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海綿城市建設由「試點」走向「示範」 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

2021-01-15 四川新聞網

  袁鳴

  綠色,是遂寧人描繪這座城市的基礎色調。海綿城市,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載體,是指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的城市,也被稱為「水彈性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

  2015年4月,遂寧市成功申報進入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名單,成為四川唯一入選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地級市。

  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海綿城市建設成為了遂寧市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變革和實現城市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按照規劃引領、樣板引路、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在「連片效應」、內澇治理、理順體制、技術創新、「海綿管控」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4月,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現場會在遂寧舉行,會議認為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做法值得借鑑和推廣。

  深刻領悟

  水是遂寧最美的城市景觀和最大的環境優勢

  聚焦水與城市的融合,遂寧有其深刻的領悟。

  居於涪江中遊的遂寧,伴水而生,因水而興,擁有「一江七河」「兩山四島」等天然海綿體。但受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的影響,遂寧的城市發展依然存在「水多」「水少」「水髒」「水堵」等諸多「城市病」,特別是城內部分地帶地勢低洼,一遇大雨就會內澇成災,水患問題仍比較突出。

  「水,應該成為遂寧最美的城市景觀,應該成為遂寧最大的環境優勢。」遂寧市決策者始終認為,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需要有自然生態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對自然災害的自我免疫能力。

  始於2015年的海綿城市建設,為遂寧找到了城市發展與水環境和諧共生的結合點。

  遂寧市住建局局長姜國全介紹,基於恢復城市生命體生理功能的海綿城市建設,是要在遂寧打造會呼吸的城市,讓城市回歸自然,恢復蓬勃生機。在順應自然中合理利用自然,通過增強城市環境優勢來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開啟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遂寧目標明確。

  首先,瞄準「城市病」的治理。內澇治理方面,海綿城市從源頭海綿改造及管渠標準提升兩方面入手,通過一片一策治理,消除城區17個內澇風險點;削減汙染方面,遂寧統籌治理小流域水環境,通過截汙消納、雨汙分流改造、河道內源清淤、活水提質等措施,保障水環境長治久清;改善老舊小區環境方面,遂寧要用一次海綿改造完成多個目標,讓老舊小區從裡到外換新裝。

  承擔國家試點任務,目光不能僅局限於試點區域。自我加壓,形成可複製可借鑑的「做法」,是遂寧對高質量完成海綿城市試點任務的更高要求。遂寧精選了老舊城區、新區建成區、擬建城區等3種類型區域,以及建築小區、市政道路、公園溼地等7種項目類型,通過試點建設形成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和模式,積極推進全域海綿進程。

  系統謀劃

  構建起「條塊結合」、職責明確的工作推進體制

  整體系統龐雜的海綿城市建設,並沒有成熟的實踐案例對標參照。如何將國家賦予的試點任務落地落實?除了從工程技術層面的思考,一套「條塊結合」、職責明確的系統化工作推進體制在遂寧優先搭建。

  在遂寧的系統謀劃中,市委班子被放置於統籌推進的位置,主要解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人財物保障等重大問題。市政府則全面主導過程的實施,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相關副市長為副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直屬各部門充分發揮協作職能,住建、財政、水務、規劃、發改、國土、審計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通力配合,形成全員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合力。

  搭建好指揮統籌的總體框架後,遂寧用轄區負責制來具體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市住建局、船山區政府、經開區管委會、河東新區管委會按照轄區負責制,分別具體實施轄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並通過海綿引智育智工作,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海綿技術支撐單位,引入專業團隊入駐遂寧。同時,遂寧與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宜水環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企業等開展政校、政企的深度合作。

  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只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剃頭挑子一頭熱」。遂寧充分激發企業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要求城市建設開發業主自覺按照管控要求落實海綿建設工程措施。同時,通過廣泛的動員,群眾也逐漸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角,市民由「聽海綿」「看海綿」「談海綿」,逐步過渡到「接受海綿」「支持海綿」「主動海綿」,積極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形成了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圍。

  圍繞海綿城市建設,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街道社區裡的群眾,遂寧形成了整體的聚合力。同時,也加快制定一系列保障性制度,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支撐。

  立法層面,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遂寧市城市管理條例》中明確,市、縣(區)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海綿城市建設規範的要求,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

  規劃層面,遂寧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編制《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5-2030年)》,主要包括自然生態空間格局、海綿城市建設分區,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四大系統規劃,構建起科學完善的規劃引領體系。

