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
7月22日,一年一度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發布,剛創立9年的小米以1749億的年營收規模躋身其中,成為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最年輕企業,亦或可能成為有史以來登頂《財富》世界500強最年輕的公司。
《財富》世界500強的門檻每年都在提升。2017年的第500名是AutoNation公司,營業收入規模是216.09億美元,2018年的第500名是愛立信公司,營業收入規模為235.56億美金,上榜門檻提高了19.47億美元,今年的第500名上榜門檻則又提高到248億美元。
但小米營收的增長速度更快,小米2017年營收已高達1146.24億元,但2018年依然實現了同比52.6%的高速增長至1749億,一舉跨入《財富》世界500強行列,並創造歷史記錄。
本次《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還終結了一項爭論,即小米到底是一家製造業公司還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按榜單分類,小米被標籤為「網際網路·零售」,可謂一錘定音。
在今年的榜單上,網際網路公司一共只有七家,他們是京東、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原本中美數量各佔一半,而小米的加入,使天平偏向中國一方。首次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總數超過美國,在網際網路這個創新高地,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小米被《財富》世界500強定義為網際網路公司,其意義不在於網際網路公司在財富榜單上的稀有性,而在於這是對小米商業模式的一種肯定。目前小米市值為2145億港幣,市盈率只有14,遠遠低於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數倍之多,如果未來小米獲得網際網路公司的正確估值,其市值天花板不可限量。
未來要書寫這十年的中國經濟史,小米必定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裡程碑
小米創辦於2010年4月,從2011年雷軍發布小米1一炮而紅開始,小米即成為一家喝彩與爭議相生相伴的複雜公司,直至今日。
但不管如何,有兩點不可否認,其一,跨入世界500強證明,小米已經成為一家成功的大公司,世界500強是實打實的硬槓槓,是品牌和實力的象徵。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從來沒有浪得虛名者,因為它的門檻是靠營收、淨利潤、品牌力等系列硬指標堆出來的,這間接意味著來自消費者的投票肯定。
其二,小米過去的9年,一直是在風口浪尖上起舞,走在時代潮流的前沿。小米是財富500強巨頭中唯一一家真正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現象級公司。
過去9年,中國人經濟生活中很多耳熟能詳的詞彙都與小米相關,都來自於小米的創新思維,比如網際網路思維,比如用網際網路模式做實體經濟的網際網路+,比如新零售,比如粉絲經濟,比如性價比,比如AIoT布局......
不管你喜不喜歡小米手機,都很難無視小米的背後有一大串跟隨者,學習也好,借鑑也好,超越也好,小米的思路與做法被很多巨頭公司在模仿和複製,在整個中國智慧型手機業身下,都有小米留下的影子。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雷軍和小米在前,羅永浩絕不會豁出去做錘子手機。各種定位於線上的網際網路品牌手機,榮耀等也不會蜂擁而出。
而對於整個中國經濟來說,小米的最大貢獻在於,它通過創業實踐最早發起了一場用網際網路模式做實體經濟,全面提升商業效率的深刻革命。
關鍵是,小米最終還成功了。
在今年4月份的一場公開演講中,雷軍曾這樣回顧了其早期的創業歷程,「9年前我們進入的第一個行業是智慧型手機,這個行業當時有蘋果、三星、中華酷聯,全是巨無霸,一個中關村10來個人的小公司,殺到一個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戰場,奇蹟發生了。小米只用了兩年半,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
小米雖然只有9年歷史,但發展過程中卻充滿跌宕起伏。小米在做到中國第一之後,在這個位置上保持了兩年後,在市場上遭遇滑鐵盧,到2016年滑到谷底。有人告訴雷軍,歷史上在手機行業沒有任何一家大公司銷量一旦下滑還能夠活得過來,但從2016年開始,小米強調補課,向傳統產業學習,放下身段逐個對標。結果第二個奇蹟發生了,小米從2016年滑到谷底,2017年售出了9400萬臺,2018年售出了1.18億臺。在2017年的時候,小米重回世界第四,2018年銷量突破1億臺。
從以網際網路模式吊打傳統行業,到推動網際網路模式融合實體經濟,小米在中國一直是開風氣之先,這也是為什麼小米從一開始到今天都常見爭議,這是發起變革者的必然遭遇,變革就要打破,就要重組,就要試錯......但如果未來要書寫這十年的中國經濟史,小米必定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裡程碑。
小米就像一條放入沙丁魚罐裡的鯰魚,不但激活了網際網路公司介入實體經濟,學習實體經濟的雄心,同時也激發了中國傳統行業擁抱網際網路的急迫之心。有了小米在手機領域的成功在前,大批的傳統行業老闆做夢都怕自己被網際網路思維顛覆,轉而加快研究和利用網際網路的步伐。
所謂雷軍和董明珠的賭局,其重要性不在於雙方誰輸誰贏,它的價值在於標誌性的記錄了中國網際網路業和傳統產業殊途同歸的大會師,在此後,虛實之爭不再被提起,線上線下融合,實體經濟結合網際網路模式成為常態,新零售席捲天下,成為21世紀10年代末中國經濟的一大經典性景觀。
不間斷的商業模式創新
在小米到底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製造業公司的爭論中,支持小米是一家製造業公司的論據實際上主要只有一條,即小米的營收主要是來自手機銷售。
而小米與網際網路公司更接近的屬性則數不勝數,其中很明顯一條是,小米的成功雖然部分表現在手機銷量上,但其根本的推動力卻來自不間斷的、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創新,小米的商業模式創新不但創造了手機銷售的奇蹟,而且還被複製到各個相關品類,最終形成小米生態和小米生態鏈,支撐小米成為一家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網際網路公司。
