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要戴頭盔?誰來管管濫用的人臉識別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近日,一則「戴頭盔看房」視頻走紅網絡,畫面中一看房者「頭盔蒙面」「全副武裝」,令人莫名其妙。而看個房之所以要作這般打扮,主要是為了防止售樓處採集面部信息。

雖然相關方面對視頻是否屬於擺拍炒作提出了質疑,但這一視頻也確實把技術濫用以及樓市中的「分銷江湖」曝光在公眾視野之中。據媒體調查,多家售樓處都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而售樓處收集「人臉」就是為了判斷購房者屬於「自然來訪客戶」還是「渠道客戶」,以方便給「拉客源」的中介分佣金。房地產業內亂七八糟的門道我們暫且不談,僅就搜集人臉信息來說,隱患其實就很大。按照我國《網絡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也就是說,神不知鬼不覺地拿著人臉信息為己所用,不僅是做買賣不地道,更觸及了法律紅線。日常生活中,人臉識別既可用於支付、登錄,也可用作安保場景,為日常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但必須看到,作為一種生物信息,人臉具有唯一性和終身性,其中所涉及到的隱私風險決定了對這項技術的使用必須慎之又慎。在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下,到底有沒有必要採集人臉信息,不能僅聽商家一家之言,必須要聽大多數用戶和消費者的意願。打著便利智能的旗號,讓普通公民無限讓渡自己的權益,無異於「技術綁架」。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裡頭的問題,但為何採集人臉信息者總是那麼理直氣壯?一大原因就在於,這些商家抱著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監管部門多較較真,對於違規違法者採取相應處罰,以敦促技術使用遵循合理、正當、必要的原則。這幾天,被稱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一案宣判,一審判決支持消費者,對動物園的錯誤行為予以糾正,這就傳遞出了完善規則、依法監管的鮮明信號。再進一步看,商家在臺前收割紅利,背後少不了出格的「技術支持」。技術應用場景的研發到底有無標準?相關系統的安裝與推廣是否經過了檢查與備案?這些問題值得思索。從源頭上把好關,才能在整個產業鏈上肅清技術濫用的苗頭。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究竟用向何處、怎麼使用,完全取決於人。以正向價值為引領,以嚴密法律為準繩,才能讓技術充分釋放紅利。

