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小貸,「違法放貸 」?

2020-12-19 牛刀觀察

文丨吳大郎 編輯丨黃芳華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美團旗下小貸公司賺了不少錢。

2020年美團三季報顯示,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及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新業務三大主營業務總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環比增長43.2%。

從收入構成來看,美團點評的營收分為佣金收入(231.3億元)、在線營銷服務(56.6億元)、利息收入(2.2億元)和其他服務及銷售(63.9億元)。

其中,利息收入貢獻為2.19億元,較上個季度2.02增長8.4%。要知道,美團金融板塊的營收併入了「新業務及其他」。2020年Q3美團新業務及其他部分收入為人民幣82億元,同比增長43.5%;但經營虧損卻同比擴大68.8%,經營利潤率同比下降3.7%。

其原因是共享單車、B2B餐飲供應鏈服務、小額貸款業務、美團買菜及美團閃購等,還有美團優選,這些都是非常能燒錢的業務。

我們今天要重點要提的是美團小額貸款業務。小貸業務屬於美團點評的"新業務"版塊,分別是To B的"生意貸"和To C的"月付"(原名為買單),也是該美團流量變現的核心業務。

其中,"月付"業務於2019年開始試運營,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對美團用戶全面放開,這也是該業務支撐美團利息收入增長的原因。

而瞄準B端的生意貸,則是一款面向美團合作商戶的經營性用途信用貸款。放款額度為門店經營流水的1—3倍,最高借貸額度100萬元,最低日息萬分之3.5起,無抵押擔保。

有趣的是這兩類產品的具體運營數據,財報中並未具體體現。

法院判定違法放貸

據中國科技新聞網報導,2020年6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一批判決書,其中有5份均案涉美團小貸。

這5份裁定書除了被執行人不同外,其他主要內容基本一致。在判決書中,法院給美團小貸的裁定是:

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臺,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企查查顯示,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開展各項貸款、票據貼現、資產轉讓和以自有資金進行股權投資。依法禁止經營的不得經營;依法應經蓄客審批而未獲蓄客批准前不得經營。

可以看出,此次被法院認定違法從事發放貸款與此經營類目有關。

所以就有了上述判決。對於這個判決,美團對外回應稱,法院裁判認定的事實存在嚴重錯誤,美團小貸已提起上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相關裁判文書已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撤下。

公開信息顯示:編號為(2019)豫08執744號、745號、746號、748號、749號的5份裁定書顯示,美團小貸向焦作中院提出執行申請,要求谷某振、褚某東、申某加、李某祥、唐某楠等5人執行河北保定仲裁委員會於2019年4月19日作出的裁決。

焦作中院在執行過程中,責令申請執行人美團小貸限期提供金融監管部門批准其從事資金融通發放貸款業務的證明,但美團小貸未能提交相關證據材料證明其依法具有發放貸款資質。

因此,焦作中院認為,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

本案中,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臺,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美團小貸的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實際上,焦作中院此前就已經判定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並駁回了美團小貸的執行申請。

一份今年1月公布的裁定書顯示,美團小貸與自然人閃某通過美團點評借錢平臺在網上簽訂《貸款合同》,閃某向美團小貸進行「經營或流動資金周轉需求」的分期借款8萬元。到期後,閃某大部分本金及逾期違約金、利息未償還。

美團小貸於2019年4月1日向保定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保定仲裁委員會於2019年4月19日作出(2019)保裁網字第3523號裁決書。

2019年11月26日,美團小貸向焦作中院申請執行。在執行中,美團小貸未在指定期限內向法院提交證明出借人具有發放貸款資質的證據。焦作中院當時就認為,美團小貸未取得金融監管部門的批准,放貸行為不具有合法性。

而查詢相關資料就能發現,美團小貸屢次被判不合法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美團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對小額貸款業務的說明:經重慶金融事務辦公室批准,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開展發放貸款、處理流通票據貼現、處理資產轉移等業務。

