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水務局:西朗汙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案例

2020-12-2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 讀:針對廣州市西朗汙水處理系統進水濃度低、管網水位高的現狀,從河湧、排水、供水、農業灌溉四大方面進行系統分析,採用河湧水位測試、管網檢測、排水口溯源、河湧巡查等多種分析摸查手段,建立量化整治任務清單。通過針對性實施整治措施,提升汙水系統收集處理效能及河湧水質。上述「控·查·降·升」工作法(控制河湧水位,查系統問題,恢復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達到提升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目的),可推廣應用到河口地區的汙水處理系統。

0 引言

全國城鎮汙水處理管理信息系統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汙水處理廠總設計規模從2007年的7 754萬m³/d增至2017年的18 558萬m³/d,但與此同時,進水濃度卻直線下降,進水COD濃度從2007年的350 mg/L下降至2017年的260 mg/L。其中,廣東省進水汙染物濃度下降更為明顯,2017年平均進水COD濃度約為180 mg/L,2018年全省523座汙水處理廠中只有約12%的進水BOD濃度超過100 mg/L,而廣州市50座汙水處理廠中只有9座進水BOD濃度超過100 mg/L。

眾所周知,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會帶很大的危害,一是外水「鳩佔鵲巢」,該收的水收不進來,不該收的水卻進入處理設施,嚴重浪費;二是加重了溢流汙染,河湧照樣黑臭;三是加大了汙泥處理處置難度。

為此,2019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印發《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提高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效能,消除黑臭水體,城市汙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於100 mg/L的,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和措施。廣州市水務部門自2019年8月以來,以西朗汙水處理系統為對象,圍繞廠-泵-網-河一體化管理體制,採用「控·查·降·升」工作方法,組織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廣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荔灣區人民政府控制河湧水位,聚焦排水管網及附屬設施,各司其職制定排查方案、排查現有設施問題、交辦責任主體同步整改,設施排查不完不放鬆、問題整改不完不收兵。2019年9月以來,西朗汙水處理廠日均處理量下降,月日均進水濃度提升,至2019年底,日均水量下降4萬m³以上(包括汙水處理廠及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進水COD、氨氮濃度大幅上升,11、12月進水COD、氨氮、BOD三大指標均高於考核要求,讓老管網煥發新生機,為廣州市推進「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添加了鮮活的水務案例,也為全國治水積累了廣州經驗。

1 西朗汙水系統概況

1.1 地理特點

西朗汙水處理系統服務範圍為整個荔灣區芳村片區和海珠區洪德片區,服務面積為51.84 km²,地處廣州西部,屬南亞熱帶典型海洋性季風地帶,屬地下水徑流排洩區,地下水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 650 mm。地下水為近代珠江河道沙洲發育形上層滯水、孔隙潛水、承壓水及巖溶承壓水。如圖1所示,系統範圍內水系發達,跨越珠江兩岸,外圍水系主要涉及珠江廣州河道的西航道、前航道、後航平洲水道、廣佛水道、廣佛河。內河流眾多,根據統計,系統範圍內主要的內河湧共41條(不含支湧),總長86.88 km。其中芳村片區有39條河湧(不含支湧),較大的內河湧有花地河、大沙河等,除此之外還有塞壩湧、下市湧等小河湧;洪德片區主要的內河湧是是馬湧,以及莊頭湧、南泰湧等小河湧。這些河湧大都與珠江相通,水位、流量、流速、水質都受潮汐影響,潮型為不規則半日混合潮,每日有兩漲兩落的潮汐期,水面比降基本上從上遊指向下遊,年平均潮差為1.5 m左右。

1.2 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情況

西朗汙水處理廠採用中外合作及項目融資方式建設的城市汙水處理項目。位於荔灣區芳村片的廣中路魚尾村橋南面,佔地面積13 hm²,於2004年建成,汙水處理採用AAO工藝,設計規模20萬m³/d。現狀有6個泵站,具體如表1所示。

為緩解汙水處理廠汙水溢流對河湧水質的影響,該片區共建設了4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地鐵A湧汙水應急處理5 000 m³/d、赤崗湧汙水應急處2 000 m³/d、裕安湧汙水應急處理5 000 m³/d、沙洛湧汙水應急處理項目1萬m³/d,合計2.2萬m³/d。

