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這一次,科技「國家隊」將給重慶帶來什麼?

2021-01-10 視界網

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重慶將與中科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這是繼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簡稱「國科大重慶學院」)落地之後,中科院在重慶的又一重大布局。這一次,這支科技「國家隊」將給重慶帶來什麼?

「1+N」模式

建設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

據悉,通過此次籤約,中科院將積極支持重慶高水平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一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由雙方共建,統籌中科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方向,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此外,雙方還將共同支持國科大重慶學院加快發展,加大對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通過學科共建、科研合作、培訓培養、師資交流等方式,支持在渝高校「雙一流」建設,聯合推動重慶科教融合發展。同時還將在產學研合作、生態文明建設、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聚資源、補短板

突破「卡脖子」技術

中科院與重慶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2011年,中科院、重慶市政府、國務院三峽辦共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結束了重慶長期以來沒有中科院直屬研究機構的歷史。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發展,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從無到有,圍繞智慧流域生態環境、智能製造與系統兩大領域,布局了生態環境、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間交叉融通,產出了一批一流科研成果。比如,研製出國內首款空間在軌高精度3D印表機,成功突破空間在軌增材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與此同時,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還積極探索科研成果快速向市場轉移轉化的模式,成功創建科技部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推動建設了重慶石墨烯產業園、長壽中科未來城產業園、江北育成中心,科研成果得到高效轉化。

該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相關技術成果已在國內70個機場示範應用;研發的目前國內唯一獲民航局正式批覆試運行的全流程「刷臉」通關系統,引領了我國智慧金融和智慧安檢行業發展。

2018年,國科大重慶學院正式揭牌成立。著眼於重慶的優勢產業,其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等重大戰略需求,打造了一個科教創產融合發展聯合體。如今,國科大重慶學院建成運行,對於重慶彌補高端科教資源的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引進高校、院所、企業

為新領域注入新活力

「此次籤約標誌著中科院與重慶合作進入新階段。」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作為中科院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布局,將為我市集聚更多中科院的優質創新資源,推動我市有關單位與優質創新資源高效對接,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

他表示,此前,得益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國科大重慶學院的建成運行,我市引進建設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西部高等研究院等高端研發機構,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等重大項目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有序推進,就是很好的證明。

重慶的優質創新資源不足,在原始創新和突破「卡脖子」技術方面受局限,聚資源則是補短板的有效手段。據悉,自2018年以來,我市通過強化創新開放合作,大力實施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不僅是中科院,目前已累計引進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電科等在內的85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與我市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已落地建設新型研發機構39個,為大數據、智能超算、集成電路、生態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注入了新活力。

(記者 張亦築)

