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戰役:日軍被蘇軍打的滿地找牙,喪膽諾門坎

2020-12-24 天下將令

諾門坎這個地方在中蒙邊境線上,距離內蒙古海拉爾僅約200公裡,沒有什麼植被,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地。而之所以會爆發諾門坎戰役,是當時的日軍和偽滿軍隊在與偽蒙軍隊和蘇軍爭奪諾門罕以西,到哈拉哈河這塊呈三角形地區的控制權,最終引發了大規模戰爭衝突。

日本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都親自下場來打這場戰爭,但雙方政府都非常低調,沒有宣戰,在對外名義上都只是在聲援自己手下的偽政權。而這裡要提一下,日蘇雙方其實在「張鼓峰事件」中就爆發過武裝衝突,而日軍也是吃了憋的,按照常理來說,先前打了敗仗,後面再打就要謹慎一些,但日本則完全不一樣,他們一直想方設法地想要一雪前恥,展示大日本帝國的雄風,同時也想看看蘇聯軍隊的實力到底如何,因此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表現得非常主動。

一戰戰爭打響,就好比離弦之箭一樣,沒有了回頭的機會,只能往前衝。因此,即便是日軍發現了自己其實打不過蘇軍,但對於日軍來說,只能強行打下去。不僅是挽回一點面子,更重要的是,這會直接影響到在東北的利益。於是日軍把他們唯一的坦克部隊第1坦克師團給搬了出來,要知道,在侵華戰爭中,日軍都捨不得用這支部隊。然後令日軍沒想到的是,蘇聯的最高指揮朱可夫可是玩坦克的好手,他讓蘇軍的150輛坦克、154輛裝甲車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從三路向日軍發動進攻,而日軍方面,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而茫茫草原又是坦克最喜歡的作戰環境,因此等待日軍的就只有全線潰敗。

當日軍在戰場上發現自己根本打不過蘇聯軍隊時,日本軍方的卑鄙就展露無遺,正面打不過,那就玩陰的,什麼堂堂正正的武士道都給拋之腦後,很快日軍就寄出了大殺器——731部隊,731部隊派出敢死隊,在草原河流的上遊投放細菌,想毒死蘇聯軍隊。在整個計劃實施中,日軍敢死隊共投放了22.5公斤各類細菌,包括霍亂、鼠疫等各種致命的瘟疫病菌,沿著河流散播,但結果卻鬧了一個大笑話,蘇聯軍隊啥事沒有,日本兵卻感染了瘟疫,包括幾名投毒的731部隊成員,典型的自作自受,真是活該。

1939年7月初,到同年8月中旬,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戰場優勢,蘇聯和偽蒙聯軍傷亡僅6000餘人,共損失了113輛坦克和78架飛機。而日軍為偽滿軍隊的傷亡卻超過了5萬人,被擊斃的就有兩萬多,坦克飛機的損失更是蘇聯的5倍之多。其實在整個二戰中,諾門坎戰役顯得非常低調,甚至感覺都沒什麼人在意。但是諾門坎戰役對二戰的局勢走向,卻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因為這一戰,使得日本的「北進蘇聯」計劃徹底落空,而為了獲得將戰爭持續下去的戰略資源,不得不採取「南進」的戰略,因此,日本只能去偷襲珍珠港,最後挨了兩顆蘑菇彈。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也是罕見地認慫了,直到蘇聯出兵東北,日軍都沒有敢再去主動挑事,這倒也是證明了一點,日本這個國家只有被打痛了,才知道什麼叫「乖」。