  制度層面,圍繞海綿城市建設,遂寧市已先後制定了包括組織機制保障類、投融資政策及資金使用管理類、規劃建設管控類、績效考核類、配套辦法措施類等5大類30個細分領域的規範性文件。

  創新探索

  用「小」「巧」「省」的本土技術解決大問題

  海綿城市到底怎麼建?2015年至2017年,遂寧先後經歷了由「為海綿而海綿」到以問題為導向實施全功能海綿城市建設的循序過渡。

  遂寧市住建局總工程師唐靜還記得,剛開始,海綿城市建設場地裡,有從北方運來的透水磚,有從沿海運來的蓄水模塊。「增加了建設成本,還影響工期。」

  更棘手的是本地技術荒。試點之初,從規劃設計到現場施工作業,很多環節只能從外地請技術及施工人員。而在實踐過程中,遂寧發現高大上的設計方案、高精尖的設備設施,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

  遂寧開始有計劃地培養本地技術人才。一方面,牽手國家級建設單位,邀請專業團隊常駐遂寧「手把手」指導;另一方面,分批次派出多個本地技術團隊,到高校集中培訓,到其他城市參觀學習。3年試點時間,遂寧培養了一大批本地技術人才,多個精巧的創新工藝得以運用。

  東平大道是遂寧河東新區路網中的骨幹道路,也是新區高標準建設的一條景觀大道。依照外地專業設計機構提供的改造方案,4公裡道路工程預算達1700萬元。

  會同專業施工團隊進行本地化的再設計,遵循「微創」改造思路,東平大道最終被切分為24個小段,分段設計改造方案。在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前提下,東平大道項目最終只用了700萬元。

  放棄大拆大建,通過本地化的技術攻關,在「小」「巧」「省」上下功夫,創新出道路雨水口「微創」改造、邊帶透水及整體透水道路改造、卓筒井工藝(鹽滷鑽井技術)海綿化、碎石蓄水等一系列技術,通過技術創新「摳」每一處細節的成本。遂寧市住建局副局長王明華說,通過對本地技術團隊的改造,靈活運用傳統工藝和本地材料,也能實現「海綿」的效果。目前,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全部材料基本來自川渝兩地,材料本地化供應率達70%以上。

  「開源節流,不燒錢,不補貼」是遂寧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始終堅持的原則。

  堅持多元投入,實現資金保障。發揮中央補助資金12億元和省獎勵資金6300多萬元的撬動效應,遂寧市採取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共計引入超過百億元的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在實施過程中,遂寧建立起績效考核按效付費、投資回報彈性費率機制,實現了政府與社會資本風險分擔、收益共享。

  民生為要

  群眾的滿意度是檢驗海綿城市建設成效的標尺

  在遂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內,位於涪江右岸的老舊城區總面積約2.4平方公裡,是當地人口密度大的區域。

  民生為要,始終是遂寧市決策者的優先考量:「群眾的滿意度是檢驗海綿城市建設成效的最終標尺,也是唯一標尺。」

  為慶祝小區海綿項目改造完成,一場壩壩宴在遂寧市老城區復豐巷小區擺開。在社區業委會主任王澤富的印象中,這樣熱鬧的聚餐還是第一次。

  復豐巷是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開放式小區,地勢低洼,雨汙混流。遂寧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在復豐巷地下鋪設全新的排水管網和蓄水裝置,實現雨汙分流和蓄水調節,路面上鋪裝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現在下雨出門都不溼腳了。」復豐巷的居民們看到了變化。

  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初期,遂寧實施了部分內澇整治項目,由於系統思維不夠,僅重視了功能,忽略了地面的景觀和小區環境的系統化考量,導致群眾滿意度不高。

  從2016年開始,遂寧調整了思路,制定出小區海綿改造的2.0版本,明確海綿進小區堅持問題導向,不僅做內澇治理、雨汙分流、徑流控制等海綿內容,而且同時解決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注的道路破損、停車難、環境差等問題,既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海綿目標,又實現「路平、燈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標,深受群眾好評。

  目前,遂寧正在結合「城市雙修」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老舊小區的改造模式也已升級換代為最新的5.0版本——以問題為導向,實施綜合改造。

  民生投入持續不斷,未來5年,遂寧市計劃投入30多億元,分年度、分片區完成試點區域外老城區6平方公裡範圍內從屋簷到立面、從地面到地下的立體式綜合改造。今年7月,0.6平方公裡的鎮江寺片區已率先啟動綜合改造,計劃總投資近4.6億元。