(稿件原載於2020年12月17日《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這一次,科技「國家隊...
    根據協議,重慶將與中科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這是繼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簡稱「國科大重慶學院」)落地之後,中科院在重慶的又一重大布局。這一次,這支科技「國家隊」將給重慶帶來什麼?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從北京傳來喜報——重慶市與中國科學院攜手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建的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一起來看看在重慶日報頭版的報導~↓↓↓高小新了解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構建,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
  • 西部(重慶)科學城積極吸引人才、項目落戶
    這裡,是科學家的城,創業者的家;這裡,是未來之城、科學之城、生態之城;這裡,將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位造、大健康、高技術服務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這裡就是西部(重慶)科學城。
  • 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國科大重慶學院之後,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
    根據協議,重慶將與中科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這是繼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簡稱「國科大重慶學院」)落地之後,中科院在重慶的又一重大布局。這一次,這支科技「國家隊」將給重慶帶來什麼?
  • 上海交大落戶成都!西部科技中心,成都、西安、重慶,花落誰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四川省籤訂協議,將在成都落戶,共建上海交大天府科技園。除了上海交大以外,天津大學也在不久前落戶成都,創建研究院。成都一系列引援政策自然引起了兄弟城市重慶和西安的關注,因為三個城市都在打造西部科技中心。
  • 創新資源加速集聚西部(重慶)科學城 眾多「黑科技」亮相智博會
    (重慶)科學城,將有眾多「黑科技」亮相智博會。自動駕駛應用測試:幫助未來的汽車變得更「聰明」由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車檢院)帶來的基於V2X(車輛與一切事物相連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自動駕駛應用測試、駕駛員注意力監測系統、智能網聯汽車終端信息安全測試等多項科技成果將亮相
  • 西部(重慶)科學城41個電子信息項目集中簽約
    原標題:西部(重慶)科學城再添創新力量41個電子信息項目集中簽約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星婷)12月15日,由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特斯聯科技集團聯合舉辦的重慶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在科學城舉行
  • 重慶日報評論丨建設科學之城 打造創新高地
    重慶日報消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昨日召開的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明確了科學城建設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重點任務等,勾畫了清晰的發展藍圖。位於中梁山和縉雲山之間的西部槽谷地帶上,一座面向未來的科學之城、創新高地,正在拉開大發展、大創新的帷幕。
  • 國內首個汽車「產業+文旅」城市綜合體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開建
    原標題:國內首個汽車「產業+文旅」城市綜合體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開建   11月12日,由中國南山集團
  • 人民日報再次整版聚焦西部(重慶)科學城
    2018年,重慶首次舉辦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並實現永久落戶,2020年召開線上智博會,全新的辦會方式將取得更多成果。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前沿科技紛紛集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高質量發展和小康生活的堅實足印,在巴渝大地上日漸清晰。
  • 建好西部科學城 成渝兩地高新區齊步向前
    羅嘉攝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陳琦、黃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科學城的建設中,重慶高新區和成都高新區將發揮怎樣的重要作用?12月1日,重慶高新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鄧敏軍、成都高新區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長王磊做客由重慶市委網信辦、四川省委網信辦主辦,人民網重慶頻道承辦的「展望十四五·成渝會客廳」,圍繞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話題展開對話。
  • 這所「大學」為何落戶重慶
    6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舉行籤約揭牌儀式,淘寶大學電商直播西南分校落戶重慶。該學校將開展系統全面的專業培訓課程,孵化網紅品牌,培育直播帶貨達人,為各級電商輸送專業人才。強強聯手淘寶大學電商直播西南分校落戶重慶,是一次強強聯合,整合了多方優勢資源的戰略合作,對重慶發力電商直播、培育線上新業態、豐富電商直播人才供給、夯實電商人才隊伍建設、搶抓電商直播發展新機遇無疑是極大利好。
  • 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星婷 張亦築)11月21日,在2020重慶英才大會上,重慶高新區與北京大學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共同打造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據了解,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學和重慶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共建的高端研發機構,將在科學城聚集培育科技創新人才,開展前沿引領創新研究,重點攻克大數據和數位化轉型的核心科學技術問題和創新應用瓶頸,加快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成果向試驗發展創新和應用創新的轉化,孵化科技型企業,推進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最終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引領性的人才聚集平臺、前沿研究院和轉化平臺。
  • 來西部(重慶)科學城的N+1個理由
    更愛她的真摯厚重@西部(重慶)科學城我們對你一見傾心要問有什麼理由值得來科學城那麼今天高小新就好好與你娓娓道來↓ ↓ ↓ 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彭超彭超今年45歲,是重慶賽力盟電機有限責任公司電工分廠的一名嵌線技術工人
  • 重慶筆跡大數據研究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成立
    10月29日上午,由重慶高新區發起並籌備成立的重慶筆跡大數據研究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揭牌成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業務應用過程中,會形成了大量高質量籤名數據包,通過對這些籤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將改進原筆跡籤名的識別算法,促進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這也是我們成立這個數據研究院的初衷。」該負責人表示,研究院的目的是挖掘筆跡數據的價值,將其打造成每個人的「第二身份證」。
  • 「在行動」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瞄準需求整合「國家隊」創新資源
    (本報資料圖片)重慶日報消息,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辦公大樓內的牆上,有這樣一句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這是中科院的辦院方針。2011年,中科院、重慶市政府、國務院三峽辦三方攜手共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這讓重慶結束了長期以來沒有中科院直屬研究機構的歷史。
  • 繼人民小學、樹人小學後,謝家灣小學也要落戶重慶大學城?
    重慶謝家灣小學(原名華潤謝家灣)  近日,有網友在重慶某本土論壇上爆料,稱謝家灣小學要在重慶大學城開設分校區,並貼出了校區地址和規劃圖。     網傳謝家灣小學大學城校區招標圖  根據網傳招標書上的地理位置,網友還給出了謝家灣小學分校在大學城的具體位置,從圖上的位置看,和網傳規劃中的外國語實驗學校大學城分校是鄰居。
  • 璧山正式納入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規劃
    據了解,規劃建設科學城是重慶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浪潮的戰略選擇,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任務,有助於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水平,提高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未來,科學城將建設「科學之城、創新高地」,努力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西部(重慶)科學城怎麼建?面向未來築城 打造現代城市「新樣板」
    來源: 重慶日報4月,投資200億元的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啟動建設。這一由特斯聯及光大控股主導設計、建設及運營的項目,未來將成為光大新科技板塊的全球總部,打造成為國內人工智慧城市建設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