此外,資金等於或者超過2億元的小額信貸公司,可以在重慶市行政轄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經批准後在各縣、自治縣開展業務,鼓勵外國投資者持有或擁有小額信貸公司的股份。

據此規定,美團小貸可以在重慶市行政轄區內開展業務。但要在網上開展小貸業務,則需要有網絡小額貸款資質,否則就有可能涉嫌違規。

美團小貸是否違法放貸有待上級法院審查,但從美團金融過往發展看,從被舉報「無牌經營」,到「代收代付違規」,再到「涉嫌挪用、吃利差」,美團金融業務發展得並不順暢。

從支付爭議到牌照收割

美團進軍金融領域是在2015年。

2015年4月,一則美團金融招兵買馬的廣告,成功闖入了公眾的視野,招聘信息中,美團宣稱「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

至此,美團進軍網際網路金融的號角正式吹響。

網際網路金融這片肥沃的土地上,BATJ等大佬早已捷足先登,來晚一步的美團,同樣希冀分到一杯羹。要切入這片新天地,離美團最近的即為行動支付市場,但彼時,坐擁龐大客群的美團,仍舊高度依賴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自有支付體系尚未建立。

從支付體系著手,構造自身資金流閉環,是美團金融打算走出的第一步,而獲取一張支付牌照成了當務之急。

美團趕上了牌照監管加嚴的階段。2015年,央行收緊支付牌照的發放,相關申請通道基本處於關閉狀態。有傳言稱,美團曾向貴州市政府請求,希望獲得支持以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不過最終不了了之。

牌照申請這條路走不通,剩下的只有收購了。然而,隨著申請難度加大,現有的近270張支付牌照成為稀缺資源,收購價格同步水漲船高。

依例來看,萬達2015年1月收購快錢時,收購價格已高達3.15億美元。高昂的價格,對彼時仍處虧損的美團來說,有點吃不消。

無奈之下,美團打了個擦邊球,悄然上線美團支付。

但據雷達財經報導,早在2016年2月,美團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就因"無證經營"被舉報。不過不久後,央行還是約談並叫停了美團支付,美團將充值功能下線調整。

因央行的監管而中止,支付牌照的獲取成了頭等大事。2016年9月,通過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美團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此花費13億元。

令人驚奇的是,支付牌照到手不過幾月,美團便迅速將另兩張牌照——小貸牌照、民營銀行牌照收入囊中。

2016年11月,美團旗下的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小貸牌照到手;12月份,吉林億聯銀行獲批,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美團再獲銀行牌照。

彼時,美團高級副總裁穆榮均表示:「設立小貸公司和民營銀行,核心是配合我們整體的下半場戰略,為千萬線下小微商戶在原有的口碑經營、營銷推廣、外賣配送、IT系統等服務外,提供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做好生意。」

2017年,美團「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收入,由2015年的705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6.67億元、2017年的20億元,增幅超206%,主要原因是雲端ERP系統及小額貸款業務的收入增加。與此同時,據美團介紹,支付及小額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2016年該「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毛利率得到提升。

2017年8月,美團點評又因"代收代付"模式不符合《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被支付清算協會責令整改。

2018年11月,職業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上公開舉報美團,稱"美團涉非法經營支付業務,可被挪用或吃利差的資金高達70億"。

據雷達財經消息,聚投訴上顯示,美團金融的投訴量已經達到5946件,解決量為1206件,解決率只有兩成。投訴內容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騷擾"、"洩露個人隱私"等高利貸行業才出現的問題。

