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嶽師傅,石景山六合園南社區的居民們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為他點讚。67歲的嶽國新現在是小區內的垃圾分類達人,誰遇到垃圾分類的問題,都願意找他問,每次,他都順口傳授居民幾個分類「小妙招」。近日,他還教居民學會了用廚餘垃圾堆肥養花。
嶽國新用年輕時學到的「堆肥小技巧」,將廚餘垃圾堆成肥料,再將「營養土」放到陽臺的盆栽裡,陽臺的花草長勢喜人。「老街坊們經常找我要點營養土」,嶽國新笑著說,一邊說著,他還一邊現場為記者演示了一把施肥的「正確姿勢」:抓一抔廚餘垃圾變成的營養土,放到植物土壤表面,還要再用耙子「摟」幾下,讓營養土充分、均勻地融入到土壤裡。
嶽國新每天早上七點都會準時出現在石景山魯谷街道六合園南社區垃圾桶前,現場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自5月份北京市全面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嶽國新主動報名參與桶前值守,還成為了小區的「垃圾分類」達人。
「可回收,丟藍色,有害垃圾丟紅色。廚餘垃圾是綠色,其它垃圾用灰色」。這是嶽國新常跟居民說的順口溜,他告訴記者,一開始覺得垃圾分類很簡單,但真接觸起來,發現有些複雜,甚至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於是他每天看 『石分達人』從裡面學習垃圾分類的小妙招,總結出一套簡單版垃圾分類的順口溜,遇見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的時候,就會有針對性地說兩句教給大家。
嶽國新在「守桶」的時候,不但學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注意到一些小細節:有些居民在扔垃圾、尤其是廚餘垃圾時,害怕弄髒手,連同袋子和垃圾一起扔進桶裡,這就為垃圾的「二次分揀」帶來了難度。
一次偶然的機會,嶽國新在網上看到有一種「破袋神器」,只要安裝在垃圾桶上,就可以避免居民扔垃圾時把手弄髒。嶽國新第一時間向社區物管會提出了這個建議,沒想到,沒過幾天,這個建議就變成了現實。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劉婧編輯/譚衛平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