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馬超
責編 | 伍杏玲
封圖 | rancher.com官網
近日,全球最大的獨立開源公司SUSE宣布收購雲原生初始公司Rancher Labs。針對此交易,SUSE執行長Melissa Di Donato表示:「我們為客戶和合作夥伴創造更好的未來和可衡量的價值的願景指導了我們的決策並推動了業績增長。此次收購,增強了我們提供更全面的產品組合能力,SUESE渴望與更多雲服務提供商,獨立硬體供應商,系統集成商和增值轉售商一起,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無獨有偶,近日傳統科技巨頭IBM迎來了新任CEO克裡希納,在上任後的首封全體郵件中克裡希納表示,疫情使目前雲計算比以往更重要,藍色巨人要 All In 人工智慧和混合雲的發展戰略。這位IBM的新任掌門人曾主導收購了另一家著名的Linux作業系統科技公司Red Hat Linux,雲計算憑藉其規模效應及降低成本的能力,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SUSE+Rancher 聯姻背後
1992年,Peter McDonald發布Softlanding Linux System(SLS)發行版。這套發行版堪稱Linux的典藏之作。SUSE Linux的前身是Slackware Linux為基礎,提供完整德文使用界面的產品,是專門制為德國人推出量身訂作的SLS/Slackware軟體及 UNIX/Linux說明文件。當然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分發量過億的SUSE Linux早已不是德國專屬作業系統了。
在所有以Linux為內核的作業系統分發版中,SUSE的軟體分發工具,綜合管理程序控制面板是其主要特性之一,管理員可以方便地通過SUSE的綜合管理工具面板來獲得新的軟體。SUSE使管理員不需要對組件進行深入研究而進行配置,SUSE可以配置管理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所有組件在雲原生時代中,SUSE引以為傲的綜合管理控制面板,已經逐漸被K8s容器管理平臺所逐漸替代,,Rancher恰恰是容器管理平臺中的翹楚。
Rancher作為一款優秀開源的企業級容器管理平臺(https://github.com/rancher/rancher),有點是減輕用戶對於雲計算底層技術的管理負擔,在之前如果要搭建一個分布式集群,那麼需要學習一全套的框架並編碼實現如服務發現, 負載均衡等邏輯,不過好在目前Rancher類的產品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 使用戶不需要太關注到這些雲原生的底層實現。通過Rancher,用戶再也不必自己使用一系列的開源軟體去從頭搭建容器服務平臺。Rancher提供了在生產環境中使用的管理Docker和Kubernetes的全棧化容器部署與管理平臺。
據Forrester Research的《The Forrester New Wave: Enterprise Container Platform Software Suites, Q4 2018》報告,在企業級容器平臺(ECP)市場,八大最領先的企業容器平臺提供商按照排名依次是:Docker、Red Hat、Rancher Labs、Pivotal、Mesosphere、IBM、SUSE、Platform 9。
在這份報告中,Rancher位於領導者象限的,SUSE的位置相對落後,處於有力競爭者象限。在企業級容器平臺,Rancher具有強大的多雲編排和安全功能,其統一多集群Kubernetes管理平臺支持多種公有雲和本地基礎架構平臺,使得Rancher的用戶擁有高度可定製的訪問控制、策略實施、資源隔離和鏡像掃描的能力,Rancher是企業級用戶的最佳開源方案提供商。
這方面的能力恰恰是SUSE所急需提升的點,因此使用收購手段將一家處於高速發展的初創公司收至麾下,對於雙方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Rancher的創始人兼CEO 梁勝對此給予極高的評價:「此次收購是Rancher進一步發展的起點,我為團隊和他們過去六年來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我期待能充分利用Rancher和SUSE的能力,創造出全新的解決方案,也希望我們的用戶、客戶、合作夥伴繼續和Rancher同事合作。」
為什麼必須擁抱雲原生
從這我們看到,雲服務商在積極擁抱雲原生,雲原生代表雲的新發展趨勢,包含本地基礎設施、私有雲和公共雲的協同。雲原生成為趨勢,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雲計算正在向社會通用性技術轉變:
計算廠商需要對服務體系進行改造。早期積極上雲的企業,大多是網際網路公司等數位化企業。新基建政策的出臺,越來越來政府、電力、石油、製造等「重型組織」對更高算力、更高可靠、更強安全的雲計算技術產生更大需求。
所以雲服務廠商需集結更強大雲計算能力。因此使用雲原生是企業的最佳方案,雲原生高度的彈性化屬性,能方便地接入到更廣大的應用場景中。
雲原生是遷移方便,無需綁定雲服務商:政府、大型企業都在紛紛上雲,AI 伴隨雲深入到各個領域。如果不用雲原生技術的話,想從一家雲服務商遷到另一家成本更低的雲服務商就非常困難。雲原生與雲計算技術底層的「解耦」,使得這種類似於「攜號轉網」的操作更加容易使得,使企業的選擇更多。
雲計算方興未艾,對全球而已,由「傳統」變「原生」是未來趨勢,是技術發展路上不可阻擋的潮流。在國內而言,擁抱雲原生既是數字新基建時代的需要,也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必行之路,筆者認為,這是雲計算的唯一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