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昆昆 張靖超 北京報導
「AI四小龍」(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的IPO步伐正在加快。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上海證監局官網看到,依圖科技已經於9月9日同國泰君安證券籤署輔導協議,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A股上市。
據了解,依圖科技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供應商。記者就其籌備上市一事求證依圖科技相關人員,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依圖科技是繼8月18日,雲從科技啟動A股上市輔導以來,中國「AI四小龍」中第二家啟動A股IPO計劃的人工智慧企業。而在此之前,曠視科技已於去年年末在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商湯科技在港上市的傳聞也不曾間斷。
一方面,這四家獨角獸企業誰將成為A股的「AI第一股」備受各方關注,這將為後續上市的同類公司提供估值參考;另一方面,此前在一級市場受各家投資機構青睞的「AI四小龍」,其含金量究竟如何,是否存在估值過高的泡沫?
估值過高?
記者了解到,目前依圖科技的主要核心業務為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商業三大塊,在金融領域,依圖也有相關嘗試。
投資分析師王森(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做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而言,在技術上識別算法框架已經沒什麼差異了,就看誰投入訓練的數據量大、精準,「只要融到錢,大家都能幹,剩下的就看應用場景了。大家都是做安防、醫療、汽車和金融等這幾個主要領域」。
目前,AI算法廠商推出自有的AI晶片,加速自身AI技術更好更快的落地,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商湯科技選擇了與高通合作,曠視科技攜手聯發科,而雲從科技和依圖科技均選擇了自研晶片。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依圖科技此前曾獲8輪融資,A輪融資完成於2014年11月,獲得由紅杉資本中國和高榕資本投資的數百萬美元。之後又分別於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完成B輪、C輪和C+輪融資,共獲金額超三億美元。C+輪融資後,依圖科技又分別進行三次戰略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20日,市場曾傳出依圖科技完成3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華潤資本與誠通香港共同發起設立的「潤誠產業領航基金」。但令外界驚訝的是,這一輪的融資金額還不到此前最高一輪融資金額的1/6,並且依圖科技並未透露此輪融資的估值。而據早前數據顯示,在2019年2月,經歷多輪融資之後的依圖科技估值超150億元。
對此,王森坦言,這些人工智慧公司的估值和價值都不匹配。「因為這種技術,堆數據訓練就好了,大廠投入資源也能幹得很快。很多東西,海康威視、大華、華為也能完成。」
與大廠搶市場
對比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從官方公布的消息來看,依圖科技的業務相對更加集中於智能城市和智能醫療。但幾家依然同質化嚴重,主要業務都集中在安防、金融、零售、汽車、醫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