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銀行實力

2021-01-10 北青網

目前,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良好,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仍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作為銀行做生意的「本錢」以及經營的基礎,資本金補充問題再受高度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此後,中國人民銀行也提出,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

那麼,為何在此時提出這一要求?目前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如何?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還面臨哪些困難?如何解決?

「增強銀行資本實力,這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條件。」央行相關負責人說,按照吸收損失的順序和能力,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可以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等。

考量銀行資本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資本充足率,即銀行持有的符合監管規定的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目前,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良好,整體符合監管要求,但仍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

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較上季末下降0.4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1%,較上季末下降0.3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21%,較上季末下降0.31個百分點。

以上狀況在2020年三季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資本壓力仍存。截至2020年9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4%,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67%,較上季末上升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41%,較上季末上升0.20個百分點。

「隨著資管新規等監管規定實施,銀行表外業務正在回歸表內,加快資本金消耗;成立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子公司,也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資本金;加之近期央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對於進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序列的部分銀行,還將提出附加資本要求。」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實際上,資本補充本是銀行的一項常規工作,因為隨著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

除了業務發展以及支持實體經濟需要,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也有待優化,以期更好地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和信貸投放能力。「目前以核心一級資本為主體,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佔比較低,這種資本結構的好處是資本質量很高,但也需進一步優化。」央行上述負責人說。

那麼,資本金補充的渠道有哪些?拓展路徑又是什麼?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主要有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截至2018年末,銀行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發行已常態化,但並沒有使用永續債。此後,由央行牽頭在我國引入永續債,用於補充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2019年1月17日,中國銀行獲批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永續債。

儘管改革在持續推進,但中小銀行面臨的資本補充難題依然突出。「銀行補充資本金不能僅靠一個渠道,應多渠道打開。」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說,目前,大部分中小銀行還沒有資格發永續債,尤其是民營銀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銀行的業務拓展。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應重點做好以下四點。一是在平衡好股東利益和銀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鼓勵銀行通過內源性方式補充資本金;二是發揮好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支持商業銀行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發行優先股等補充資本金;三是通過債券市場產品和工具創新來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如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四是支持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來降低風險加權資產,即縮小資本充足率的分母,相當於提高了資本充足率,該做法在國際上已較為普遍。

「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這是2020年來的一項創新方式,應細化相關標準,並完善退出機制。」董希淼說,值得注意的是,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已經對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帶來一定衝擊,金融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

其中,要採取切實措施,推動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優先股來補充資本;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金融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子源)

責任編輯:常林(EK008)

