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兩患者出院,網友:看到「軍」字就安心了……

2020-12-21 騰訊網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軍人的「戰場」

所有危難之時都有「軍人優先」!

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和空軍軍醫大學以及中部戰區總醫院派出的醫護人員已全部進駐武漢定點醫院,與新型冠狀病毒展開

1

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兩患者出院

28日上午,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在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救治的2名患者治癒出院。據悉,1月25日晚,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武昌醫院,26日上午,重症救治醫療隊專家進入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指導救治,當時這2名患者仍然在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經過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專家評估,改為高流量吸氧治療,同時沒有細菌感染指徵,當天還對患者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在軍地雙方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近三天,患者體溫、呼吸道症狀恢復正常,經過加強營養,改為面罩吸氧。最終通過2次間隔24小時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達到最新版的臨床出院標準,患者出院後在家繼續休養。

2

海軍醫療隊接管漢口醫院ICU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漢口醫院後,接管重症監護室,迅速對病區進行升級,使其具備收治傳染病患者的能力。防護器材有限,他們因地制宜進行消毒洗用。「把感染控制作為重中之重,確保我們所有人出去時不是傳染源!」

3

海軍醫療隊呼吸科床位增至117張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護士長陳怡告訴記者,目前,經海軍醫療隊臨時黨委研究,統籌醫療隊所有力量,所有醫護人員進一步開展救冶工作,所有指揮組人員進入一線值班和保障。按照計劃,今天又新開了三、四病區,這樣,醫療隊接管重症監護病床16張,開設呼吸科病床117張。

4

唐都醫院全力救治首例轉入病人

1月27日上午,一輛防護嚴密的負壓救護車快速駛入唐都醫院傳染科,配備三級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將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運送至隔離病房。該患者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接收的首例轉入重症患者,救治生命的攻堅戰正式打響!

5

中部戰區總醫院支援地方防控疫情

疫情發生後,中部戰區總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南北兩個院區全部力量,成立專家組、救治組和保障組,安排兩個病區發熱門診24小時不間斷接診。醫院及時納入省市疫情聯防聯控體系,明確兩個院區發熱門診為武漢市定點醫療機構,同時抽組急診科、感染內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等科室醫生組成醫療隊支援武漢市,第一時間投入救治工作。

6

海軍醫療隊員ICU的獨特印記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的隊員,穿著密閉的防護服,在ICU病房待了數小時後,被口罩勒出血痕……

7

女護士奔波2000公裡回武漢抗疫

疫情加劇,中部戰區總醫院軍人診區護士舒純和王歡主動決定結束休假,回院歸隊。但高鐵退票、公路封路、客車停運,她們趕飛機、網上約車,向公安局尋求幫助,通過多種方式,歷經近18個小時、奔波2000多公裡,再難也要回到抗疫一線

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軍人

有我們最可愛的人在,一定能打勝仗!

來源:央廣軍事(整合人民海軍、聯勤集結號、央視軍事等)