本項目範圍內基本上為合流制排水體制,一些新建小區按市政規劃在小區內建設了分流制的排水系統,但由於城市下水道建設和小區建設的不同步,雨汙水管道混接現象較為普遍,合流制、分流制交替存在,排水體制混亂。範圍內共計排水管網1 274 km,其中汙水管網573 km,合流管網279 km,雨水管網422 km。其中汙水幹管及截汙管共253 km,由三部分組成:洪德分區、花地河以東、花地河以西。進廠總管有2根,位於汙水處理廠東側的為東線總管,管徑DN2 000,位於汙水處理廠西側的為西線總管,管徑DN2 000。

1.3 存在問題

西朗汙水處理廠設計規模20萬m³/d,2004年汙水處理廠建成後,進水量逐年增長,但一直未滿負荷運行。直至2010年,隨著管網覆蓋率增加,廠區進水總量才有顯著增長,3月份以後各月的平均進水量均以超過設計規模,平均超量20%。從2018年6月起,西朗汙水處理廠月平均處理水量達到25.9萬m³/d,已達極限,旱季汙水也經常溢流河湧,造成區域範圍內裕安湧、赤崗湧、沙洛湧等河湧深受影響,經常反覆黑臭,無法實現「長制久清」目標。

一方面汙水溢流河湧導致水質惡化;另一方面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運行效能不良。根據《廣州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 2019 年底西朗汙水處理廠進水 BOD平均濃度要達到105 mg/L;2020 年底要達到 110 mg/L;2021 年底要達到 120 mg/L。2015-2019年西朗汙水處理廠水量水質情況見表2,截至2019年8月,西朗汙水處理廠年平均進水BOD均低於105 mg/L。

2 摸查分析

2.1 河湧水系影響

西朗汙水處理系統範圍內河網交錯,沿線有大量湧邊截汙管、過河管、排水口及拍門閘門,同時因河湧景觀及灌溉需求,河湧水位較高,大部分排水口都沒於水面以下,河湧水可能通過排水口、拍門或管網結構性缺陷處進入汙水系統。為此,2019年9月10 -12日,廣州市水務局組織市、區兩級水務部門於對荔灣區芳村區域連續3天控制全部河湧水位至5.0 m以下,並對汙水處理廠及泵站進行同步監測,結果見表3、表4。

通過對50個管網關鍵節點、6座泵站和廠區的連續水質監測對比分析,發現西朗系統運行水質、水量和水位受河湧水位影響明顯。日常河湧水位狀態下,COD低於100 mg/L的水質監測點有19個, 100~200 mg/L的15個,高於200 mg/L的16個,氨氮高於21.7 mg/L的12個。河湧全面降水位狀態下,COD低於100 mg/L的水質監測點有9個, 100~200 mg/L的16個,高於200 mg/L的25個,氨氮高於21.7 mg/L的30個。

2.2 管網質量分析

西朗汙水系統排水管網管材質量參差不齊、施工質量較差,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錯位、破損等結構性缺陷。8月份龍溪泵站因出水管遷改,需暫停運行,但由表5可見,該泵站進水管封堵期間,泵站收水範圍內河湧未發現明顯汙水溢流,原每日需轉輸幾萬立方汙水不知去向,可見龍溪泵站範圍汙水管網已是「千瘡百孔」,平時「清水」通過管網缺陷擠佔汙水處理空間。

2.3 合流制雨水影響

西朗汙水系統現狀絕大部分區域仍保留截流式合流制,且受雨水影響較大。雨天時雨水通過截流井、截汙閘、收水口等設施進入汙水管網,大大加重汙水處理廠和管網的運行負擔,降低汙水處理廠處理效率。

選取2016年比較典型的晴天和雨天進行分析, 2月24日-3月8日期間區域未下雨,而3月16-24日期間則連續下雨,這兩段時間內西朗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數據見表6。一場雨可以為汙水處理系統帶來約1.2~2.8萬m³的雨水量,需經過3~5天才能使汙水量和水質恢復到晴天正常水平。

2.4 農業灌溉系統影響

荔灣區芳村片的花卉農業和景觀魚養殖業發達,現仍有約7 000畝(1畝≈667 m²)農業用地,其中約3 500畝通過河道蓄水進行灌溉。這些產業的引水灌溉和尾水排放通道可能與生活汙水管網連通或共用通道,特別是部分新建排水工程將灌溉渠與汙水管網連通,導致灌溉用水倒灌汙水管網,大量河湧水進入汙水處理廠。