相關焦點

  • 戴頭盔看房背後,誰來阻止不斷被濫用的人臉識別?
    有無返點,直接影響到了購房者是否購房而人臉識別的魔幻主義,還遠不止於此。戴頭盔的買家與小心翼翼的賣家如果說一個人戴著頭盔買東西,另外一個人拿著掃描儀賣東西,誰也不會把這歸結於一個房地產買賣的場景。隨著年底返鄉置業潮的到來,售房中心湧現出了一大批戴著頭盔去看房的人,而隨著相關短視頻在網絡上的瘋傳,這樣「詭異」的畫面徹底引爆了社會對於房地產廠商的不滿。不戴頭盔虧30萬,還是戴著吧「我是來買房的,不是來接頭的!露個臉就罰我十幾萬,我不能接受。」
  • 戴頭盔買房少花30萬,「人臉識別」用在這裡「扎心」了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出現在網絡平臺中。視頻配文寫道:「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看房」。事實上,如果在網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墨鏡」等詞彙進行搜索,類似的新聞畫面並不在少數。不少購房者在走進售樓大廳後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臉識別系統「無感抓拍」。
  • 這座城市宣布:拆了人臉識別 買房不用戴頭盔了?
    (原標題:這座城市宣布:拆了,售樓部的人臉識別!買房不用再戴頭盔了?) 近日,一段「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其中還加上了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隨著視頻的流傳,這一奇特現象也引起了廣泛關注。由此引發的「人臉識別系統是否會侵害客戶個人隱私」討論不斷發酵,甚至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
  • 戴頭盔買房少花30萬?佣金按「人臉識別」分?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出現在網絡平臺中。視頻配文寫道:「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看房」。  事實上,如果在網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墨鏡」等詞彙進行搜索,類似的新聞畫面並不在少數。
  •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近期,濟南一位看房者戴著頭盔進入售樓處,這樣滑稽的行為,揭開了一條關於技術開發者、使用者和受益者的利益鏈條,人臉識別沒有成為服務消費者的技術,反而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精準營銷的工具。  對於用戶而言,如果風險無法避免,只能選擇全面避開人臉識別技術。  技術的開發者和推廣者也會陷入沮喪,技術並不是一開始便帶有惡意。
  • 擔心被認出,男子被迫戴頭盔看房!售樓處為何要搞人臉識別?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事實上,在網上搜索「買房+頭盔或口罩、面罩、墨鏡」等,會發現不少類似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 男子戴頭盔去看房?「人臉識別」系統居然還能這麼用!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等看房者確定買房,用「人證一體機」進行身份驗證時,系統後臺就會將身份證信息綁定到此前的記錄上,「相當於人、人臉、手機號、所有來訪記錄進行比對」。這位銷售還表示,人臉識別攝像頭和監控攝像頭的外觀一樣,可以全程「無感」抓拍。「他們是不知道的,之前確實聽說過相關的案例(戴頭盔看房),但是現在慢慢沒有了。」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近期,濟南一位看房者戴著頭盔進入售樓處,這樣滑稽的行為,揭開了一條關於技術開發者、使用者和受益者的利益鏈條,人臉識別沒有成為服務消費者的技術,反而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精準營銷的工具。 對於用戶而言,如果風險無法避免,只能選擇全面避開人臉識別技術。 技術的開發者和推廣者也會陷入沮喪,技術並不是一開始便帶有惡意。
  • 面對「人臉識別」:只能戴上頭盔嗎?
    「戴頭盔看房能省30萬!」近日,為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有男子為保護個人信息,戴頭盔看房。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此前有文章稱,只要購房者第一次到訪項目,或者說此前沒有被攝像頭拍到過,並且當場下單,各種折扣算下來可以少花30萬元。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戴著頭盔來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 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 聽說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可賣高價!無奈之下,他們帶著頭盔來...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
    想買房的你走進了一家售樓處。熱情的工作人員舉著託盤走到你身邊,託盤上放著三種不同的飲料。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他會替你考慮周末去哪娛樂,孩子在哪上學,怎樣付款「最划算」……但他大概率不會告訴你,當你在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時,天花板上的攝像頭正在對你進行人臉識別。「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 「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80%的售樓處安裝了「人臉識別」?
    導讀:近期,一則「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媒體報導,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人臉識別」一方面涉及個人隱私,另一方面涉及房屋價格公正性,事件在網上迅速發酵。而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的背後,是渠道商的生態。
  • 「戴頭盔看房」背後的無奈
    近日,一段「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其中還加上了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不得不說這一現象真是魔幻又真實,如果在網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墨鏡」等詞彙進行搜索,類似的新聞事件時有發生。房企之所以開始進入「看臉」模式,主要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 戴頭盔看房?濟南多個樓盤都有人臉識別,避免被拍真有人省了3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孫慧麗 趙夏曄近日,一則「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熱傳。據悉,該男子「戴頭盔看房」主要是為了防止被售樓處的人臉識別設備拍到。人臉識別在濟南各樓盤售樓處是否真的存在?
  • 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賣高價!無奈帶頭盔看房
    每經編輯 孫志成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 被濫用的人臉識別?
    不過,拿起法律武器、經歷漫長的訴訟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於是我們也看到了以下的魔幻時刻:有買房者戴著頭盔前往售樓處——在濟南,一家售樓處部署了人臉識別裝置,以記錄和區分中介帶來的客戶和自然到訪的客戶,針對不同來源的客戶,地產商有不同的優惠方案。
  • 買房者被迫戴上頭盔
    地產開發商和分銷中介的博弈之中,誰是最後的輸家?買房者被迫戴上的頭盔,知道答案。戴頭盔的購房者戴著頭盔買房也是無奈之舉。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確定這個購房者是第一次到訪呢?沒錯,答案就是售樓處無處不在的人臉識別攝像頭。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的時候多看幾個樓盤很正常,但現在一次露臉,就可能損失幾十萬。
  • 戴頭盔看房少花30萬?官方出手:拆!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買房價格能相差30萬?! 去年12月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售房部出現人臉識別黑科技,有的臉竟然能優惠三十萬」。 網傳某個項目優惠的規則是這樣的:只要你第一次到訪,即沒有被銷售中心的攝像頭識別到,並且當場購買,各種折扣綜合算下來,原價190多萬的房子你可以150萬到手。
  • 人臉識別濫用引爭議 人臉信息安全誰來保障
    落地場景多 濫用引爭議選好商品,在櫃檯前選擇刷臉支付,通過人臉識別後,只需輸入手機號碼後幾位就可完成付款——在北京一家甜品店內,不少消費者通過刷臉支付設備為所購商品結帳。「刷臉支付比手機掃碼還要便捷一些,解決了手機沒電時的支付難題。對很多不會用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刷臉支付也可以減少不便。」消費者胡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