漫畫:王二兜

責編:劉鵬

編審:朱西迪

相關焦點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信息化多學科協作的重症醫學科
    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醫院確定的發展總體規劃和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醫院改革與發展兩大主題,堅持思想上始終與醫院保持一致,積極抓好科室隊伍建設及學科建設。重症醫學是現代醫學的一門新興學科,是醫學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
  • 北京積水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丹:看到病人就無所畏懼
    張 丹張 丹,37歲,北京積水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2016年獲北京積水潭醫院搶救綜合技能二等獎、科研論文優秀獎;2017年獲北京積水潭醫院教學教案優秀獎;2020年獲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記功、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榮譽證書、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抗疫英雄。
  • 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把黨支部帶到抗疫「連隊」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紅網時刻3月2日訊(記者 田萌 何青 通訊員 徐敏 趙麗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作為該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主要組成部門之一,一直以來在國家及本區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工作中承擔著重要職責。
  • 他們用盡心力讓患者重獲新生——記遂寧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
    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治療現場。  重症醫學科被稱為醫院的「特種部隊」,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立於1994年,經過26年的不懈努力,從成立之初僅有2名醫生的學科,到如今擁有13名醫生、近百人的專業醫護團隊。該學科讓生命在這裡得以為繼,並重新綻放光芒。如今,該學科每年收治各類重症患者近3000人次,搶救成功率達到91%。
  • 惠東縣人民醫院首例重症肺炎病人解除隔離,昨日出院
    2020年2月7日,惠東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發來捷報,一例重症肺炎的病人病情好轉,正式解除隔離出院。37歲的患者劉先生,是武漢市常住人員,1月20日從武漢到惠東縣稔山鎮碧桂園旅遊,1月29日因活動後明顯呼吸困難到惠東縣人民醫院就診。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在戰疫第一線築牢「黨建+」工作...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在戰疫第一線築牢「黨建+」工作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簡報〔2020〕第16期 總第182期  【
  • 南通首例重症患者今天出院!曾遭遇急性呼吸衰竭
    由於同行旅遊的有武漢市民,根據黃某的症狀及流行病學史,醫院為其做了咽拭子檢測、胸部CT等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月3日入住通大附院重症醫學科。「當初接診到該患者時,她的病情非常危重。」
  •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就...
    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諸杜明教授介紹,2015年中山醫院從學科融合和協同發展的角度,將心臟外科ICU移交重症醫學科管理,實現了心臟外科和重症醫學科的學科整合,進而成立了心臟大血管重症亞專科。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導言:重症醫學科是最能體現一個醫院水平的科室之一,重症醫學科的大夫也經常被認為是醫院裡水平最高的大夫。在2020年COVID-19患者救治中,重症醫學科的大夫做出了最大的貢獻。重症醫學科研究最活躍的機構如下圖所示,麻省總醫院、華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是發表重症醫學科SCI論文最多的三個醫院。
  •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落戶鹽城三院
    健康報訊(通訊員徐海濤記者程守勤)12月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院舉行。他說:作為中大醫院集團成員之一,多年來,三院一直與中大醫院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此次,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合作建設籤約,開展院際學科間交流與協作,將有效促進醫院重症醫學科的提高,推動醫院整體實力更上新臺階。
  • 荊門一醫心胸外科、重症醫學科妙手除重疾
    閱讀提示:日前,從荊門一醫傳出好消息,該院心胸外科、重症醫學科相繼在學科建設上取得重大新突破,其中心胸外科團隊獨立為患者施行的「不經胸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成功開創地市級醫院首例,成為全省三甲醫院第二家開展該手術的醫院;另一例由重症醫學科在全市開展的首例DPMAS聯合血漿置換的「人工肝
  • ...記婁底市先進工作者、漣源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龍宜順
    無論是年初勇赴湖北黃岡阻擊新冠肺炎,還是長年在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幫助病人抵抗病魔,主治醫師龍宜順時刻沒有忘記作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近日,他獲得了婁底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今年36歲的龍宜順2009年6月畢業于吉首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同年12月參加工作。工作期間,他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2015年5月,取得消化內科學主治醫師資格,現在在重症醫學科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龍宜順正常上班時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經常在搶救病人時忘記下班和吃飯時間。
  •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66歲重症患者8天快速...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7日訊7日下午5點,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7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這是該院自1月27日成為武漢市發熱定點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來,第一批出院的患者。66歲的鄒女士(化名)是1月30日收治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的,她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入院時呼吸困難,情況危重。此前,她曾發燒近一個星期。入院後經過3天的治療,鄒女士病情好轉,氧飽和上升,脫離了呼吸機,改用經鼻高流量吸氧。經過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鄒女士身體各項指標趨於正常,體溫恢復正常。
  • 【健康韓城】市人民醫院與渭南市中心醫院籤訂重症醫學科聯盟合作...
    【健康韓城】市人民醫院與渭南市中心醫院籤訂重症醫學科聯盟合作協議 2021-01-03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
    看不見的最美微笑——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 解放軍報記者 範顯海攝一身藍色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口罩、防護手套,「全副武裝」的她,依然腳步輕盈……2月28日上午,47歲的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穿行在重症監護室,不時向重症患者投去溫暖的目光。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金曉東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其中,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金曉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四川省本次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的參會代表共94名,都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並廣泛接受了社會監督,是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貢獻突出、成績顯著的先進典型,是四川省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
  • 協和重症醫學科|奔赴抗疫一線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作為中國重症醫學的發源地,北京協和醫院在本次戰「疫」中義不容辭地扛起大旗,重症醫學科先後派出3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在前線與多學科團隊聯合作戰,將「協和重症模式」落地抗疫一線,為危重症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
  • 4000多家醫院設置重症醫學科 ICU醫生執業人數增至6萬多人
    過去10年間,全國設置重症醫學科的醫院數量由100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ICU醫生的執業人數增加到6萬多人,ICU職業護士的人數增加到10萬多人。2019年國家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報告數據顯示,重症醫學科收治病人數達到211萬人,重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是8.3%,較前些年有穩步下降。  重症醫學科的質控指標也有逐步改善。
  • ...患者從武漢市肺科醫院康復出院,聽她講述刻骨銘心的「生死22天」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9日訊 坐在武漢市肺科醫院住院部病床前,窗外溫暖的陽光投射到身上格外舒服。61歲的李蔚(應當事人要求化名)清理好衣物,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正安心等著辦理手續,當天(1月29日)下午4點多她就可以出院了。
  • 深夜出擊、ECMO保駕,安徽溺水昏迷重症患者起死回生
    深夜跨省速救、ECMO(人工心肺)保駕護航、多道關口前移、多科接力救治……經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命懸一線的安徽市民老李,終於逃過一劫。7月15日,患者已轉危為安,從中大醫院出院,轉到當地醫院進一步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