2.5 自來水系統影響

芳村片區屬廣州市老城區,自來水管網建設陳舊,在排水設施日常巡查中,已發現36處自來水爆漏點,總水量約5 000 m³/d。

綜上所述,西朗汙水處理系統主要問題是河湧水通過排水口、暗渠、農業灌溉、管網缺陷等方式進入汙水系統,同時汛期雨水、自來水漏損也加重了汙水處理廠負荷,使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長期偏低。為此,廣州市水務部門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於2019年9月成立荔灣區提質增效工作組,駐地統一指揮調度市、區兩級職能部門及街道、村社,在統籌考慮河湧水系、汙水系統、供水系統及農業灌溉系統相互影響的基礎上,按「控·查·降·升」工作法,通過控制水位 -系統摸查 - 形成問題臺帳 - 督查交辦 - 落實整改的工作步驟,最終實現四大系統單獨運行、互不幹擾,達到了汙水處理量降低、進水濃度提升的目標,同時也減少溢流汙染,提升河湧水質。

3 主要措施及做法

本項目通過「控」(控制河湧水位),減少河湧水進入汙水系統,以降低管網水位,再採用「查」(查找系統問題,並同步實施整改),輔以「督」(督查措施落實)「統」(統籌聯動市區)等管理手段,最終實現「降」(恢復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升」(提升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目標。

3.1 「控」-控制河湧水位

荔灣區西朗汙水系統範圍汙水主管大多沿河而建,同時還敷設了228條過河管,河湧水位對汙水系統存在較大影響。採用片區循環輪流蓄水結合梯級水位測試,同時對泵站、汙水處理廠水位、水質進行監測,量化分析不同河湧以及不同水位對該片區5座汙水泵站的影響程度。

通過水位測試結果初步估算,約有6.72萬m³/d河湧水進入汙水系統,其中廣中泵站、龍溪泵站(含山村橋泵站)約4.5萬m³/d,海龍圍片區約1.31萬m³/d,東沙泵站片區約0.91萬m³/d,根據測試結果,確定各條河湧控制水位,為進一步開展管網、排水口、暗渠摸查創造條件。

3.2 「查」-查系統問題

3.21 對汙水收集系統進行系統摸查

基於水位測試成果,組織專業單位,採用QV、CCTV等設備,對荔灣區範圍內335 km汙水主幹管及重點片區支管進行全面檢測,另外重點對赤崗暗渠、棉村湧暗渠等進行揭蓋復湧或增設檢查井。這些量暗渠因長期滿水或缺少摸查所必須的檢查井,從未開展過摸查工作,而這些暗渠往往與河湧連通,是灌溉洩洪通道,同時又承擔汙水收集轉輸功能,是造成汙水管網運行效能不良和河湧黑臭的重要因素,為查清存在的問題,有條件的暗渠需進行揭蓋復湧(見圖2),無法揭蓋的也須增設檢查井,並全面開展了降水、清淤和檢測。

3.2.2 對河湧排水口開展溯源摸查

利用河湧低水位運行,對片區範圍內90條河湧(含支湧)1 899個排水口進行摸查、測繪,形成不同河湧運行水位下排水口清單,結合河湧片區循環輪流蓄水及梯級水位測試,重點對存在倒灌風險的排水口進行管網溯源,查清管網內所有水源。

