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又拖,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晚一點的蘋果秋季發布會終於要來了。
昨天晚上,蘋果官網放出了將在9月15號上午10點(北京時間16號凌晨1點)召開發布會的消息。
中國果粉紛紛表示,來吧,我的肝和我腎都準備好了。
1. 到底有沒有iPhone12?
這是蘋果今年的第2場發布會。
3月的春季發布會上,蘋果發布了包括iPad Pro、MacBook Air以及Mac mini在內的幾款產品,同時更新了Apple Watch全新配色的錶帶等配件類產品。
沒有iPhone12。
而此次的秋季發布會,據傳將是發布產品最多的一次發布會。
除了Apple Watch 6、iPad2020,還有可能發布頭戴式耳機Airpods Studio。
以為胎死腹中的無線充電座AirPower竟然起死回生,或是這一屆發布會的最大亮點。
17年9月,iPhoneX面世,成為了蘋果家族第一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發布會上,蘋果同時發布了無線充電座AirPower。然而,發布是發布了,這個產品由於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標準,從來沒有拿出來賣過。
蘋果對AirPower預期的標準,是只要放上,不管放在什麼位置,都能充上電。而且只能放的下,放多少設備都可以同時充電。
同時,AirPower還搭載了A系列晶片,可以和在充電的設備實現互聯。蘋果給出的概念是,當收到同一條消息的時候,AirPower會選擇正在充電的設備裡面,電量最多的那一個設備來顯示出這個信息。
據說AirPower為了滿足同時充多臺設備,尤其是無線充電功能採用私有協議的Apple Watch,需要非常大的電流,所以遲遲無法解決發熱的問題。
雖然蘋果和安卓陣營的品牌都在向無線充電領域發力,但努力想要實現智能與充電並存的蘋果,顯然和大部隊走散了。
安卓陣營普遍覺得,還是充電快比較實在。
小米10系列在年初發布了30W無線快充,OPPO Ace2緊跟其後把無線充功率提升到了40W。下半年,小米再發力,小米10至尊紀念版,直接把無線充功率拉到了50W,40分鐘就能充滿一部手機。
蘋果在續航能力和充電速度上一直是短板,在國產手機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已成常態的情況下,手機電量低於50%似乎只能引起蘋果用戶的恐慌了。
不過蘋果要求無線充電座也要「智能」,很符合它的一貫風格。
從智能音箱開始,蘋果的配件,似乎都是為了能跟其他蘋果設備互聯而出,所以重點都放在了如何最大化現有其他設備用戶的體驗,而並沒有將沒有iPhone的用戶放在眼裡。
說到這你可能沒有發現,這次發布會,可能還是沒有iPhone12。
雖然iphone12年初就傳今年會面世,加上春季發布會上沒有推出,大家覺得那這次肯定沒跑了吧。
不過有民間IT大神分析了蘋果放在Youtube上的預熱視頻的元數據,其中出現的關鍵字有 「Apple Watch」, 「Series 6(應該是指6代Apple Watch)」, 「iPad Air」,「Apple TV」等,雖然iPhone出現了,但是沒有12。
因此很多人認為這場發布會的主角還是Apple watch和iPad。
那iPhone12今年就要放鴿子了嗎?也不是,推測9月沒有新iPhone的人同時也提出,蘋果可能會在10月辦一場專門發布iPhone12的發布會。
不過就算iphone12發布,是否是一支5G手機,目前也是未知。
5G基帶問題是蘋果的硬傷,雖然蘋果很早就開始了5G布局,但一直未有實質性突破。蘋果自研5G基帶的進展程度是個迷。
但是通過蘋果最終選擇回頭去找已經「絕交」了的高通,再三協商獲得了高通5G基帶採購協議來看,自研大概是遙遙無期了。
蘋果一定也知道,再不出5G手機,蛋糕全讓別人吃光了。可是和前兩年的AirPower一樣,達不到標準,實在沒臉見果粉。
有人推測,蘋果可能為了實現在今年推出iPhone12的諾言,先推出一款不是5G版的iPhone12,然後接著拖。
此時,中國首款5G手機面世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了。同時,華為不僅研發成功了SoC 5G晶片 - 麒麟990 5G,而且早已大規模的投入了商用。