  遂寧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微發明」

  雨水口「微創」改造技術

  針對不宜整體海綿改造的道路,遂寧採用微創方式實施改造,即在不破路面、不斷交通前提下,結合道路人行道、綠化帶等空間實施海綿改造,節約工程造價及工期達70%以上。該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

  對既有雨水口實施「微創」改造,雨水通過改造後的雨水口先進入碎石滲透帶、下沉式綠地等消納設施,超過設計降雨量時再溢流進入市政管網,由此實現徑流控制。

  次新小區低影響改造技術

  針對環境及設施設備較好的小區,或配建有地下車庫、改造空間受限的小區,遂寧主要採取雨水斷接、場內豎向微調等方式,將小區雨水引入周邊開敞空間進行消納,由此避免了重複建設,減少了施工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邊帶透水道路改造技術

  針對車行量較大的幹道,遂寧探索出邊帶透水混凝土道路技術。海綿改造與道路修復一併完成,將雨水引入道路邊帶,有效解決路面積水問題。該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

  通過在機動車道與人行道相接處設置1米寬的透水混凝土邊帶,邊帶外側再設置導水槽,人行道下建設碎石下滲帶,機動車道上透水混凝土和人行道下碎石下滲帶與開孔路沿石連接,由此實現機動車道雨水通過地面坡度排至透水邊帶,利用開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滲帶。

  快滲地區的滲透鋪裝技術

  傳統的建築屋面及道路廣場均為不透水下墊面,由此雨水被阻隔在可滲透土層之外。遂寧的做法主要集中在透水路面,摸索出「透水混凝土+碎石滲透帶」技術。雨水經透水混凝土路面、碎石滲透帶逐層下滲,直至深層土壤,從而實現對地表徑流的有效控制和汙染的削減,最終達到小雨不積水的效果,提高了居民雨天出行的舒適度、安全度。