一系列問題的背後,美團金融合規意識的薄弱顯而易見。

相關焦點

  • 美團小貸被認定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美團獨家回應:法院裁定的事實有...
    據悉,針對這5起案件,法院均認為,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團小貸」)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6月9日,美團就上述案件獨家回應中國科技新聞網時表示,法院裁判認定的事實存在嚴重錯誤,美團小貸已提起上訴。
  • 螞蟻暫緩上市後,小米360美團們的金融科技和放貸生意怎麼辦?
    陸金所憑P2P崛起,百度金融以教育起家,小米金融主要面向供應鏈企業,美團小貸則主要向美團上的合作商家提供貸款。天眼查App顯示,全國僅有5家小貸公司符合這一條件,其中只有3家網際網路公司及格:螞蟻小微小貸、度小滿小貸和重慶蘇寧小貸。 這意味著,大批網際網路小貸公司,如美團、小米等旗下的網絡小貸公司都需增加註冊資本,從「輕資本」走向「重資本」。
  • 美團旗下支付公司錢袋寶被罰26萬,此前已多次被處罰
    美團旗下其他金融業務,也屢遭投訴,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小貸曾被判決違法放貸。美團旗下錢袋寶支付屢遭處罰根據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處罰信息公示,北京錢袋寶支付技術有限單位呼和浩特市分公司被罰款26萬元。曾被法院判決違法放貸王興對金融業務頗為重視,早在2015年,王興即提出「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2015年5月,美團成立深圳三快商業保理公司,率先拿下第一張商業保理牌照。2016年8月,美團收購錢袋寶公司,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此牌照被業界視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入場券"。
  • 騎美團單車後被放貸 1.5 元,王興的千億金融夢需要這樣兌現?
    2015 年,美團金融成立。王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外界高調地表達了打造 " 一個千億元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 " 的野心。此後,美團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低調努力,獲取金融牌照、發美團聯名信用卡、上線美團月付 ……獲得的成績也算優異。美團的財報中,金融業務的數據被合併到了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中。
  • 重慶下發網絡小貸整治文件:19種情況屬於違法違規經營
    ,分為摸底排查階段、驗收總結階段,一共下發了13個文件供從事網絡小貸業務的公司和區縣金融辦填寫。 在該Excel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重慶監管在該表格第八部分「違法違規經營情況」列出了19種違法違規放貸的情況: 1、股東以委託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出資入股; 2、股東委託他人或接受他人委託持有股權; 3、非法集資、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4、通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融入資金; 5、通過股東借款方式融入的資金不是股東自有資金
  • 這家銀行被判違法放貸罪 董事長、行長明知違法仍放貸
    這家銀行被判違法放貸罪,董事長、行長明知違法仍放貸,不良率還超33% )
  • P2P網貸數量歸零,而個別網貸機構卻存在強制放貸、套路貸等問題
    不過到今天為止,根據部分借款人在某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投訴案例來看,儘管P2P網貸已經退出,而個別網貸機構卻存在強制放貸、套路貸等問題,只是較去年投訴數量明顯減少,這也意味著網貸行業的部分亂象依然存在,即害群之馬沒有徹底清除。近期任先生將一家網貸平臺進行了投訴,其投訴理由是「網貸未經過本人同意強制下貸」,涉及「資金為2000元」,投訴問題為金融信貸詐騙。
  • 貸上錢的套路,頻換馬甲違規放貸,公安取證中!
    說說315晚會上曝光過的高炮平臺-貸上錢,從曝光到現在已知的就換了多個馬甲(卡X計、打球X嗎、動X來、紅X子),依然我行我素,目前還在導流高炮APP和違規放貸中,後臺多硬我們暫不做討論分析一:下款買遊戲豆/遊戲禮包,實為砍頭息
  • 美團小貸被認定擾亂金融市場秩序
    ●人民銀行召開2020年內審工作會議 ●美團小貸被認定擾亂金融市場秩序 ●M-Pesa接入Visa全球支付系統 ●......
  • 網絡小貸既可以放貸,還可以做中介!前提是要取得網貸經營許可證
    張律師解析:本款是關於小貸公司可以開展經營範圍的相關規定。小貸公司如果要經營小額貸款業務,首先應當經過監管部門的批准,才可以經營本條所規定的部分或全部業務。小貸公司網絡貸款業務經過批准後,首先還會取得網貸業務經營許可證,只有取得網。