3.2.3 對河湧進行全線徒步巡查

對範圍內90條河湧(含支湧)開展全線的徒步巡查,逐一列出發現的排水口、河湧周邊「散亂汙」場所、沿河違建、養殖魚塘、水面及河岸垃圾等問題,及時納入臺帳進行整改。

3.2.4 同步實施靶向整改

在掌握上述大量一手資料和數據的基礎上,抓住重點,以點帶面,針對性提出多項整治措施。一是修管網。通過系統摸查,共發現管網結構性缺陷2 101處,功能性缺陷1 761處,檢查井問題540處,外水點765處,形成「精準臺帳」,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整改,優先對嚴重及重大結構性缺陷、外水點開展修復整改,最終通過修復形成相對封閉、可控的汙水系統;二是整排口。對存在倒灌風險34處排水口,逐一進行整改,同時對漏水閘門拍門等問題立即實施修理,並加強日常排水口巡查管理工作,消除排水口倒灌風險;三是控水位。在管網缺陷未全部修復前,根據河湧水位測試數據結果,充分考慮河湧景觀及農業灌溉需求,明確各條河湧最優運行水位,制定河湧水位調度計劃,儘量減少河湧水進入汙水管網。管網修復後為及時發現河湧及管網問題,也需保持河湧低水位運行;四是擠外水。協調自來水公司修復破損的自來水管網,督促工地加建「小藍管」,將基坑水排入自然水體,減少各類外水擠佔汙水處理空間。五是分暗渠。由於之前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主湧,部分支湧、小微水體存在末端截汙的問題,為實行「清水入河、汙水進廠」,將支湧、小微水體與主湧共同納入黑臭水體整治範圍,對實施末端截汙的支湧、小微水體汙水逐戶接入汙水管網,結合拆違,「散亂汙」關停及排水戶整改等多項措施,最終實現棉湧湧暗渠、赤崗湧等暗渠「清汙分流」。六是改農灌。荔灣區芳村片區約有3 500畝基本農田需通過蓄高河湧水位進行灌溉,因同時存在工業及生活廢水、尾水的汙染問題,部分農業灌溉排水口接入汙水管網,導致河湧水間接進入汙水系統。為消除農業灌溉對汙水系統的影響,需對農灌系統進行全面改造(見圖3),使農灌系統、河湧水系形成獨立的兩套系統,在解除河湧水位被農灌需求「綁架」的同時,通過定量抽水灌溉,消除灌溉尾水汙染。上述各項工作都建立工作檯帳,逐一明確具體任務量、責任單位、完成時間等,確保整治工作「藥到病除」。

3.3 「督」-督查措施落實

為確實推進各項整改工作落實到位,需做好以下工作:①建立「一圖一表一臺帳」,即西朗汙水系統日運行表、西朗汙水系統運行圖、工作檯帳,每天由各單位報送當日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每周更新一次工作檯帳,及時掌握整改工作進度。②對推進滯後的整改工作,第一時間進行現場督察,分析查找滯後原因。③對各項工作整改情況按單位進行排名,通報市河長辦及荔灣區政府。④對已整改的問題進行現場覆核,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位。⑤對未落實到位或虛假整改的單位,約談單位負責人查明原因,對多次未落實到位或虛假整改的單位或個人,相關情況報送區紀委進行跟進。

3.4 「統」-統籌聯動市區

荔灣區提質增效工作組在廣州市河長辦、市水務局的指導下,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協調各方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 建立信息共享、方案共商的良性工作模式。針對存在治水力量薄弱的問題,積極調動各方資源,尤其是充分利用市排水公司、市淨水公司、市自來水公司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力量,會同荔灣區共同推進提質增效整治工作。為及時研究解決在工程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工作組在與市水務局、荔灣區政府、市排水公司建立了定期協調機制,按照小組每日碰頭協商,主要領導一周兩次召開專題協調會的原則,把各方力量匯集起來,同心協力共同加快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4 進展與成效

4.1 達到「降」「升」目標

自2019年8月開始荔灣區芳村片區河湧階段性降水位,開展河湧對汙水系統影響試探性測試,然後,採用儀器檢測、主幹管網水質水量合理性分析等多種手段,開展區域管網、排水口全面摸查整改,11月份開始逐步恢復河湧水位,驗證整治效果,西朗汙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見表8),西朗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約減少2萬m³,同時原該片區原為應對汙水溢流問題而建設2.2萬m³/d的一體化汙水臨時處理設施也全面停止運行,計劃搬遷或拆除,同時進廠濃度直線上升。

4.2 改善河湧水質

在該片區提質增效前,西朗汙水系統長期超負荷運行,但仍溢流頻繁,導致裕安湧、赤崗湧等河湧經常黑臭,見圖4a。整治後,西朗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減少約2萬m³,再未發現汙水溢流問題,且因河湧水位下降後,原來隱藏在水面下的排水口、偷排口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通過排水口、暗渠溯源整改,將原來直排河湧的汙水收集轉輸至汙水處理廠,再結合散亂汙關停和沿河違建清拆等控源措施,河湧水質進一步提升,見圖4b。荔灣區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22條(12條初見成效+10條長治)黑臭河湧,已全部通過市覆核評議,荔灣區省考珠江後航道東朗斷面12月份達到Ⅲ類水要求,與去年12月份對比,氨氮和總磷分別下降85.7%和20.4%,溶解氧上升129.3%。

4.3 降低內澇風險

河湧、管網低水位運行,騰出的排水空間一定程度緩解內澇問題,例如:10月9日和12日,荔灣區普降暴雨並啟動黃色暴雨預警,因西朗汙水系統範圍河湧、管網水位大幅下降,較好的發揮了其預騰空作用,汙水處理廠未發現任何溢流,同時片區也沒有發現明顯的內澇。

