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何改用敲字,便成千古名句?

2020-12-16 慶餘說詩詞

語言的精煉與形象,是古代詩歌的基本特點。為使詩歌所用的語言,能夠獲得精煉與形象的表達效果,詩人常常會在用字遣詞時,進行精心的挑選和創造性的搭配。這種對字詞進行藝術性加工的方法,便是所謂的鍊字。如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就是鍊字的典範。據說初作「到」,又改為「過」、「入」、「滿」等十餘字,最後才定為「綠」。

除此之外,唐代詩人賈島還有一個關於鍊字的典故,即「推敲」。據五代十國後蜀學者何光遠《鑑戒錄·賈忤旨》記載,賈島初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一天在驢背上想到了自己的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便一直苦於是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由於很難取捨,賈島便在驢背上反覆琢磨,甚至用手來回做著推和敲的動作。

而當時擔任京城地方長官的韓愈,正帶著車馬出巡,恰巧看到了賈島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感到很驚訝,便詢問他是在做什麼?於是賈島便將自己苦於是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一事告知了韓愈。韓愈思考了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就這樣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推敲」典故。如今,「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儼然成了千古名句。

那麼「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用「敲」字好不好,又好在哪裡呢?一般來說,要知道詩中的某個字詞好不好,以及好在哪裡?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分析。即先看這個字詞是否精煉,以及能否形象地表達出原句的含義。再展開想像,看這個字詞是否符合原句、原詩的情景描述。最後還要看這個字詞在意境上和情感上、及表現手法上的獨到之處。

《題李凝幽居》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首先,「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出自賈島的一首五言律詩《題李凝幽居》。其內容,主要是記述了詩人走訪友人李凝未遇一事。整首詩的大概意思是說,好友李凝的幽居之處,我很少看到有鄰居,只有一條草徑伸進了荒園。夜晚的池塘邊,小鳥正安靜地棲息在樹上,我這個老僧在月光下,敲響了好友的門。歸去的時候路過一小橋,看到了被分開的山野景色。晚風輕拂,雲腳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我雖然暫時離開此地,但不久就會歸來,赴共同歸隱之約。

根據原句的含義,賈島此行是去拜訪幽居的好友李凝,所以從字詞的精煉和形象來看,用「推」字和「敲」字都可以。但是當我們展開想像,代入原句、原詩的情景,就會發現不同之處了。我們說賈島到達好友李凝的居住之處的時候,已經是夜晚了,這個時候很有可能對方已經歇息了,就算沒有歇息,推門也顯得不禮貌,反而敲門要禮貌的多,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其次,夜晚棲息在池邊樹上的鳥,一般來說,是不容易用肉眼看到的。但符合「明月別枝驚鵲」的情景時,就可以做到了。也就是說,當明月皎潔,萬籟俱寂的時候,詩人發出了輕微的敲門聲,驚醒了宿鳥,所以才有了合乎情景的「鳥宿池邊樹」。另外,如果要刻畫環境的幽靜,響中寓靜是很獨到的表現手法。而這些都需要用「敲」字才能做到,反而用「推」字,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綜上所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用「敲」字主要好在兩點。其一,用「敲」字顯得有禮貌。其二,用「敲」字比「推」字更響亮,更能襯託出環境的幽靜,以達到響中寓靜的藝術效果。也正是因為詩人如此反覆琢磨,反覆斟酌,將「推」字改用為「敲」字,才有了現在膾炙人口的名句。如果是你,你覺得用「敲」字好不好?又好在哪裡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這首唐詩平淡無奇,改一字後卻成千古經典,語文課上你一定聽過!
    其實這不能怪你,畢竟釀造一壇老酒並非半日可成,寫出一首好詩也並非能一蹴而就的,不只是我們,即使是古代的詩人們同樣如此。當然也不能忽視那些天生的狂才,比如李太白一壺酒就能用盡一硯墨,而王勃坐個船就能與孤鶩齊飛!大多數詩人創作詩詞都是需要反覆斟酌的,況且唐詩又講究平仄相吻,所以一下子吐出的玩意兒並不太可取。小解暫且大膽套用秦觀的一句詩來歪解其義吧!
  • 唐朝最「呆」的一位詩人,3年才想出2句詩,流傳至今成了名作
    如果我們把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換成「到」、把宋祁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換成「盛」,是不是就缺了那種天然的生動感了?所以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往往都仔細推敲了很久一句詩中用哪個字最好。說到「推敲」,就不得不提到今天的主角,被稱為「詩奴」的唐朝詩人賈島了——「推敲」這個典故的出現跟賈島有關,這也是賈島在古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故事。
  • 王安石一個字改了十幾遍,終於寫成千古名句
    騎驢者說:我正在斟酌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也是愛詩之人,思考了一會之後,說道:用「敲」好。因為「推敲」,韓愈和騎驢者結為好友。這個騎驢者就是唐代詩人賈島。賈島因思考「推」「敲」衝撞了韓愈,而王安石同樣因為一首詩中的一個字而絞盡腦汁,修改數十次,寫就千古名作。這就是傳世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鳥和人,同為眾生
    說人為了追求金錢,連生命都可以不要,於是鳥躺槍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對人蔑視,要把鳥綁在一起,稱那人為「鳥人」。詩仙李白跑到安徽宣城的敬亭山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歐陽修最沉醉的聲音,是畫眉鳥千啼百囀,隨著自己的心意在林間的自在啼唱。與李白同月同日生的詩仙白居易作《鳥》詩,勸戒人們愛惜鳥類: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 一個字改變整篇詩詞意境——最有名的,最昂貴的,御筆親批的
    有的時候,一個詞,甚至一個字就能將一首詩的意境拔高几個臺階,堪稱點睛之筆。1.最有名的一個字:敲這一典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推敲」,見於後蜀何光遠 《鑑戒錄》:唐朝的賈島是一名著名的苦吟派詩人,為了一句詩甚至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心費時,吟詠不已,狀似痴狂。
  • 他用錘子和鑿刀在木板上「寫」字
    作品《推敲》是趙軍安最近創作的一幅得意之作,主體是「推」和「敲」兩個大字,錯落疊加,一深一淺,配上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詩句,輔以朦朧明月和色彩渲染,頗具意境,將書法藝術的表現美和雕刻藝術的雕刻美融為一體。
  • 飛花令帶「鳥」字的詩句,您能說出多少句?我先來:人來鳥不驚!
    1.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王《畫》2.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3.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靜鳥棲枝。——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15.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李白《獨坐敬亭山》16.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17.鳥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
  • 詩人看到「滄海」,因此有了滄海二字的詩句,其中還不少千古名句
    而大海那一望無際、波瀾壯闊的情景,正是詩人們所需要的,因此詩人們很多時候都會在詩中使用「滄海」二字。滄海在古時候大致有三種意思,大海只是其中的一種意思,它另外兩種意思是:古代對東海的別稱、神話中海島的名稱。正因為它有多種意思,因此在詩人的詩中,出現「滄海」二字的詩句就多了,其中詩人李白最喜歡用滄海了,他的詩句中出現滄海二字比較多,其中還包含了千古名句。
  •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賈島曰:「我在磨,是『僧敲月下門』為『僧推月下門』為佳。」。」韓愈,唐宋八家一,自是惜才詩之人,欲其須曰「敲字佳。」。」竟是「推」為「敲」好好,古來是有爭者。敲字雖見境外之寂,然而有了疏感。賈島訪友,以「推」彌親自識。不過此者當能島、韓之語為故事。推一詞亦由此典故引出磨、思之意。賈島於推、鼓二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