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受強降雨影響,今年已有30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目前南方洪澇災害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據應急管理部6月28日消息,6月以來廣西、貴州、湖南等13省區市已有1216萬人受災,78人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257億元。
今年入汛以來全國下了多少雨?目前國內洪澇災情如何?未來幾天哪些地方還會有強降雨?防汛形勢如何?新京報記者梳理七個相關問題,詳解入汛以來國內汛情。
追問1:目前南方洪澇災情如何?
據應急管理部6月28日消息,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共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區市1216萬人次受災,78人死亡和失蹤,72.9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257億元。
當前,我國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防汛抗洪搶險救災處於關鍵階段。6月2日以來,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了31天暴雨預警。6月20日至7月1日,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密集發布了10次山洪災害氣象預警。
受降雨影響,國內多條河流近期持續出現超警戒水位,記者7月2日從水利部了解到,今年已有30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此外,受長江上遊幹流來水及庫區降雨影響,三峽水庫7月2日10時入庫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6月30日介紹,今年我國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過程多、水量大。
今年汛期以來南方汛情集中,超警河流多。全國發生超警以上洪水的河流較常年同期偏多4成。尤其6月全國共計25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佔全部超警河流的92%,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慶、安徽等地。
其中,重慶綦江,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梭磨河等發生超歷史洪水,洪水重現期均超過50年一遇。受暴雨洪水影響,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一些地區水利工程設施受損。
追問2:入汛以來全國下了多少雨?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7月3日介紹,入汛以來(截至6月30日),全國平均降雨量為22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6%。其中,6月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1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5%,南方地區平均降雨量為226.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4%。降雨時間空間分布極為不均,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持續性強降雨過程,遭遇較為極端的暴雨天氣。
2020年6月多地降雨量較歷史同期、常年同期偏多。東北中北部、西北東南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西南東部及廣西東北部、西藏中部等地降水普遍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黑龍江東部、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偏多1~2倍。湖北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江蘇、黑龍江均為歷史同期次多,安徽為第三多。
入汛以來,南方暴雨過程頻發,共出現12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特別是6月以來,南方地區接近60%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從6月2日開始,南方強降雨帶一直持續,中央氣象臺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
王志華介紹,今年汛期以來降雨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降雨強度大,極端性強。另外,強對流天氣頻發,災害影響重。
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全國氣象部門通過各種渠道累計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4.3萬餘條,其中,暴雨、雷電的預警信息發布數量均比過去三年同期增加43%左右。入汛以來各地已聯合發布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超過1100期。
追問3:今年降雨偏多原因是什麼?
今年6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持續偏強,西北太平洋對流層低層盛行異常反氣旋風場,副高西側引導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輸送明顯偏強,為南方地區持續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
其次,6月上旬副高脊線位置偏北,華南和江南地區水汽輻合偏強,造成6月上旬華南和江南地區的極端降水。
6月中旬以後,副高明顯北抬,脊線位置南北擺動(脊線位置是影響雨帶位置的關鍵因素),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盛行西南風氣流,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使得冷暖氣團在我國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交匯,形成持續性強降水,降水明顯偏多。
追問4:針對汛情採取了哪些措施?
受長江上遊幹流來水及庫區降雨影響,三峽水庫7月2日10時入庫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水利部當日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Ⅳ級應急響應。同日20時,國家防總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並派出兩個工作組分赴湖南和湖北、安徽協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
6月28日,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四川、貴州、湖南近期嚴重暴雨洪澇等災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趕赴重災區指導和協助防汛救災。
6月29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又向四川、貴州、湖南3省緊急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5億元,支持受災地區抗洪搶險救災。
據應急管理部6月30日公布信息顯示,入汛以來,應急管理部組織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參加抗洪搶險救援任務2609起,出動消防救援指戰員2.8萬餘人次,營救和疏散轉移遇險被困群眾3.47萬餘人。
針對近期南方發生的暴雨洪水,水利部成立了預報預警和工程調度兩個專班,滾動更新水情預報,並派出16個工作組分赴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協助地方進行水旱災害防禦。
追問5:未來防汛重點在哪些區域?
防汛減災方面,未來十天我國主雨帶仍位於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北部、江漢、江淮至黃淮等地,上述地區需防範強降雨疊加效應可能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和城市內澇。華北、東北、黃淮北部需防範局地強降雨和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不利影響。
從7月中旬開始,我國東部地區主雨帶將逐步北抬至黃淮、華北、東北南部地區,意味著北方將進入降雨集中期,北方地區需抓好防汛減災工作。
王章立介紹,進入七八月份的防汛關鍵期,江河洪水呈現多發頻發趨勢,需要引起高度關注。據水利氣象聯合預測,盛夏南北方均有多雨區,以北方雨帶為主,黃河中遊、海河南系、松花江、遼河、長江中遊洞庭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等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前段時間的降雨主要在南方地區,進入七八月份隨著副熱帶高氣壓向北移動,北方防汛將作為重點,但南方不能忽視。
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表示,進入七月,除了要關注強降雨對江淮、黃淮以及華北地區的影響,還要關注颱風系統的影響,七、八月份是我國颱風活躍的季節,颱風登陸的比例通常佔到下半年總數的65%。颱風可能影響東南地區和華南沿海,包括珠江流域,以及太湖流域、浙閩地區。盛夏可能有北上颱風影響我國。
同時,水利部提醒,七、八月江河洪水呈現多發頻發趨勢,需要重點防範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
追問6:防汛形勢預計何時好轉?
預計7月,東北大部、華北大部、黃淮、江淮北部、江漢大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黑龍江東部、吉林東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北部、山西東南部、陝西大部、甘肅東部、寧夏南部、四川東北部、新疆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全國其餘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江西中部、湖南東南部等地偏少2-5成。
另外,7月可能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陳峪介紹,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針對2020年盛夏(7月至8月)全國氣候趨勢進行會商,預計今年7月至8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澇重於旱。
主要多雨區預計位於東北大部、華北大部、黃淮、西北地區東部、華南中部、江南西部、西南地區東部。全國大部氣溫偏高,江淮、江漢、江南中東部等地高溫日數偏多。另外,下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較常年同期略偏多。
7月2日晚,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水利部會議上強調,近期南方地區降雨過程多、強度大,長江、太湖分別發生1號洪水,部分地區山洪災害頻發。預計後期南方和北方地區還有強降雨過程,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追問7:汛期如何做好自我保護?
中央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介紹,公眾遇到城市內澇時,首先要注意接收氣象和水務部門發布的暴雨和積水預警信息。接到預警後,地勢低洼的小區、商場、車庫等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可以用門板、沙袋等築起擋水壩。
尤其要注意,發生城市內澇時,要儘量往地勢高處躲避,遠離地勢低洼處,如城市立交橋橋洞、地鐵、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場、地下車庫等地,都是容易出現內澇的區域。
同時,發生城市內澇時,要遠離用電設施,避免因設施漏電引發危險。若遇到斷裂的電線搭在地上積水中,要迅速避開。
不要在有積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誌,不要靠近有漩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開車時不要冒險把車開到有積水的地方,停車時不要將車停到低洼處,防止車輛進水。
不要光腳趟水,別讓孩子在水中玩耍。水中有細菌和異物,容易造成皮膚感染。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鄧琦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