小米第一階段的成功實際上就建立在商業模式創新之上,也就是雷軍在早期提出的「鐵人三項」 硬體+新零售+網際網路。
此後雖然經過多次進化,但基本上是萬變不離其宗,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基礎。由於網際網路本身出現的歷史就很短,在雷軍提出「鐵人三項」之前,人類各種商業文明範式中並沒有類似模式,簡而言之,小米商業模式就是通過緊貼成本定價,主動選擇低毛利,利用強性價比帶動高效的新零售渠道,最大限度降低運營損耗,實現商品生產的最高效率。
在小米模式中,網際網路+核心是極致的用戶體驗和高效率的運作。網際網路能讓小米第一時間收到用戶的聲音,快速反應,讓用戶參與進來,讓用戶的意見能夠得到很快的改善。
新零售的本質也是高效率。據報導,小米之家的坪效已做到世界第二,僅次於蘋果。小米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已有586個小米之家。主要分布於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此外,為了進一步滲透中國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小米加速拓展授權店網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合共設立了1,378家授權店。
在經過各種報導轟炸之後,小米模式已經不存在什麼秘密,也正被廣泛複製,但如果沿時間線去看,它的創新特點依舊非常鮮明。
因為小米模式的出現,當商業正規軍也開始主打性價比,中國的山寨手機時代正式終結,智慧型手機時代同時被開啟,作為智慧型手機行業的開拓者,小米助推了智慧型手機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也帶動啟發了製造業產業變革。
小米的另一大網際網路特色表現在其生態性和平臺性,這是網際網路公司與傳統製造業公司的一大關鍵區別。
9年間,小米投資孵化了200多家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品相關企業,為其提供產品設計、品牌運營、渠道流量、資金等全方位扶持,這構成了小米生態的基座。
而其中核心部分則是小米的AIoT業務布局。小米2013年開啟IoT業務,通過孵化投資生態鏈企業的模式,建立了豐富的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品類,構建了強大的IoT技術平臺,截止2019年3月31日,小米IoT平臺連結設備數超過1.71億臺,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這些小米IoT平臺連結設備並不包括小米的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而以此外的AI產品為主體,比如小米AI音箱,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AI音箱出貨量超過1000萬臺,居於世界第四位,同月,小愛同學月活用戶超過4.55億,成為中國最活躍的人工智慧語音交互平臺之一。
在跨入世界500強門檻之後,小米的下一階段想像空間應該取決於雷軍所提出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這個戰略一旦成功,小米將構建起一個基於萬物互聯的龐大生態網絡,龐大的用戶群、豐富的應用場景,海量的數據和強大的流量,將再造一個新的小米。
中國網際網路進入「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的新時代
「9年打造出一個世界500強航母」,這不是標題黨,而是事實,其中既有人力,也有天時地利。
所謂天時地利,是因為小米出現在此時此刻的中國。
小米的9年,是中國經濟動力澎湃蓬勃發展的9年,同時也是中國經濟漸現瓶頸,力爭向上突破的9年,也是中國經濟從量變到質變,從複製到創新逐漸蛻變的9年。
如果從產業角度看,小米的崛起正是站在了智慧型手機與移動網際網路崛起的風口上,同一時間段,不但崛起了小米,也崛起了微博、微信、字節跳動、美團等一批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小米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3G向4G轉換的風口,消費級IoT時代到來的風口似乎也觸手可及。
天時地利的風口背後是「捕風人」雷軍。在事後馬後炮角度看雷軍有各種神奇表現,但雷軍創辦小米的時候,已經40歲,在網際網路圈屬於不折不扣的「高齡創業者」。
所謂「高齡」不只是指年紀,更指創業年限。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家著名的一共有4代,即萬科海爾聯想的84派,潘石屹、馮侖、俞敏洪們的92派,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丁磊張朝陽們的99派,再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崛起的09派。
雷軍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一人獨跨三代。如果按出道時間算,92年加盟金山公司創業的雷軍應該屬於著名的92派,網際網路崛起後雷軍也曾竭盡全力參與,但終因賽道而成就有限,直到十年後,才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東風騰空而起。
對於中年群體和屢戰屢敗的持續創業者來說,雷軍是一個經典的創業傳說。這不但是一個「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勵志故事,他還在網際網路時代重新證明了時間和經驗的重要性,雷軍完整的經歷了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周期,養成了打持久戰和逆風戰的能力,練就了抓風口的能力,堅持了鑽研產品的能力,這些能力決定了小米的成功,也將影響到小米日後的發展。
事實上,雷軍的成功還反映出中國網際網路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即當中國經濟進入虛實結合階段之後,企業管理與運營的複雜化大大增加,企業領導人駕馭企業的難度也大大增加,這就需要雷軍這樣經歷的人應時而出,反面的例子則是近幾年大量年輕創業者的折戟沉沙。
或許從此之後,中國網際網路業也將進入「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