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疫情防控需要採取的居家封閉式管理讓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時直呼「頭疼」,雖然隨著中小學陸續複課,「神獸們」終於「回籠」了,但家長所面對的「陪作業」仍然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就提交了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可以說反映了諸多家長的心聲。
有調查顯示,80.3%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對學生家庭的依賴嚴重,75.6%的受訪者認為「陪作業」等已經給家庭造成了較重負擔,64.7%的受訪者認為「全能家長」不是「全能寶寶」的必要條件。範小青認為,家長不是老師,家長要做自己的工作,家庭教育主要在孩子的修養、品格、道德以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方面,而不是具體教孩子怎麼做作業,導致教師減負的結果是家長增負。實際上,更多的家長做不好老師該做的工作,結果反而壞事——家長著急,難免打罵,孩子更加學不進,適得其反。有的乾脆就由家長代做,學生根本沒有用心學習,沒有收穫。範小青從生活中觀察到小學生家長「陪作業」有的已經到了極致。「如果一些本應該學校完成的工作,最終要由家長來完成,那有可能就是設計不合理,教育大綱或者教學過程中出了問題。」
範小青還舉出了家長「陪作業」的不良之處:首先,孩子不能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產生依賴性,自主學習能力差。第二,家長不是老師,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第三,每天長時間「陪作業」,對下班回來身心疲憊的家長來說,是「不人道」的。第四,如今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家長未必都能了解,比如文稿演示,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完成,這種「代做作業」的負擔,讓許多家長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
「小學生的父母親,三十多歲,正是工作壓力最大、人生競爭最激烈的階段,如果全部用來輔導孩子,這樣的人生簡直就是『入坑』!」正是這些現象,促使範小青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要真正實現為小學生家長減負,範小青建議應該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同時對學校也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和合理。回家做的作業家長籤字,是看學生是否完成作業,而不是檢查對錯,批改作業應該是老師的事情。「看起來時髦其實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教學,既增加家長負擔,又影響孩子心靈,應該力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