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速:一名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學生,他夢想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
吳進:一所重點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大三學生,編程經驗豐富。
關於二人的故事,請參看歷史文章:
陳小速上了一個月的課之後,覺得有好些問題搞不明白,於是專程跑去找吳進求教了。他們在食堂裡邊吃邊聊。
吳進先問著:「小速,第一個月學什麼課了?」
「基礎課程,計算機系統組成原理。」 陳小速一邊嚼著一塊雞肉,一邊回答。
不等吳進繼續問話,陳小速自己把話接上了:「吳大哥,我現在有個疑問啊,計算機不就是由CPU、內存條、主板、硬碟、顯卡、音效卡這些組成的嗎?可我怎麼聽老師講的都是寄存器、計算單元、系統總線、I/O總線,高速緩存,多級存儲啊,這都是些啥玩意啊?」
即使沉穩鎮定如吳進,聞言也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下讓陳小速羞了個大紅臉,局促不安地說:「讓吳大哥笑話了啊,我確實不懂。」
「不懂就問明白,這是對的,」吳進先表示了肯定,接著說,「你的理解是從直觀感覺出發,這也沒什麼不對的。一臺計算機不就是這麼攢出來的嘛。不過,既然是講原理的課,那就不能只停留在攢機的程度上嘍。」
「這個吳大哥說的是。」 陳小速放下了筷子,專心地聽著。
吳進先提了個問題:「小速,你覺得,一臺計算機要是把哪個部件去掉,就不能被稱之為計算機了?」
陳小速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應該是中央處理器CPU,它是負責運算的,這個我知道。」
「對,沒錯,」 吳進點頭表示肯定,「這個CPU就像我們的大腦一樣,大腦停止工作,人也不存在了。」
「哈,我想到了<三體>裡的雲天明!」 平常愛看科幻小說的陳小速,這時候思維也跳躍起來,「他就是去掉了所有肢體和器官,就保留了一個大腦被送到三體人那兒去了。」
「那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臺PC機Altair嗎?」 吳進繼續提問。
陳小速搖了搖頭,吳進笑著說:「那臺機器就像雲天明的大腦一樣,沒有屏幕,沒有硬碟,沒有音效卡,沒有滑鼠和鍵盤,就是一個箱子。它的前面板上放了幾個開關和一排會閃爍的紅燈,作為輸入輸出設備。對了,這機器是1974年被製造出來的。」
陳小速聽著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問:「那這樣的機器有啥用?不能看電影、打遊戲、聽音樂。」
吳進解釋說:「當時製造它的人也想不到微型計算機以後可以幹什麼,他只是想證明計算機並不是必須像房間一樣高大,被重重保護起來,只是少數人使用的專利。普通人一樣可以在家裡就擁有一臺計算機。」
「Altair最具革命性的意義,就在於它的設計者採用了總線式的結構。」 吳進漸漸進入正題,陳小速也聽得入了神。
吳進開始了詳細的解說。
CPU要進行計算,那麼它就需要讀取數據並進行運算,然後再輸出結果。而數據要通過輸入設備傳輸給CPU,就必須要有一條通道。總線就是這樣一條用於數據傳輸的通道。
總線式的結構,就構造了一個開放式的架構。這意味著計算機可以通過擴展插槽的方式,將其他部件集成到機器中。這些插槽上的設備就通過總線與CPU相連,從而可以實現數據的輸入輸出處理了。
而CPU的處理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想將它的性能發揮出來,就必須做到儘快地給它提供數據。因此PC使用了分級存儲式的結構。
計算單元是從寄存器取數據的,因此它訪問寄存器的速度是最快的。CPU內部集成有L1,L2,L3三級高速緩存,在外部則是主存,再然後是硬碟。可以認為,越靠近CPU的存儲,它的速度越快。
吳進拿來紙和筆,邊說邊畫了下面這張圖。
看著這幅圖,陳小速先是沉思不語,然後猛地站起來,口中念念有詞地來回走動。接著他兩眼放光,大笑著對吳進說:「吳大哥,我明白了,計算機系統就像工廠生產一樣。原材料通過各種運輸途徑運進來,例如高速公路、鐵路、飛機。然後工廠把這些原材料一通加工,又把產品從各種途徑給送出去,是這意思吧?哈哈!」
吳進讚許地點了點頭,說:「你有聽說過計算機主板上的南橋晶片與北橋晶片吧?現在有了這個知識你就好理解了。北橋晶片是靠近CPU的,系統總線就是由它來管理,負責CPU與高速設備打交道,例如主存、顯示卡。南橋晶片則管理I/O總線,負責CPU與低速設備傳輸數據,例如硬碟、鍵盤和滑鼠等。」
陳小速點頭如搗蒜,興奮地說:「今天真是太有收穫了,回去我得好好跟同學們講講,他們也都是一頭霧水呢。」
「對,這個很重要,」 吳進強調著,「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講解給別人聽。所以我給你講的過程中,也是在幫我複習基礎知識。你自己只有完全弄明白,才能保證讓別人聽懂。那這次給你留個作業吧,就是你回去以後把今天的內容講解給同學聽,能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讓他們明白這個基本原理,可以吧?」
「收到!」 陳小速抬頭挺胸一口答應下來。
「下次過來,我們就討論一下CPU的工作原理,以及電腦程式的初步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