5 結語

每個汙水系統都有其自身特點,進水濃度低的原因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應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提質增效工作主要統籌考慮河湧水系、汙水系統、供水系統及農業灌溉系統相互影響,通過「控·查·降·升」工作法,實現四大系統單獨運行、互不幹擾,最終達到減少溢流汙染,提升河湧水質的目的。汙水系統提質增效是一項長期性、日常性的維護工作,需建立管網運行監控摸查維管機制,才能進一步提升汙水處理效能。

(1)提質增效工作要充分發揮已建排水設施的作用。通過檢測、溯源、修復、改造等工作,完善已建排水設施,堵住河水、地下水等外水的進入通道,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汙水收集轉輸系統。

(2)提質增效工作要充分發揮廠網河一體化管理體制的作用。通過定期、主動地調控河道水位,檢驗、排查汙水收集轉輸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保障河道水質,提高河道水位調控的自由度。

(3)提質增效工作要充分發揮截汙工程的作用。截汙工程實施過程中需要認真全面地區分汙水、雨水與河水等外水,實現清汙分流,汙水堅決不進入雨水管,雨水與河水等外水儘量不進入汙水管。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廣州治水成績單:147條水體消除黑臭,汙水處理能力第二
    納入國家監管的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廣州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聯合制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工作部署,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抓源頭,強力整治汙染源,實現源頭減汙減量;補短板,著力推進設施建設,提高汙水收集處理效能;保生態,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推動汙澇協同治理。
  • 排水管網提質增效的「武林秘籍」:收汙水、趕外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三部委《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發布後,各地積極響應,紮實推進。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排水管道暢通的重要性,這是用極其高昂的代價換來的共識。要保證排水管道暢通,首先需要一個有良好質量和功能健全的排水系統,更要做到汙水全收集和全處理。
  • 青海日報丨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汙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啟動
    9月30日,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汙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開工儀式在青海湖畔舉行,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汙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建前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旨在全面貫徹落實「大、美、淨、好」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對青海湖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協同推進青海湖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10個村鎮汙水處理案例詳解
    ,村鎮汙水處理無論商業模式、標準規程,還是技術水平、運營管理尚不成熟,行業還處在試點及案例推廣階段。在此背景下,E20環境平臺組織了2020年度村鎮汙水治理案例徵集活動。本次案例徵集活動共徵集了36個村鎮汙水處理案例,8月27日已發布第一波26個村鎮汙水處理典型案例,今天繼續公布第二波10個村鎮汙水治理典型案例。
  • 汙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廣州組件中的意義是什麼
    汙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廣州組件中的意義是什麼 ,「bmtha」  江蘇眾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產品品種多樣,型號規格齊全,汙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廣州,設備操作簡單,使用壽命長,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 ​廣州:全面推進合流渠箱清汙分流改造工作
    廣州海珠區曉港湖水質清澈見底 二是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765.83萬噸/日,超過日均供水量;截至2019年底,廣州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大量河湧水、地下水、山水通過渠箱進入汙水系統,擠佔汙水空間,不利於汙水處理提質增效。
  • 廣州海珠區首個排水單元達標試點工程順利完成
    拿出「硬措施」清算北降湧排水「陳年舊帳」曾經,北降湧流域排水系統尚不完善,區域內仍有部分排水單元採取大截汙的截汙模式。北降湧上遊為合流體制,雨天汙水排量為0.337萬噸/天(其中暗渠汙水排量0.262萬噸/天、明湧排口汙水排量0.075萬噸/天),晴天明湧汙水排量為0.075萬噸/天。
  • 廣州汙水處理能力全國第二,建議加快《廣州市排水管理條例》立法
    成效:廣州汙水處理能力位居全國第二廣州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龔海傑介紹,近年來,廣州按照「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管理」的方針,探索建立了一套超大城市水環境治理的「12345」思路,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治水工作卓有成效。代表林永亮就住在白雲區沙河湧附近。回到三四年前,他印象中的沙河湧還是有些「燻人」。
  • 科友環保侯丹:上善若水—-科技引領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
    隨著水環境治理的縱深化,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正成為一個代表性的綜合話題和行業熱點。在6月12日~13日舉辦的「2020(第十八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湖南科友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侯丹就城鎮汙水提質增效話題與參會嘉賓一同分享湖南科友環保在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方面的探索與成果。