相關焦點

  • 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世界形勢可能會怎樣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指揮官朱可夫(右一)那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世界形勢可能會怎樣?如果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日軍打敗,接下來的形勢走向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假如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被日軍打敗,那遠在西方的納粹德國很可能在1939年攻下波蘭後,直接就與日本配合夾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時間可能會提前兩年。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那麼,諾門坎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日軍和蘇軍到底傷亡幾何?為何蘇軍一戰就能擊垮日軍的銳氣呢? 很多人以為這場戰役是一邊倒的屠殺,但其實諾門坎之戰的殘酷程度超過很多人想像,蘇聯和日軍都傷亡慘重,根據史料,「獲勝」的蘇軍傷亡甚至比日軍更加慘重! 而在當時的地圖上,人們都找不到「諾門坎」這個中蒙邊境的小地名,《紐約時報》評論這裡是「世界注意不到的地方」。
  •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這場戰役一開始雙方都沒當回事,沒想到越打越大,日本把能用的兵力無乎用了個遍,最後,打光了關東軍的精銳,輸掉了戰役;這場戰役還有個弔詭的地方,就是雙方都沒有宣戰,但卻打得難解難分,讓美國人樂開了花、笑歪了嘴;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日本下決心調整戰略方向,轉過頭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死磕,讓蘇聯人高興了許多年。
  • 諾門坎戰役後,日軍放棄北上並不是因為被打怕了
    二戰真相:諾門坎戰役後,日軍放棄北上並不是因為被蘇聯打怕了在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諾門坎地區打了一仗,這一戰之後,日軍便放棄了北上的計劃,開始南下東南亞地區,並引發太平洋戰爭,再也沒有招惹過蘇聯。許多人覺得,如果諾門坎戰役的結果是日軍勝利,便會北上攻打蘇聯,改變整個二戰的局勢。
  • 血戰諾門坎戰役,蘇聯輕鬆打敗了日軍?事實和你想的不一樣
    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蘇聯方面一直對外宣稱,以較小代價擊敗了精銳的日本關東軍,但是通過俄羅斯後來公開的前蘇聯保存的軍事檔案,外界才明白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並沒有他們宣傳的那樣光鮮
  • 1939年諾門坎戰役,面對蘇聯紅軍鋼鐵洪流,日軍死傷遍野
    諾門坎位於現在的中蒙邊境地區,距海拉爾以南約有200公裡遠,除了雜草之外,基本沒有什麼植被,到是土地的沙化十分嚴重。而諾門坎戰役之所以爆發,是因為當時的偽滿洲國軍隊和當時偽蒙軍隊在爭奪諾門罕以西,到哈拉哈河的三角形地區的領土問題,而引發的武裝衝突。
  • 諾門坎戰役蘇軍到底是大勝還是慘敗?關東軍瞞報戰損證明日本戰敗
    其實題目中的這兩個結論都不準確,蘇軍在1939年的這場戰役中最恰如其分的結果描述應該是「慘勝」,之所以承認蘇軍最終獲勝,是因為首先提出停火的確實是日本人:1939年9月9日,日本駐蘇大使東鄉向蘇聯提出了在諾門坎停戰的要求,莫斯科就坡下驢,一周後雙方籤訂停戰協議
  • 規模不大但卻意義深遠的「諾門坎戰役」直接影響了二戰的走向
    除了「日俄戰爭」外,還有一場「諾門坎戰役」也發生在中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這場規模不大,但卻影響深遠的局部戰爭。俄國作為中國的近鄰,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惡鄰,長期以來都對我國領土虎視眈眈。尤其是,到了滿清時期,它更是貪得無厭地蠶食了大片中國領土。
  •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有多慘?正面戰場失優勢,使陰招卻自食惡果
    1939年,蘇聯與日本展開諾門坎戰役,也叫哈拉哈河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中蘇邊境,是二戰期間比較不為人所知的一場戰役,對於二戰的影響也比較少,戰役的具體地點為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
  • 諾門坎戰役說明了一切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日軍和蘇蒙聯軍在今我國與蒙古邊境諾門罕地區爆發了大規模衝突,戰役雖然分成了四個階段,但主要決定勝負的在第四階段。蘇軍由當時還不是很出名但以後會享譽全世界的名將朱可夫率領,日軍方面則日軍的精銳關東軍為主的半機械化。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日本關東軍為了擴大諾門坎戰事而火線組建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由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升任的,這廝曾經在中國戰場橫行一時,結果流年不利,剛升官就趕上了倒黴的大敗。
