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給我們貼"戰狼外交"標籤的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夢裡醒來

2021-01-04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12月5日電 據外交部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顯而易見,「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責編:胡敏、耿佩

31931652,.外交部:給我們貼"戰狼外交"標籤的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夢裡醒來,.2020-12-05 14:02:14,.204483,.胡敏、耿佩

相關焦點

  • ...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
    【外交部副部長談所謂戰狼外交標籤】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
  •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是對中國外交的汙名化
    我們希望歐方尊重事實,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不搞雙重標準,真正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開放合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圖自外交部網站12月10日,華春瑩在回應相關提問時強調指出,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咄咄逼人從來不是我們的外交傳統。但是,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面對霸權霸凌,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想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樂玉成霸氣發聲:中國外交沒有軟骨
    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質疑中國外交越來越強硬,甚至將此稱為所謂「戰狼外交」。就此,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霸氣發聲,駁斥了有關謬論。12月5日,樂玉成出席一場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標籤,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 西方給中國貼「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3字,閱讀約需2分鐘西方國家為了針對中國,用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媒體輿論,製造"中國威脅論",就連中國的正常外交政策,都被西方人冠以"戰狼外交"的稱號。不過,貼上"戰狼外交"的標籤,中國並不會在意,華春瑩就引用名言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喜歡惹事,但並不代表中國就怕事,有誰對中國圖謀不軌,即使只是語言上的攻擊,中國也沒有必要一味忍讓,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打醒對方,這些人就只會得寸進尺不斷對中國發起攻擊和污衊。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很顯然,西方正在「汙名化」中國的「戰狼外交」;給它貼上「霸凌」、「恐嚇和脅迫」的標籤。就在鬱白這一番講話的同一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是給中國量身定做的「話語陷阱」。其目的是,要中國做「沉默的羔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 外交部回應所謂「戰狼外交」:中國不會被脅迫訛詐
    外交部回應所謂「戰狼外交」:中國不會被脅迫訛詐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針對德媒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回應稱,「戰狼外交」非議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為維護國家利益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但其實低級的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就有一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華春瑩表示。「至於說到『戰狼外交』,我很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的一個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辛巴?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打擊當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
  • 歐洲對「戰狼外交」說「不」;想中國回到晚清,門都沒有!
    中澳兩國不久前因為漫畫事件引發的外交大戰,從西方國家的反應來看,至少在所謂的「價值觀」問題上,他們坑堼一氣對抗中國的賊心仍然不死。日前,歐盟駐華大使鬱白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達成共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鬱白的這番挑釁言論,中方也沒有給他好臉色看。
  • 外交部就美方再次打壓華為、「戰狼外交」問題等答問
    特別是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500多個網絡,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斯諾登事件」、「維基解密」的網絡安全事件,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稜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的網絡監聽監視行為。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我們多次要求其拿出證據的美國,能夠拿出華為產品存在「後門」的證據。華為早就坦坦蕩蕩地向世界公開宣布願意籤署「無後門」協議,也願意在任何國家建立網絡安全評估中心。
  • 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杈」字。
  • 「逮到」德媒那錯的漢字,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環球時報》最新民調:七成中國民眾贊同「戰狼外交」
    在12月10日的外交部發言會上,華春瑩說道: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尊嚴,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此語一出,點讚無數。結果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其中近半數(47.9%)認為中國對有關「戰狼外交」的回應足夠強硬,逾兩成(23.3%)認為回應不算強硬。另有4.5%的受訪者認為外交部的回應比較強硬,應該收斂一些;在2.9%的受訪者看來,外交部的回應太強硬了,需要收斂。
  • 年度民調顯示:超7成國人認可「戰狼外交」半數國人討厭美軍但喜歡...
    戰狼系列 【大軍事消息】近年來,西方質疑中國搞「戰狼外交」,那麼,國人對此持有什麼態度?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環時旗下環球輿情中心日前進行的年度民意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應該有的外交姿態,在這七成多的受訪者中,有47.9%認為中方對有關「戰狼外交」的回應足夠強硬,有23.3%認為不算強硬。另有4.5%的受訪者認為外交部的回應比較強硬,應該收斂一些;在2.9%的受訪者看來,外交部的回應太強硬了,需要收斂。
  • 外交部:為了維護國家榮譽與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針對有外媒指責中國實行「戰狼外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現在有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
  • 國際觀察:就做「戰狼」又何妨?
    近期,因為針對蓬佩奧之流詆毀中國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惡毒言論,外交部發言人進行了義正言辭的駁斥,一些國內「公知」的「跪美症」再次發作,誣稱中國外交為「戰狼外交」。這番謬論正中美西方國家反華政客和媒體下懷,他們如獲至寶,也發起了中國外交「戰狼化」的無端指責。
  • 《環球時報》年度調查:七成受訪者認可中國「戰狼外交」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普通民眾如何看待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中心日前以「中國人看世界」為主題進行年度民意調查,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第十五次。調查顯示,中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是多元而複雜的,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形象有所提升。
  • 《戰狼》系列製片人:「有狼,就要有戰狼去鬥爭」,要拍出中國軍人版...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李司坤】直至今天,3年前上映的《戰狼2》依然以56.8億元人民幣穩坐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頭把交椅。在很多人看來,「戰狼」一詞被賦予的含義早已超出電影本身,更象徵著當下中國民眾民族情緒的覺醒。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
  • 給人貼的標籤,叫我們不能為人
    當我們在遇到一個人,通過溝通和觀察,給別人貼上一個標籤之後,在以後的交往中,我們就會被這些標籤所左右,不僅會叫我們始終會和這個人操持距離,也會叫我們拒絕再去看這個人其他的優點。比如有的人喜歡展望未來,並且提前許諾,結果沒有做作到,在有的人眼裡,給這種人就會貼上「說大話」的標籤,也有的人會給他們貼上「騙子」的標籤,因為我們習慣給別人貼標籤的方式不同,我們對一些事情的容忍度也不同,所以每個人身上被貼的標籤都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