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以太坊,國產公鏈也有DeFi項目

2020-08-29 區塊鏈鋼鐵俠


今年最火的概念是DeFi,從開年火到了現在,從國外火到了國內。


我估計很多玩家看了看,會很容易發現DeFi基本上都是外國人的玩物,項目也都是外國人的項目,去中心化交易所也都是老外的,什麼有的沒的協議也都是老外的。


難道就沒有國產的好東西嗎?當然還是有的。


筆者今天就與大家聊聊國產公鏈維基鏈作為國內DeFi龍頭所做的一些突破和努力。


首先還是跟各位讀者聊聊什麼是金融?金融的本質就是讓資本流通起來,讓錢到需要它們的地方去。


這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元素就是借貸,可以說貨幣的借貸是金融服務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銀行」是現代金融的基礎設施,因為他們掌管著貨幣的發行、流通與儲存。


這其實也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核心,如何通過公鏈作為基礎設施的智能合約,來嘗試取代掉本來應該由中心化機構提供的服務。


維基鏈團隊並不認為維基鏈是下一個以太坊,而是另外一種更好的DeFi平臺。目前雖然以太坊把這個故事講的最好,但是大家都想往「更好的以太坊」發展的方向本身就錯了,正確的方向應該是「更好的去中心化金融平臺」,應該是「讓更多普通人能夠享受到最好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


總之,他們認為維基鏈將能夠比以太坊更適合DeFi生態。


那麼作為國產公鏈DeFi的先行者,維基鏈與WGRT又在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讓他們有這樣的底氣認為自己是」國產龍頭「呢?


筆者總結了下,一共有這麼幾點值得好好聊聊的:


1,領先於其他公鏈的布局。


維基鏈在defi今年defi熱潮之前較早時間就開始了defi布局,並且一直專注於defi。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2,借貸總量與增長十分可觀:



3,具有真實應用場景。


維基鏈跟華通證券券商合作,鏈上的穩定幣WUSD可用於港股打新,對於很多用戶來講,這其實是個不錯的使用場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許多用戶的特定需求。


4,技術強大支撐。


維基鏈升級到3.0之後,性能大幅提升。一個最大的技術升級就是開始支持跨鏈了:



除此之外還有多樣技術升級,如TPS提高到了4500等等。


基礎設施強大且完善,是作為一個更好的defi平臺不可或缺的本質。


5,一體化經濟模型


這裡的一體化表述為一體化DeFi -- 一站式去中心化金融服務。


這其實是相對於比較分散的以太坊DeFi生態來說的,這點後續會著重說到。


6,生態是可持續的,真實的DeFi。


今年實在有太多為了蹭熱點而強行defi的公鏈與項目。


但是維基鏈的確是實打實有鏈上數據和鏈上業務可查的defi公鏈,這點著實難能可貴。


那麼說到維基鏈的DeFi生態,就必須得提WGRT,它又是什麼呢?


其實看這張圖就很好理解了:



一個生態系統裡,需要有基礎,有流通,有治理。


以太坊上把這些角色都由相互獨立的項目來承擔,維基鏈則選擇了一體化服務。


金融源於借貸,這是最基礎的理論知識,生態中流通的貨幣(穩定幣)更是源於抵押借貸,維基鏈裡的「通貨」名為WUSD,而負責整個生態治理的,則為WGRT。


維基鏈CEO高航的解釋很簡潔明了:「治理幣 WGRT 就是這個金融經濟體裡面央行的股東。借貸系統平時所收取的利息和一部分罰金都會回購 WGRT 進行銷毀,相當於變相地給持幣人進行分紅。以後,維基鏈打造的一系列的 DeFi 產品,都會圍繞著 WUSD 的貨幣系統,而貨幣系統的受益人就是 WGRT 治理幣的持有者。」


在一個去中心化金融生態裡,社區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當維基鏈生態有規模較大的WUSD的穩定幣生態的前提下,WGRT的存在就很重要。


而且WGRT是通縮型代幣,解釋起來挺複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官網等渠道獲取更多的相關信息,如果你懶得去了解更多的話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就夠了:只要WUSD穩定運行且規模越來越大,那麼WGRT就將會不斷通縮,流通量越來越少。


再說回到WGRT與維基鏈的關係,因為它是一個單獨出來的幣,很多人可能就會有疑問,那麼這個幣是不是可以看成一條新鏈呢?也就是它會不會無法給維基鏈這條基礎公鏈賦能呢?