高通現有的商用最強5G晶片驍龍865,坊間稱為外掛晶片,搭載外掛晶片的5G手機,和搭載麒麟的5G手相比,更像是上一代的產品了。
2. 蘋果、美股、美聯儲,都很難
進入8月後,美股科技股一路瘋漲,泡沫過高隨時可能破裂的傳聞不斷。
果然,9月一來,就跌了。
9月1日至今的5個交易日,蘋果累計跌了12.57%。股價一夜回到了8月10號左右的水平。
蘋果在8月漲出的6385億美元市值,9月剛過了一周,就還回去了4633億美元。單單在9月4日的一天裡,蘋果的市值就蒸發掉了一個耐克。
8月美股狂歡的時候我們才剛剛討論了這次科技股瘋漲和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出了投資FAAMG的避險心理。
包括在美國公布二季度GDP創上世紀40年代以來最大降幅之後,二季度業績超預期的科技巨頭們逆勢上漲,把大市穩穩的託住了。
當時得出的結論是,美聯儲撤退之時,就是美股崩盤之日。可是由於美聯儲很快公布了平衡通脹目標,暗示會繼續放水,因此大家都以為美股還會在高位多站一會。
但是等到8月過完,大家發現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
美聯儲在3月到6月的3個月間瘋狂印鈔3萬億美元,過山車爬坡式擴表。但是到了7、8月,卻沒有什麼明顯的放寬,反而是收緊了小小。
看來股市和美元總有一個要撐不住了的情況下,美聯儲選擇了美元。
兩難的美聯儲和肉眼可見越來越差的美國宏觀經濟,讓FAAMG的避險屬性出現了反噬。
揣測散戶的邏輯,如果說在一般的壞情況下,可以選擇科技巨頭來躲一躲,那當科技巨頭開始有點不行了的時候,那一定意味著大大的壞情況。
所以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大量資產抱著「管他去哪,跑就完了」的心態棄FAAMG而去。
除了美股整體的去泡沫,或者說只是回調,蘋果自己也多少有點責任。
由於最近中美關係緊張,一部分人抵制蘋果呼聲不斷,一部分人因為不確定是不是哪天iPhone就不讓用微信了而隱隱的擔憂。
不過有意思的是,對蘋果的抵制統統集中在了iPhone上面。iPad和Mac在民族情緒的表達中不配擁有姓名。
這個問題也直觀地顯示在了蘋果的財報裡。
雖然iPhone的銷售額是當之無愧的臺柱子,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3-6月的3個月中,iPhone全球淨銷售額僅有2%的增長,可是在此期間Mac銷售額增長了22%,iPad銷售額更是增長了31%。
大中華區市場上,iPhone銷售額不升反降,全靠iPad和服務收入的增加,才勉強實現了2%的增長。
雖然在財報中,蘋果說美元指數高企對2020上半年大中華區的淨銷售額產生了不利影響。但是影響的只有iPhone,iPad還是照買。
可能的原因是網課和網絡會議,製造了許多買一個或者換一個平板/筆記本電腦的需求。但居家打遊戲的人那麼多,沒有產生換手機的需求,多少也有點說不過去。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雖說iPhone毫無疑問是蘋果的臺柱子,但比起iPhone,iPad和Mac目前並沒有能令果粉心甘情願「退圈」的競品。
可是iPhone的競品已經站起來了。
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名排行中,華為排在第一,三星緊跟其後,蘋果與它們差距有點大,而與排在第4的小米的差距反而沒有那麼大。
雖然蘋果是所有智慧型手機中唯一出現了出貨量上漲的品牌,但這完全是因為發布了3299元起的iPhoneSE,同時頻繁的打折促銷。
結語
曾經的行業領袖,不得不開始考慮薄利多銷,實在有點唏噓。
無獨有偶,蘋果的股票也選擇了「薄利多銷」。7月30日,蘋果宣布1:4拆股,以擴大投資者基礎。
無獨有偶,特斯拉也在8月完成了1:5拆股。
美股領頭羊FAAMGT中,拆了股的蘋果和特斯拉在9月跌的最慘。
9月1日至今,蘋果累跌12.57%,特斯拉累跌超過33%。其他幾家科技巨頭雖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累計跌幅都在10%以內。
看來不管是產品還是股票,薄利多銷都不符合蘋果的「人設」。
疫情給iPad和Mac帶來需求增長的同時,也殘忍的暴露了iPhone越來越賣不出的現實。
再不把5G手機做出來,蘋果在規模最大的中國市場,甚至在華為已經高度滲透的歐洲市場上,路都會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