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這個地方在中蒙邊境線上,距離內蒙古海拉爾僅約200公裡,沒有什麼植被,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地。而之所以會爆發諾門坎戰役,是當時的日軍和偽滿軍隊在與偽蒙軍隊和蘇軍爭奪諾門罕以西,到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控制權,最終引發了大規模戰爭衝突。
日本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都親自下場來打這場戰爭,但雙方政府都非常低調,沒有宣戰,在對外名義上都只是在聲援自己手下的偽政權。而這裡要提一下,日蘇雙方其實在「張鼓峰事件」中就爆發過武裝衝突,而日軍也是吃了憋的,按照常理來說,先前打了敗仗,後面再打就要謹慎一些,但日本則完全不一樣,他們一直想方設法地想要一雪前恥,展示大日本帝國的雄風,同時也想看看蘇聯軍隊的實力到底如何,因此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表現得非常主動。
一戰戰爭打響,就好比離弦之箭一樣,沒有了回頭的機會,只能往前衝。因此,即便是日軍發現了自己其實打不過蘇軍,但對於日軍來說,只能強行打下去。不僅是挽回一點面子,更重要的是,這會直接影響到在東北的利益。於是日軍把他們唯一的坦克部隊第1坦克師團給搬了出來,要知道,在侵華戰爭中,日軍都捨不得用這支部隊。然後令日軍沒想到的是,蘇聯的最高指揮朱可夫可是玩坦克的好手,他讓蘇軍的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從三路向日軍發動進攻,而日軍方面,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而茫茫草原又是坦克最喜歡的作戰環境,因此等待日軍的就只有全線潰敗。
當日軍在戰場上發現自己根本打不過蘇聯軍隊時,日本軍方的卑鄙就展露無遺,正面打不過,那就玩陰的,什麼堂堂正正的武士道都給拋之腦後,很快日軍就寄出了大殺器——731部隊,731部隊派出敢死隊,在草原河流的上遊投放細菌,想毒死蘇聯軍隊。在整個計劃實施中,日軍敢死隊共投放了22.5公斤各類細菌,包括霍亂、鼠疫等各種致命的瘟疫病菌,沿著河流散播,但結果卻鬧了一個大笑話,蘇聯軍隊啥事沒有,日本兵卻感染了瘟疫,包括幾名投毒的731部隊成員,典型的自作自受,真是活該。
1939年7月初,到同年8月中旬,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戰場優勢,蘇聯和偽蒙聯軍傷亡僅6000餘人,共損失了113輛坦克和78架飛機。而日軍為偽滿軍隊的傷亡卻超過了5萬人,被擊斃的就有兩萬多,坦克飛機的損失更是蘇聯的5倍之多。其實在整個二戰中,諾門坎戰役顯得非常低調,甚至感覺都沒什麼人在意。但是諾門坎戰役對二戰的局勢走向,卻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因為這一戰,使得日本的「北進蘇聯」計劃徹底落空,而為了獲得將戰爭持續下去的戰略資源,不得不採取「南進」的戰略,因此,日本只能去偷襲珍珠港,最後挨了兩顆蘑菇彈。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也是罕見地認慫了,直到蘇聯出兵東北,日軍都沒有敢再去主動挑事,這倒也是證明了一點,日本這個國家只有被打痛了,才知道什麼叫「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