相關焦點

  • 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 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
    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之間的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補充銀行資本,政策層面的定位之高,反映了其重要性與緊迫性。  「可以預見,2021年銀行業對資本補充的需求較為迫切。這既是支持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強化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的現實要求。」
  • 新年首單CBS落地 永續債等多渠道助力中小銀行資本補充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開展2020年第一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以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實際上,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開年以來多次「點名」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要求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同時促進中小銀行回歸服務小微主業,提高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能力。央行本期CBS操作量為60億元,期限3個月,固定招標費率為0.10%。
  • ...允許地方專項債用於補充資本金——中小銀行「補血」有了新途徑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提出要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其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保就業能力。同時要求以支持補充資本金促改革、換機制,將中小銀行完善治理、健全內控機制等作為支持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條件。
  • 多渠道「補血」 千億專項債馳援中小銀行
    臨近歲末,中小銀行注資「補血」明顯提速,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頻頻發聲,力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完善治理。12月7日,廣東省將招標發行100億元專項債券,支持四家地方銀行資本金補充。山西、陝西、浙江等地專項債也將陸續「開閘」注資中小銀行。
  • 地方專項債可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
    銀行為何會出現資本金不足?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分析認為,一是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二是質量下降導致總資產風險權重上升加大了資本消耗,三是金融監管要求提升增加了資本補充的壓力。一般情況下,銀行資本補充可分為內源性與外源性兩大渠道。
  • 浙江50億專項債發行僅用於溫州銀行補充資本金 溫州國金間接入股?
    12月18日,浙江省財政廳公布,浙江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50億元專項債將於12月25日發行,僅用於溫州銀行一家補充資本金。
  • 國常會: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通過《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草案)》,維護其合法權益;部署進一步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下滑 永續債或成資本金補充主要途徑
    截至2020年9月末,36家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相比普遍出現下滑,少數銀行的部分資本充足率指標已接近監管紅線。今年以來銀行大規模補充資本金與銀行普遍的資本充足率下行有較大關係。新華財經北京12月14日電 近日,長沙銀行成功發行60億元債券用於補充二級資本。
  • 廣西:118億專項債通過可轉股協議存款補充用款銀行資本金
    一期、二期、三期計劃發行面值總額分別為75億元、18億元、25億元,總計118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資金將用於支持21家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這三期中小銀行專項債均於2020年12月25日發行。具體來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期75億元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主要分配至7家銀行:南寧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9億元、柳州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0億元、廣西桂林灕江農村合作銀行10億元、廣西興安農村合作銀行5億元、玉林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0億元、廣西百色右江農村合作銀行8億元、柳州銀行3億元。
  • 重慶銀行將成第三家A+H上市城商行 補充資本金收效還有待觀察
    受此利好,重慶銀行港股的股價走出了上漲趨勢。A股IPO終成正果,補充資本金收效還有待觀察據官方資料顯示:重慶銀行企業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成為第一家在港交所定向增發的內地上市城商行。英國《銀行家》對全球千家銀行2019 年度排名中,重慶銀行列 247 位,位列全球銀行前 300強。
  • 山西擬發行153億專項債,通過山西金控注入山西銀行補充資本
    對不具備發行條件的,可研究通過省級金融控股公司等採取間接入股的方式向中小銀行注資補充資本金。  山西省日前公告稱,擬於12月23日發行153億專項債,用於補充新成立的城商行資本金。  根據項目實施方案,該項目實施主體為山西金控,具體操作方式為由山西省政府發行專項債券,通過山西金控採取間接入股的方式注入新城商行,以增強其資本實力,注入資金由新城商行統籌使用。  其中,新城商行是指山西擬將大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治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陽泉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家城商行進行合併而打造的一家新城商行。
  • 「讀財報」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下滑 永續債或成資本金補充主要途徑
    截至2020年9月末,36家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相比普遍出現下滑,少數銀行的部分資本充足率指標已接近監管紅線。今年以來銀行大規模補充資本金與銀行普遍的資本充足率下行有較大關係。此外,該行發布的非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預案顯示,擬定增募資不超過60億元,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觀察發現,補充資本金的不僅僅是長沙銀行,2020年以來銀行普遍對資本進行了補充。
  • 湘潭市財政多渠道籌措15.5億元資本金 助力長株潭城軌西環線項目建設
    湘潭在線6月9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姿雯 通訊員 馮邁傑)6月8日,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經過多方籌措,目前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以下簡稱「西環線」)一期工程項目資本金15.5億元已到位。 為加速長株潭一體化步伐,省委、省政府布局「三幹兩軌」,構建長株潭一體化大交通格局。
  • 包商銀行減記衝擊波:中小銀行「補血」受累
    這筆二級資本債券主要用於充實福建海峽銀行二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增強該行的運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根據該行三季度財報數據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福建海峽銀行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2%、10.12%、10.12%。同比分別下降2.18個、0.51個、0.51個百分點。
  • 激活蟄伏的要素髮展潛能 增強金融供給與實體金融需求之間的適配性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另一項工作,是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事實上,去年以來,監管層多次提及要大力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尤其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這一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上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吉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峰提出,要多措並舉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
  • 廣東創新中小銀行專項債投資架構安排 市場化退出有助防範道德風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通過一個專業化資金運營主體對中小銀行進行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有助於提升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地方政府「投資」風險,地方中小銀行補充急需的資本金,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良性循環,「預計接下來各地省市將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新複製這種模式。」
  • 中信證券:銀行 夯實經濟 穩定預期
    2)繼續支持銀行補充資本:會議指出要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今年以來已有多次會議強調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此前廣東省及浙江省分別發行100億元/50億元專項債支持省內銀行補充資本金,預計未來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將進一步拓寬,永續債、優先股等一級資本補充手段運用將持續增加。
  • 南方基金張海波:公募應借鑑銀行保險券商經驗 積極上市擴充實力
    2019年11月7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將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此政策將對國內金融業的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 長沙銀行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估值有望迎新契機
    券商分析稱,近期大金融發力的原因之一是金融領域的催化劑不斷累積,從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混業經營的討論再起,再到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做大做強金融業在目前外部環境多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關鍵。
  • 補充資本蓄力儲能 AMC大手筆增資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機構紛紛「大手筆」增資,一方面是為了充實資本金,滿足監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為未來業務囤積「彈藥」。  罕見大手筆增資  上周,銀行系AIC建信投資和四大AMC之一中國信達雙雙拋出百億元級別增資方案,規模為歷年來鮮有。  其中,中國信達採取股債結合方式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