  • 玩過火了:騎個單車被放貸1.5元
    例如,螞蟻金服旗下小額貸款公司螞蟻微貸對阿里巴巴電商企業用戶可以提供信用貸款、訂單貸款等多種貸款方式;京東金融此前推出的京寶貝、京小貸等。從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來看,電商業務發展成熟,延伸分期服務或者直接上線現金貸業務都是順勢而為,流量變現的同時實現利潤最大化。
  • 美團快成「小貸公司」了,取消支付寶勢在必行
    從跑腿公司到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其實就是一家「小貸公司」,今後美團披露的財報會說明一切。美團以後主要的盈利會來自金融業務。祝賀美團,跑了這麼多年腿,終於到了可以賺「印子錢」的發展階段了。美團如今有沒有實力跟阿里硬剛?
  • 小貸迎新規:融資槓桿放大至6倍,放貸利率上限未明確_財經_澎湃新聞...
    此次《通知》有兩大熱點值得關注:一是監管放開了小貸公司融資渠道和門檻,融資槓桿由此前的1.5倍放大至最高6倍;二是監管提到鼓勵小貸公司降低利率,但並未明確放貸利率是否受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4倍於LPR限制。
  • 消費貸違規流向調查:年內多家銀行被罰滴滴美團支付寶貸後管理缺失
    此次央行的《通知》中還特別針對銀行與「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的聯合放貸情況進行了摸底。在月末線上聯合消費貸款餘額和不良率的兩項統計中,要求金融機構分別單獨列出與「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的合作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在「當月發放全部個人消費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一欄,則需要列出與「螞蟻借唄」合作的利率。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小贏卡貸:高利貸違法放貸。違法捆綁銷售...
    截止發稿前,小贏卡貸有效投訴10787次。 韓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小贏卡貸平臺。第1點 非法放貸    放款方:(深圳市贏眾通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沒有向民間放貸放款資格。
  • 易聯普惠小貸因違規被重點監管:與匯付合作放貸未發現超利率情況
    據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回復用戶投訴顯示,已於2020年7月30日組織專項檢查組赴易聯普惠進行現場檢查,未發現「易聯普惠小貸與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合作並違規按超過國家規定貸款利率發放貸款」的情況。
  • 平安銀行員工違法放貸千萬 指導公司篡改財務報告
    銀行員工利用職務便利充當「內奸」,違法發放貸款的案件時有發生。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則判決書,便揭露了一起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員工違法放貸,最終造成銀行重大損失的刑事案件。判決書顯示,身為銀行工作人員的李某,在製作《信貸業務調查報告》時,沒有按照規定核實貸款方的基本信息,且未對資金去向進行檢查、監管。
  • 萬億「聯合貸款」變局:監管權限上收 網絡小貸「控槓桿」
    11月2日,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對《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小貸新規」)公開徵求意見。廣東小貸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北認為,從網際網路小貸新規條款來看,意味著未來監管重點是:控槓桿、控放貸範圍,並夯實基層執法和監管,抓大放小,以後省級監管壓力和權力會進一步增大。
  • 新網銀行2019年放貸近2000億元 被質疑是現金貸「提款機」
    截至2019年12月底,新網銀行累計放貸3568億元,貸款餘額1006億元;截至2018年末,新網銀行累計放款規模為1588億元。由此,新網銀行2019年新增放款1980億元。   近日,新網銀行在三周年年會上披露了2019年度業務數據。
  • 否則屬於違規放貸!
    張律師解析:本條是關於小貸公司網絡貸款業務中放貸金額的規定。小貸新規明確提出了對放貸客戶的資質要求,這將改變之前網絡貸款中對借款人資質審查不嚴的情況。借款人本人的年均收入水平以及本人的負債情況,本人現有的資產狀況等因素都將決定或影響借款人從網絡小貸公司中能借到的借款金額。同時小貸公司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要做重點審查,不能無限度的讓借款人來增加還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