筆者覺得不會的。WGRT目前與維基鏈的關係就相當於是MakerDAO被以太坊給收購了,形成一體的感覺。


雖然幣本身價值是分開的,但是仍然是相互賦能的。


相比於其他公鏈的DeFi系統,維基鏈將穩定幣WUSD、治理幣WGRT與底層公鏈主網幣WICC一體化,也能使得整體生態運行更加平穩。


總之,WGRT作為去中心化生態最重要的角色--社區的代幣,在這個生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並且有著一體化生態加持,隨著整體技術的發展,業務的突破,與以太坊上項目各自為政不同,WGRT的持有者是一直享受生態發展的紅利,比如維基鏈技術升級後大力支持跨鏈,那麼僅BTC抵押就能使得整個抵押量提升很多倍。


而抵押量提升了,對應的手續費,利息也會增加。那WGRT就通縮的更快,價值也就隨之上升,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相互賦能的。


所以我們可以期望WGRT將會在DeFi浪潮中繼續乘風破浪,實現更高的價值,並且賦予維基鏈生態更高的價值。


最後分享一個事情,就是維基鏈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會上線一款合成資產交易類產品Wayki-X,這個產品可以讓用戶交易全球的各類有價資產,讓一部分用戶對WUSD產生真正的需求。在Wayki-X之後,還會完善理財,以及鏈外資產發布和投資,自動做市商等協議。


維基鏈近期的目標是在2021年前完成DeFi的基本生態閉環,讓資產在其中充分流動,用戶可以在維基鏈上真正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務。


