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吳大郎 編輯丨黃芳華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美團旗下小貸公司賺了不少錢。
2020年美團三季報顯示,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及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新業務三大主營業務總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環比增長43.2%。
從收入構成來看,美團點評的營收分為佣金收入(231.3億元)、在線營銷服務(56.6億元)、利息收入(2.2億元)和其他服務及銷售(63.9億元)。
其中,利息收入貢獻為2.19億元,較上個季度2.02增長8.4%。要知道,美團金融板塊的營收併入了「新業務及其他」。2020年Q3美團新業務及其他部分收入為人民幣82億元,同比增長43.5%;但經營虧損卻同比擴大68.8%,經營利潤率同比下降3.7%。
其原因是共享單車、B2B餐飲供應鏈服務、小額貸款業務、美團買菜及美團閃購等,還有美團優選,這些都是非常能燒錢的業務。
我們今天要重點要提的是美團小額貸款業務。小貸業務屬於美團點評的"新業務"版塊,分別是To B的"生意貸"和To C的"月付"(原名為買單),也是該美團流量變現的核心業務。
其中,"月付"業務於2019年開始試運營,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對美團用戶全面放開,這也是該業務支撐美團利息收入增長的原因。
而瞄準B端的生意貸,則是一款面向美團合作商戶的經營性用途信用貸款。放款額度為門店經營流水的1—3倍,最高借貸額度100萬元,最低日息萬分之3.5起,無抵押擔保。
有趣的是這兩類產品的具體運營數據,財報中並未具體體現。
法院判定違法放貸
據中國科技新聞網報導,2020年6月1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一批判決書,其中有5份均案涉美團小貸。
這5份裁定書除了被執行人不同外,其他主要內容基本一致。在判決書中,法院給美團小貸的裁定是:
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臺,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企查查顯示,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開展各項貸款、票據貼現、資產轉讓和以自有資金進行股權投資。依法禁止經營的不得經營;依法應經蓄客審批而未獲蓄客批准前不得經營。
可以看出,此次被法院認定違法從事發放貸款與此經營類目有關。
所以就有了上述判決。對於這個判決,美團對外回應稱,法院裁判認定的事實存在嚴重錯誤,美團小貸已提起上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相關裁判文書已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撤下。
公開信息顯示:編號為(2019)豫08執744號、745號、746號、748號、749號的5份裁定書顯示,美團小貸向焦作中院提出執行申請,要求谷某振、褚某東、申某加、李某祥、唐某楠等5人執行河北保定仲裁委員會於2019年4月19日作出的裁決。
焦作中院在執行過程中,責令申請執行人美團小貸限期提供金融監管部門批准其從事資金融通發放貸款業務的證明,但美團小貸未能提交相關證據材料證明其依法具有發放貸款資質。
因此,焦作中院認為,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
本案中,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臺,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美團小貸的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實際上,焦作中院此前就已經判定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並駁回了美團小貸的執行申請。
一份今年1月公布的裁定書顯示,美團小貸與自然人閃某通過美團點評借錢平臺在網上簽訂《貸款合同》,閃某向美團小貸進行「經營或流動資金周轉需求」的分期借款8萬元。到期後,閃某大部分本金及逾期違約金、利息未償還。
美團小貸於2019年4月1日向保定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保定仲裁委員會於2019年4月19日作出(2019)保裁網字第3523號裁決書。
2019年11月26日,美團小貸向焦作中院申請執行。在執行中,美團小貸未在指定期限內向法院提交證明出借人具有發放貸款資質的證據。焦作中院當時就認為,美團小貸未取得金融監管部門的批准,放貸行為不具有合法性。
而查詢相關資料就能發現,美團小貸屢次被判不合法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美團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對小額貸款業務的說明:經重慶金融事務辦公室批准,小額貸款公司可以開展發放貸款、處理流通票據貼現、處理資產轉移等業務。
此外,資金等於或者超過2億元的小額信貸公司,可以在重慶市行政轄區內設立分支機構,經批准後在各縣、自治縣開展業務,鼓勵外國投資者持有或擁有小額信貸公司的股份。
據此規定,美團小貸可以在重慶市行政轄區內開展業務。但要在網上開展小貸業務,則需要有網絡小額貸款資質,否則就有可能涉嫌違規。
美團小貸是否違法放貸有待上級法院審查,但從美團金融過往發展看,從被舉報「無牌經營」,到「代收代付違規」,再到「涉嫌挪用、吃利差」,美團金融業務發展得並不順暢。
從支付爭議到牌照收割
美團進軍金融領域是在2015年。
2015年4月,一則美團金融招兵買馬的廣告,成功闖入了公眾的視野,招聘信息中,美團宣稱「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
至此,美團進軍網際網路金融的號角正式吹響。
網際網路金融這片肥沃的土地上,BATJ等大佬早已捷足先登,來晚一步的美團,同樣希冀分到一杯羹。要切入這片新天地,離美團最近的即為行動支付市場,但彼時,坐擁龐大客群的美團,仍舊高度依賴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自有支付體系尚未建立。
從支付體系著手,構造自身資金流閉環,是美團金融打算走出的第一步,而獲取一張支付牌照成了當務之急。
但美團趕上了牌照監管加嚴的階段。2015年,央行收緊支付牌照的發放,相關申請通道基本處於關閉狀態。有傳言稱,美團曾向貴州市政府請求,希望獲得支持以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不過最終不了了之。
牌照申請這條路走不通,剩下的只有收購了。然而,隨著申請難度加大,現有的近270張支付牌照成為稀缺資源,收購價格同步水漲船高。
依例來看,萬達2015年1月收購快錢時,收購價格已高達3.15億美元。高昂的價格,對彼時仍處虧損的美團來說,有點吃不消。
無奈之下,美團打了個擦邊球,悄然上線美團支付。
但據雷達財經報導,早在2016年2月,美團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就因"無證經營"被舉報。不過不久後,央行還是約談並叫停了美團支付,美團將充值功能下線調整。
因央行的監管而中止,支付牌照的獲取成了頭等大事。2016年9月,通過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美團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為此花費13億元。
令人驚奇的是,支付牌照到手不過幾月,美團便迅速將另兩張牌照——小貸牌照、民營銀行牌照收入囊中。
2016年11月,美團旗下的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小貸牌照到手;12月份,吉林億聯銀行獲批,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美團再獲銀行牌照。
彼時,美團高級副總裁穆榮均表示:「設立小貸公司和民營銀行,核心是配合我們整體的下半場戰略,為千萬線下小微商戶在原有的口碑經營、營銷推廣、外賣配送、IT系統等服務外,提供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幫助他們做好生意。」
2017年,美團「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收入,由2015年的705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6.67億元、2017年的20億元,增幅超206%,主要原因是雲端ERP系統及小額貸款業務的收入增加。與此同時,據美團介紹,支付及小額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2016年該「新業務及其他」板塊的毛利率得到提升。
2017年8月,美團點評又因"代收代付"模式不符合《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被支付清算協會責令整改。
2018年11月,職業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上公開舉報美團,稱"美團涉非法經營支付業務,可被挪用或吃利差的資金高達70億"。
據雷達財經消息,聚投訴上顯示,美團金融的投訴量已經達到5946件,解決量為1206件,解決率只有兩成。投訴內容主要涉及"暴力催收"、"騷擾"、"洩露個人隱私"等高利貸行業才出現的問題。
一系列問題的背後,美團金融合規意識的薄弱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