  • 2020年擬在建汙水處理項目查詢
    2020年擬在建汙水處理項目有哪些?中策大數據中國工程網為你帶來最新擬在建汙水處理工程項目查詢,包括項目環評、施工單位招標、施工建設、項目設計、立項審批等各個階段的汙水處理項目,希望對你有所幫助。2020年擬在建汙水處理項目查詢:陝西省商洛市汙水垃圾處理項目集中運用PPP模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商洛市汙水垃圾處理集中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壽縣日處理汙水4萬噸汙水處理廠
  •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汙水處理提質增效...
    屆時將邀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等有關單位領導,全國排水行業設計、科研、運營單位、建設單位的專家、學者、運行管理人員,解讀行業政策,分享汙水處理提標改造典型成功案例,研討未來技術發展方向,搭建推介汙水處理提標改造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平臺。
  • 汙水處理能否走出特色發展之路?高交會「治水神器」提前揭秘
    汙水治理是我國城市水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有效途徑之一,縱觀我國城市汙水處理現狀,城市汙水廠規模越建越大卻不盡人意,農村汙水處理廠則方興未艾,可見汙水處理市場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汙水量越來越大、進水濃度越來越低,擴容擴建似乎成為城市汙水處理的必要手段,然而,提質增效、控制汙水處理規模、提高水服務質量比重才是更有效的良方,在汙水治理提質增效的可持續性問題上,能否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2019年11月13-1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21屆高交會2號館節能環保展中,由高交會和深圳市水務局攜手打造的水務高新技術主題展將為我國汙水治理產業帶來新的亮光。
  • 江蘇省太倉市城鄉生活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實施方案
    聚焦汙水管網空白區、汙水直排、雨汙水管網錯混接、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以系統提升汙水收集處理效能為重點,突出汙水源頭收集和汙染源頭管控,推進管網高質量建設,強化排查檢測整治修復,加快補齊管網設施短板,全面推動汙水處理提質增效。2.近遠結合,標本兼治。
  • 美能膜+全地埋式助力廣州打造花園式淨水廠
    今年以來,廣州中心城區採用中信環境技術旗下美能膜產品承建的大沙地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龍歸汙水處理廠三期、健康城淨水廠、西朗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江高淨水廠等5座地埋式MBR汙水廠陸續投產,它們集綠色水務設施的「高品質」和城市花園的「高顏值」於一身,有一張共同的綠色名片——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
  • 增城| 荔湖街查處高排渠一汙水直排,要求限期整改
    近日,增城區荔湖街有關職能部門接到群眾反映,羅崗高排渠上遊某段汙水直排,水質較黑且帶有刺鼻異味,影響周邊群眾生活工作。 該街於10月13日聯合增城區水務局、區排水公司、荔湖片區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施工單位,一同到現場開展查處工作。
  • 上海:關於開展工業企業廢水納入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評估工作的通知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上海市水務局發布《關於開展工業企業廢水納入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評估工作的通知》,本次評估對象是有生產廢水排放、且排放去向是納入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工業企業,重點對進出水水質有波動、運行不穩定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服務範圍內納管工業企業和近一年內因超標排放受到生態環境或水務部門處罰的納管工業企業實施評估
  • 雄安浦華胡曉慶:水力旋流技術應用為市政管網提質增效
    二、 提質增效背景下水環境治理面臨三大難題  目前國內市政管網提質增效過程遇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清水進入汙水處理廠的問題,由於源頭削減不足,導致過多的雨水、清水進入汙水處理廠;其次是截汙不徹底或者不合理,主要體現在截流倍數與廠站處理能力不匹配、溢流水處理方式無標準、初期雨水概念模糊不清等方面;三是廠網設計協調不足,廠前溢流汙染時有發生
  • 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汙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汙水經格柵和調節池後,經厭氧折流板(ABR)﹑缺氧﹑好氧移動床生物反應器(MBBR)﹑沉澱、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處理,實現有機汙染物和氮、磷、SS的去除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揚州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333」攻堅...
    總結試點經驗、分析問題,進一步優化方案、完善舉措,按照區、街道、社區分層級推進「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加快各項行動落實推進,加快建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城市」市級成立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各有關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統籌協調全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及精準攻堅「333」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簡稱市「提質增效辦
  • 市水務局局長卜凡敬來豐調研
    3月1日下午,市水務局領導卜凡敬、劉從良帶領局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一行9人來豐,對豐縣重點水務工作開展調研指導。縣領導孫厚權陪同調研。卜凡敬一行重點了解了豐縣城鎮及村莊生活汙水處理、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利災後重建、「兩違三亂」治理、重點水利工程等進展情況,市局各業務處室分別就這5項工作,有針對性地向豐縣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