  「卓筒井工藝」的海綿化應用

  遂寧仿照本地傳統卓筒井取滷工藝,創新探索出一種促滲工藝。通過滲透井將碎石、鋼帶波紋管等人工小海綿與地下天然砂卵石層大海綿有效連通,實現初期雨水淨化、地下水源涵養的目的。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點讚遂寧海綿城市建設成效
    像海綿一樣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有辦法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尤其是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位於涪江中遊的四川省遂寧市就是會「呼吸」的城市。遂寧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市,25.8平方公裡試點區已全部完成新建、改造,35個排水分區全部完工。
  • 第二批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城市2016最全盤點
    2016年末將至,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及各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如火如荼。那麼:各試點城市3年建設計劃及完成情況如何?各試點城市有哪些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各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中的PPP項目進度如何?
  • 媒體五問「海綿城市」建設 如何讓城市不再看海
    而在日前的長江洪水中,武漢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之一,還是未完全消化大雨漫灌的「洗禮」,一遇暴雨城市就「看海」的景象仍有上演。城市與水該如何和平共處?中國城市陷入的「治水方式」之困境又該如何解開?相關專家給出的答案是以「源頭治理」的新思路建造海綿城市。日前,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發布,通州也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將著力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
  • 河南汝州紮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河南汝州紮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20-07-1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省有了海綿城市建設「專業隊」
    本報訊(記者郭戈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秦川)12月12日,在鶴壁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鶴壁投資集團發起成立的河南海綿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旨在整合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規劃、設計、施工、海綿產品生產等全方位、全鏈條力量,立足鶴壁、面向全省、輻射華北,為各地提供全方位海綿城市建設支持
  • 試點項目效果良好!哈爾濱海綿城市建設獲住建部專家肯定
    ZAKER 哈爾濱 記者 張磊近三年,通過科學、合理的建設和治理,哈市群力健康生態園、江北文化中心、偉盛綠色建築大廈等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取得良好效果,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也有了成效。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住建部專家組日前檢查了哈市海綿城市建設與規劃情況,並予以肯定。
  • 哈爾濱:海綿城市建設缺不得,慢不得
    什麼是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設、建築、道路、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早在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從此,海綿城市步入了人們關注的視野。 2015年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 海綿城市建設走過五年推進得怎麼樣了?
    局部建設成效顯著但不足以覆蓋整體我國於2015年、2016年分兩次確定了首批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經過近5年的建設,這些試點城市是否有底氣面對即將到來的「小考」?對此,北京市水務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城市內澇的治理涉及城市管道建設、雨洪排水等很多方面,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一項治理手段,本身也是系統工程,不是一個5年計劃就能輕鬆實現的。「我們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
  • 車生泉:海綿城市背景下城市綠地建設
    我的演講題目是海綿城市背景下城市綠地建設與管理的思考,我們知道海綿城市實施的落腳點主要是落在綠化和綠地這個體系裡,海綿城市的發展實施過程中,很多相關的部門和利益相關方有很多爭議,比如說我們園林部門,覺得我們不能承擔城市所有海綿雨水排放或者是治理的功能,因為園林還有很多的景觀、生態、社會文化的東西。我們看一下聯合國公布的《巴黎協定》就提出,水的建設是低碳建設一個非常核心的內容之一。
  • 天津生態城如何破解濱海鹽鹼區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瓶頸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業內此前普遍認為,在濱海鹽鹼區域建設海綿城市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生物滯留設施等常規海綿設施不適宜建設,雨水收集和利用受到很大限制,城市綠化層面的鹽鹼區原土綠化技術一直是世界難題……而這正是天津生態城建設海綿城市面臨的現實挑戰。
  • 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表彰大會舉行
    央廣網西安12月17日消息(記者舒隆煥)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表彰大會暨創新實踐成果分享論壇12月16日在灃西新城總部經濟園舉行,30個先進集體、51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據介紹,作為全國首批、西北唯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五年來,灃西新城以生態空間確定城市框架,以開放空間確定城市格局,把綠色、集約、智能、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設進程中。
  • 治理黑臭水體 建設海綿城市
    28日舉辦的「城市水環境治理論壇」是「城建大講堂」今年舉辦的第二場主題論壇,由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長沙市城市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主辦,長沙市城市建設科學研究院(前期研究中心)、長沙市城區排水事務中心、長沙市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
  • 臺灣TVBS電視臺採訪錄製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題節目
    2015年,作為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的濟南市堅持「治汙、治河、治洪、治水、治景、治髒」六位一體的系統性規模化推進戰略,進一步深化海綿城市建設。截止目前,已經建成39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完成43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程項目,實現「地下水銀行」的存貸循環,形成生態環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海綿城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 上海各區海綿城市建設大解析
    你知道什麼是「海綿城市」嗎?你知道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之魚」周邊道路等都是海綿城市改造案例嗎? 市住建委說,目前,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中。徐匯區雲錦路跑道公園、長寧區蘇州河慢行步道、虹口區虹灣綠地……16個區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嘗試。
  • 寶安2020年新建海綿城市建設面積14.78平方公裡
    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初見成效2016年12月,寶安區成立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印發了《寶安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7-2030)》《寶安區海綿城市試點詳細規劃(2016-2030)》等規劃,逐步完善了海綿頂層規劃體系,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規劃指引。
  • 寶安海綿城市建設面積佔建成區近三成
    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初見成效 2016年12月,寶安區成立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編制印發了《寶安區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7-2030)》《寶安區海綿城市試點詳細規劃(2016-2030)》等規劃,逐步完善了海綿頂層規劃體系,為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規劃指引。
  • 市水務局以「七全」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本屆高交會緊扣經濟發展大勢,在節能環保展中策劃、重磅推出"水務高新技術主題展",挖掘治水亮點以科技助推深圳水環境治理破難題、上臺階、提檔次。 記者獲悉,海綿城市也是今年高交會舞臺上的亮點之一,深圳市每年投入超 5 億元獎勵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 紹興透水混凝土廠家、海綿城市建設單位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行海綿城市建設,我們紹興是的透水混凝土項目也隨之增多,那我們紹興有沒有透水混凝土廠家、海綿城市建設單位呢?有的!向您推薦——江蘇光大生態 專業透水混凝土材料生產廠家、施工單位 義烏分倉就近發貨加快海綿城市建設 引領生態發展方向 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引領綠色發展方向。既能減少初期雨水汙染、降低內澇風險,也能保護水生態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
  • 武漢實現全市建成區2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
    武漢市25日舉行新聞發布,介紹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新華網連迅攝新華網武漢12月25日電(連迅)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馮國強25日表示,至今年底武漢市優先完成內澇和水環境問題突出片區海綿改造面積179平方公裡,實現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20%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2015年4月,武漢市成為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 【區縣解讀】墊江建設人水和諧海綿城市
    在城鎮化進程中,水是一個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缺水喊渴和暴雨內澇並存。如何解決城市「缺水內澇水髒」的難題?建設「海綿城市」是最好的答案。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是淨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裡子」工程。 讓城市回歸自然,墊江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既拿起了「面子」更拿起了「裡子」,開始從過去的「重地上,輕地下」向「要地上,更要地下」的方向轉變,建設起一座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