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聊BIM應用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國際常用的BIM標準有哪些?BIM提供了一個無法取代的平臺,對於以往圖面上的點、線、面給與性質,確保團隊所有人員以有系統的結構方式共享項目信息,強化項目工作的過程,且其完整建築信息數據,擴充、提升工程圖說對工程信息上的解析能力,利用BIM的模型可以改善以往須交付堆積如山的圖紙文件,因為BIM包含管理和營運建物所需的全部信息。
【BIM的應用】主要是透過3D 可視化方式呈現給所有的工程參與者,並且將BIM模型於虛擬環境仿真營建工程項目的生命周期,也包括與時間(4D)、成本(5D)、建物功能(6D)等。而BIM特色如下:(1)單一建築模型;(2)構件參數式設計;(3)具雙向關聯;(4)整合式相關信息;(5)豐富的附加功能,如:模擬日照及各種相關分析;(6)實現信息共享及協同作業,利用以上BIM的特色可提升工程效率與質量,這些是以往二維圖面為主的CAD 技術很難達成的層面。
當項目導入BIM後會發現當信息必須和其他項目參與人員如原料供貨商、下包商等或是各階段接口信息進行交換整合時,文件格式不統一的問題。市面上支持BIM軟體種類繁多,各軟體供貨商各自發展文件格式使得不同軟體間檔案無法開啟問題,或是同一家軟體開發商發展許多不同BIM解決方案軟體,軟體達到一定的數量的後,檔案數據的間的相互交換,會使成本以幾何級數的增加。
當軟體進行升級時,軟體數量大造成成本花費過大及因應措施費時。假如只要有一個軟體的數據格式,由於版本升級等原因進行變動,所有其他軟體和該軟體的間相對應的方式,就必須同步進行更新。現今許多公司也開發出許多BIM軟體,為了要解決各種BIM相關軟體間信息交換問題,所以需要開發提出一個可以支持各種BIM軟體的數據標準格式,讓BIM軟體的間可透過數據標準格式做互相交換。當項目各階段使用不同軟體時,需要進行訊息交換時或長期儲存時,兩者的專用數據模型無法直接交換時即就須使用【BIM的標準】格式進行檔案交換。
國際常用的BIM標準包含以下幾個類別:
【一、工業基礎類別(Industrial Foundation Class,IFC)】
Building SMART 前身國際組織IAI(Industry Alliance for Interoperability)也開發了一套建築數據整合的標準為IFC(Industry Fundation Classes),【IFC】為描述建築信息模型的檔案標準交換格式,其為定義建設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信息如何提供以及如何儲存,並紀錄組件的各種屬性。IFC 可以容納幾何、計算、數量、價格等數據,並且可以為建築、結構、機電、地形等專業數據的保留。
【二、信息交付手冊(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IDM)】
設備和建築組件的特點是由許多不同的公司和部門為項目而建立,為解決當項目需要利用不同軟體做信息的交換,並且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建立一個IFC 滿足工程項目的參與人員,以及軟體信息交換。而最重要的是IFC 的內容需要包含的項目為何是由IDM 來定義,IDM 簡單來說,其目標為定義營建項目生命周期內需要訊息交換的流程,確認前述流程所需的IFC 功能,描述後續流程可以使用該流程執行結果,並且指定流程中傳送接收訊息的角色,然後確定明細,和描述作為IDM 目標群體並且利用IFC 作為檔案的交換。
【三、國際字典框架(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Dictionaries,IFD)】
因全球的語言具多樣性與多義性,一個項目的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不同語言與文化背景,因此需要一種保證每個參與項目的人員所得到的訊息與交換的信息一致,就必須要給予每個概念定義,此概念為全球唯一的標準。因此IFD 就是將每一個訊息及術語,都給予一個全球唯一的標識符GUID,這樣能夠使得IFC 裡面的每一個信息,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符與的相連,得到的訊息就只會是唯一的。IFD 的官方資料中有一個說明例子,在普通的字典或辭典裡,挪威語的"dor" 和英語裡的"door",同樣都是被翻譯成"門"的意思。若是運用在非技術語言的譯文是勉強可以的。但同樣用在進行建築營造信息交換時,就有待商榷。因為,實際上挪威語的"dor"是指"門框"的意思,應該翻譯成英語的"doorframe",而英語的"door"指的是"一扇門"的意思,兩者的間是有所差異的。
好了,關於BIM應用的優勢與劣勢是什麼?國際通過的BIM標準有哪些?就為大家介紹這麼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