值得多多關注。


轉載自區塊鏈威廉頭條,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國產公鏈DeFi困局
    量子鏈(QTUM)布局以太坊虛擬機(EMV),準備打通與以太坊的連結;公信寶(GXChain)通過跨鏈橋接以太坊,GXC已入駐Uniswap。小蟻(NEO)則在自建生態,基於 NEO的DeFi應用Flamingo 預計近期將上線。持續入局DeFi的還有本體(ONT)以及IOST等公鏈網絡。
  • BM發聲,孫宇晨入場,國產公鏈集體進軍DeFi
    ,卻在近期搖身一變,成為了所謂的「國產DeFi項目」。據一本區塊鏈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至少20個國產公鏈項目推出了DeFi相關產品,或宣布將進軍DeFi生態。DeFi已經成為幾乎所有國產公鏈項目的共同追求。
  • DeFi「走出」以太坊?
    在此之前還沒有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波卡鏈上推出,SushiSwap很可能將成為兼容以太坊和波卡的DEX先行者。除了SushiSwap,波卡和以太坊鏈上陸續出現跨鏈DeFi項目。這些項目的出現,不斷拓展DeFi的市場邊界。
  • 盤點以太坊上的201個DeFi項目
    在本文中,我們列出了219個DeFi項目,這些項目囊括了錢包、借貸、儲蓄、穩定幣、DEX、基礎設施、分析工具等各個領域。其中有201個DeFi建立在以太坊上。
  • 國產強勢DeFi龍頭崛起,對標以太坊
    (1)獨立公鏈為基礎目前,大多數DeFi項目都是建立在以太坊的基礎之上,比如MakerDao、Compound、Aave等。這些DeFi項目共同面臨三個問題:①以太坊上的DeFi都是由各種協議拼接而成,由於兼容性等問題會導致安全漏洞。
  • 通過以太坊的走勢,預測一下未來哪些幣種很有前途
    根據messari研究員公布的數據,目前,以太上面ERC-20代幣的市值已經接近以太坊鏈上加密資產總市值的差不多50%:最底下深色塊是以太,其他顏色是不同類型的其他erc20代幣。我們來看下以太上面defi的發展情況:根據@藍狐筆記的數據,以太坊上的defi,年初共9萬用戶,而現在已經有17.8萬DeFi用戶,途中藍色就是以太上用戶的增長曲線。作為以太上現在除了資金盤、穩定幣以外真正的最大用戶應用,defi今年以來的發展非常迅猛。
  • 進擊的以太坊2.0
    進擊的以太坊2.02013年底,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首次發表以太坊白皮書。2015年,以太坊正式發布。7月以來,以太坊漲幅超過70%8月18日,以太坊升至近兩年內最高位445 USDT。
  • 歐科雲鏈OKLink行業觀察:被DeFi吞噬的以太坊
    近日,隨著DeFi用例驟增,以太坊又要被佔滿了。據歐科雲鏈OKLink統計,以太坊全網未確認交易維持在14萬筆以上,並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以太坊網絡利用率目前已超過96%,創歷史新高。由於以太坊網絡利用率不足,導致區塊鏈網絡擁堵,運行速度急劇下降。
  • ConsenSys推出DeFi合規服務 將監視28萬種以太坊資產
    6月9日消息,以太坊企業ConsenSys正推出一項名為Codefi Compliance的合規服務,以幫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方分析有關28萬種以太坊代幣的交易活動。Codefi Compliance認為,其競爭優勢在於專注於以太坊生態的資產(包括DAI和Tether等穩定幣)。據ConsenSys表示,Codefi Compliance可處理以太坊平臺上發行的28萬種不同的數字資產,包括符合ERC20、ERC721、ERC179以及ERC777標準的代幣。
  • 被DeFi吞噬的以太坊
    近日,隨著 DeFi 用例驟增,以太坊又要被佔滿了。據歐科雲鏈OKLink統計,以太坊全網未確認交易維持在14萬筆以上,並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以太坊網絡利用率目前已超過96%,創歷史新高。由於以太坊網絡利用率不足,導致區塊鏈網絡擁堵,運行速度急劇下降。
  • BM發聲,國產公鏈集體進軍DeFi
    DeFi 生態集聚的以太坊,佔盡市場紅利。而其他公鏈項目,也開始摩拳擦掌。從海外的 EOS,到國內的波場、本體、NEO,公鏈項目集體進軍 DeFi,不願放過這片火熱的市場。那些曾經炒作「區塊鏈遊戲」「區塊鏈博彩」的低質項目,也紛紛開始鼓吹 DeFi,甚至搖身一變,自稱「國產 DeFi 龍頭」。
  • 一文了解以太坊跨鏈DeFi項目RenVM的工作原理
    WBTC 的運作流程是:符合資格的實體將 BTC 交由中心化託管方 BitGo ,BitGo 將這筆 BTC 存入冷錢包中,並根據錢包的餘額增長情況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1:1 鑄造代表 BTC 的 ERC20 代幣(即,WBTC)。賣家會在公開市場上出售這些 WBTC 。總的來說,BitGo 將收到的 BTC 存儲起來,並在以太坊區塊鏈上 1:1 鑄造 WBTC 。
  • 發達的以太坊生態與發展中的其他公鏈丨新DeFi熱潮的轉折點
    以太坊上擁有越來越非常繁榮的DAPP生態,頂級項目必然先基於以太坊來做,以後一個項目本身也會延伸到其他公鏈上,當然更會有更多的其他公鏈模仿以太坊上火爆的項目。如果把以太坊比作最發達國家,那麼就有較發達國家,也有四小龍、有發展中國家,還有貧困國家。
  • DeFi困陷以太坊
    儘管多有怨言,但DeFi仍然離不開以太坊。defiprime數據顯示,在 242 個DeFi項目裡,有197個DeFi部署在以太坊上,而EOS和Bitcoin分別只有 22、23 個DeFi。以太坊上最火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在過去一個月內手續費超過 700 萬美元。 DeFi的火爆引起了以太坊開發者的警覺。 「高昂的Gas費是鏈上治理系統的一個嚴重威脅,尤其是那些優化不良的體系。」
  • Layer 2方案——DeFi可能不會從以太坊上遷徙出去了
    以太坊之外的各大小公鏈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承載從以太坊上溢出的DeFi,並由此實現彎道超車——畢竟以太坊上的DeFi體驗飽受詬病,並且以太坊2.0沒個兩三年根本實現不了。不過現在回頭來看,DeFi都開始有退潮的跡象了,以太坊依舊佔據了DeFi世界的絕大部分版圖。
  • DeFi逃不出以太坊
    高昂的手續費、擁堵的網絡、牴觸的開發者……以太坊上的當紅炸子雞DeFi仿佛時時在勸退開發者和用戶。 儘管多有怨言,但DeFi仍然離不開以太坊。defiprime數據顯示,在 242 個DeFi項目裡,有197個DeFi部署在以太坊上,而EOS和Bitcoin分別只有 22、23 個DeFi。
  • 不止以太坊 條條大路通DeFi
    但問題是,以太坊容量局限性正在阻礙 DeFi 發展,加上擴容速度不盡如人意,加密社區開始發現一些 DeFi 項目似乎想要「逃離」以太坊。不可否認,隨著 DeFi 受歡迎程度的提高,以太坊上的鏈上活動也在增長,這種情況會讓以太坊交易處理速度變得越來越慢,而且似乎在短期內很難獲得改善。
  • Filecoin加速器項目啟動:加速在以太坊和DeFi生態系統中採用
    8月4日,Filecoin官方發推稱,加速器項目Filecoin Launchpad將於9月21日正式推出。據悉,該項目是由Protocol Labs和ConsenSys Labs推出。旨在加速在以太坊和DeFi生態系統中採用Filecoin。此前消息,Filecoin Launchpad已開放申請,申請截至8月21日。
  • 為什麼說以太坊的DeFi生態才是王者
    何一對幣安智能鏈抱有很大的期望,並說希望幣安智能鏈最終能在生態上超過以太坊的DeFi。對此何一給出了兩個理由:第一個是智能鏈的性能要強過以太坊很多;第二是智能鏈的費用要比以太坊低很多,同時體驗要比以太坊好很多。
  • 在以太坊上發行比特幣,真的有助於DeFi嗎?
    魯索解釋說,以太坊設計得「更加具有靈活性」,因此代幣化協議能夠「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比特幣在「以抗審查的方式、無需信任地進行價值轉移」方面做的非常好。這些項目被稱為「跨鏈發行的比特幣」,可以讓用戶在以太坊 DeFi 生態系統中進行交易時,使用比特幣計價。例如,不使用以太幣(以太坊的原生代幣)來進行借貸或賺取利息,而是使用「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