  • 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真的是無情碾壓日軍嗎?
    諾門罕之戰,又稱諾門坎之戰,是二戰初期蘇軍和日本在蒙古境內爆發的一場軍事衝突,最後以日軍失敗而告終。 在諾門罕戰役打響的時候,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已經兩年了,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被日軍壓制地死死的,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日軍打國軍是碾壓,蘇軍打日軍是碾壓,難道當時的國軍如此不堪嗎?蘇軍真的那麼強大嗎?
  • 在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被朱可夫擊潰,為啥關東軍認為蘇軍勝之不武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24,閱讀約2分鐘中國戰場陷入僵局後,日軍為尋找新的突破口,滿足能源供應需求,決定進行新的擴軍。1939年,偽滿軍隊與蒙古軍隊挑起戰爭。就這樣,諾門檻戰役爆發了,但號稱最強的關東軍傷亡慘重,而蘇軍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從戰果來看,蘇軍重型坦克直接壓制了日軍,即使是最先進的坦克師也無法穿透蘇軍坦克鋼板。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這次戰爭結束後,蘇聯被迫與日本和解,籤訂中立條約?按理說,作為勝利者,應該得到更多的好處。真的是因為不想擴大戰線嗎?
  • 從慘勝到碾壓,蘇聯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勝,二戰6年蘇軍有何蛻變
    一、裝備更好,僅得慘勝諾門坎戰役,是二戰初期蘇日之間發生在1939年的一場戰爭。關於諾門坎戰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流傳著這樣的傳聞:蘇聯軍隊以6千人的微弱傷亡,重創日本軍隊6萬人傷亡,取得輝煌勝利。甚至蘇聯坦克一路將日軍外殼薄如紙片的坦克壓扁,讓日軍毫無還手之力。
  • 二戰中此日軍將領,剖腹後再被砍頭,因死法很「酷」而被追為少將
    191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同年開始在陸軍中服役,長期在入侵我東北的日軍中任職,官職升到了大佐聯隊聯隊長。 日本全面侵華後的1939年5月—9月,在齊齊哈爾鄰近的諾門坎地區,爆發了一次險些改變世界的大戰,史稱諾門坎戰役。這一仗是日軍對蘇聯的試探進攻,如果贏了,就北上進攻蘇聯,打輸了,就南下向美國使勁。也就是日本的北進南下戰略。
  • 二戰中,日本陸軍為何會在諾門坎戰役遭遇慘敗?
    7月23日起,關東軍發起第三次諾門罕戰役。日軍3個遠程重炮聯隊缺乏訓練和維修保養,不但打擊精確度差,重炮發射機還頻出故障。而蘇軍大口徑炮數量佔優,射程較遠,彈藥供應充足。在蘇軍炮群的打擊下,日軍炮群沒有還手之力。三天後,日軍炮戰以失敗告終。無奈,日軍只有發揮武士道精神,打肉搏戰。
  • 諾門罕戰役舊影;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諾門罕戰役是二戰初期日本和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它使東北關東軍向西侵略的企圖徹底落空,促使日軍選擇「南進政策」,進攻太平洋諸島,偷襲珍珠港,最終導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滅。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圖中是參戰的蘇軍BT型號坦克。
  • 諾門罕戰役真的是蘇軍大勝嗎?其實不然,蘇軍的傷亡比日軍大
    5月11日蒙古邊境警備隊到哈拉哈地區,此次前來並不是為了反擊日軍,只是為了放放牧,收到了日軍的攻擊,而且日軍還派出了騎兵追擊。5月13日晚間關東軍向諾門罕派出了偵察兵進行偵查任務,以便之後的作戰。
  • 近2萬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少將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在抗日時期,有不少日軍高級將領死法窩囊,如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飯冢國五郎,在擺拍照片的時候被中國士兵擊斃,死法讓人想起都好笑,還有另一位死法特別窩囊的日軍少將。更可悲的是他的運氣還很差,1939年7月1日,岡本德三跟隨日軍小林少將一起到了中國蒙古的哈拉哈河東岸,當時日軍為了在這裡防禦蒙古軍隊和蘇軍,小林少將率部近2萬人。當時日軍在東岸駐紮和蒙古軍和蘇軍在西岸,一次在巡視過程中出現矛盾,雙方開火,當時蘇軍在坦克偵查,在交火過程中佔了便宜,殺了不少日軍士兵,日軍小林少將不甘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