被北大退學的謠傳到了眾口鑠金的地步。席桂芳老人還是不放心,讓兒子親自去了趟北京,在北大看到李寧寧時,才堅信,她在北大挺好的呀。
席桂芳老人說,孫女李寧寧剛考上大學後,就被電話騷擾得苦不堪言,差一點為此換了電話號碼。
板廟村村支書曾對記者解釋說,李寧寧在高中上學期間落下了胃病,寒假提前一個月回來看過病,今年開學又走了。她母親隨後也去北京打工了。原因是離女兒近,能經常見面,相互照顧。「北大剛把10萬元獎學金打到她的卡上,她咋能退學。」
記者向北大元培學院及一名學生提及李寧寧的名字,都稱知道呀,但對於她被退學和休學的說法,對方均稱「沒聽說過。」
對於李寧寧被網上發帖謠傳退學一事的原因,勉縣一中一位老師分析認為,不排除有些學校為爭取生源,暗地裡做手腳混淆視聽,故意損害勉縣一中的聲譽。
現實說明她依然是優秀生
四年前,從漢中寧強縣初中畢業的李寧寧考入勉縣一中時,成績並非最突出。但這個面目清秀的小姑娘有著超越同齡人的韌勁和上進心。每次吃飯她都是避開高峰期,把那十多分鐘的時間用在溫習老師剛講的課堂內容上。不到一學期時間,她的成績就從27多名快速上升到前三名,並且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
「她去年英語其實考的並不理想。最少能丟10分。」謝明福老師表示,李寧寧天資和悟性並非最出眾的,但以學為樂,不死學。對老師教導的執行力特別強。6月2日,網友秦山漢水在網上傳了兩張某公司董事長5月26日去北京參開會時,宴請李寧寧和她的老師照片。說明李寧寧從北大休學純數造謠。並提請網民不要輕信謠言,更不應該詆毀她,讓她安安靜靜完成學業。謝明福老師向記者解釋說,此前李寧寧曾電話裡向他徵求意見「去不去吃這個飯。」「沒事。他是我的朋友。」
記者在北大網站上看到,2011年北京大學新生獎學金評審結果公示名單中陝西李寧寧獲得了一等獎。記者聯繫到城固狀元陳光玉的老鄉,證明被清華大學退學一事又是謠傳。緣何公眾都有狀元情結?
近期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到2008年32年間,中國大陸一共出現了100餘位高考狀元,包括文理科。但是他們最後走向社會、學界、政界、商界,都沒有做出人們預想到的成就。
香港大學2007年在內地招收本科生時表示,學校並不單純以內地考生高考分數作為招生指針,面試表現也很關鍵。在最後錄取時,有11名各省市最高成績的「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港大教務長韋永庚法稱,只求讀書來港,完全不打算參加課外活動的「書呆子」,則不會錄取。
然而這並不影響師生家長對狀元的集體追星。中國教育新聞網總監齊林泉先生道出個中緣由:各省市區高考成績排在第一名考生是狀元,他們就是一名普通的考生,恰恰比其他考生多了那麼一點點分數,或者一分,甚至半分還不到,完全是巧合。他們相比其他的考生並沒有什麼絕對優勢,主要為了迎合中國多年來狀元衣錦還鄉的心態。
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上學時成績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築文則一直保持班級第一。工作之後,朱棣文當上教授時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時哥哥當上正教授。杭州天長小學教師周武將這一現象稱為「第十名現象」: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後)有相當一部分會「淡出」優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
在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的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看來,知識能力的過度開發會抑制人的能力和發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學生太多的精力,狀元不能代表什麼。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說,數學大師陳省身生前為中科大少年班題詞「不要考100分」。朱清時解釋,原生態的學生一般考試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幾倍的努力,訓練得非常熟練才能不出小錯。要爭這100分,就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和資源,相當於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後學生的創造力都被磨滅了。
在記者採訪期間,李寧寧給記者發簡訊解釋說:我這段時間比較忙,要期末考試了,對於這些無聊的傳言我和我的家人的意思是不想理會。誰知道那些傳言是怎麼回事,而且我不想再談。我在北大很好,也沒有受到大的影響,這些傳言自會不攻而破。 □文/圖本報記者孫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