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19年,中國臺灣的經濟實際增速為2.73%,幾乎與2018年的(2.75%)增速一致。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很多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增長率普遍下滑。分析人士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貿易「轉單效應」明顯加強,帶動了臺灣的出口。
同時也使得臺灣企業的投資加速提升,加上臺當局推動公共投資、包括「前瞻建設計劃」與城區舊房改造等,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投資,使得臺灣經濟穩步增長。但這種情況的持續性不強——數據顯示,在2019年12月臺灣的外銷訂單正在減少,貿易出口衰退。因此,2020年經濟增長壓力依然不小。
從產業類型來看,2019年臺灣的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有較佳表現。其中臺積電、聯發科、大立光、鴻海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支撐著臺灣貿易出口與經濟增長。但機械、塑膠橡膠與金屬等產業則處境相對困難,營業額與出口普遍衰退,成為經濟增長的「拖後腿因素」。
2019年臺灣的GDP排在全國第9名
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完成的名義GDP為18.90萬億新臺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6114.5億美元,42180.68億元人民幣——略低於同期的福建省(42395億元人民幣),在全國排第9名。
廣東省的GDP總量繼續是排第一名,接近10.8萬億元人民幣;之後是江蘇省(約99631.52億元人民幣)、山東省(約為71067.5億元人民幣)、浙江省(約為62352億元人民幣)、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西藏繼續排最後一名。
2019年,臺灣的人均GDP排名多少呢?
按省級單位來計算,臺灣的人均GDP約為2.6萬美元,預計要低於澳門、香港(兩市的人均GDP繼續是前兩名),那問題來了: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這些能和臺灣爭奪第三名嗎,他們的人均GDP都是多少呢?
先看北京市:截止到2019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為2153.6萬,GDP總量是35371.3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16.424萬元人民幣(約為2.38萬美元),略低於臺灣的人均水平;上海市的GDP為38155.32億元,人均約為15.74萬元人民幣(約2.28萬美元),也低於臺灣。
廣東省的常住人口超過了1.1億,人均GDP約為9.5萬元人民幣——不到1.5萬美元;江蘇省的常住人口超過了8050萬,人均約為12.375萬元人民幣,約為1.8萬美元——這意味著,粵蘇兩省的人均GDP也都低於臺灣。
最後看浙江省:2019年浙江省的GDP為62352億元人民幣,人口超過了5740萬,人均為10.86萬元人民幣,約合1.574萬美元——低於同期的臺灣、北京、上海、江蘇,但高於廣東。由於其他各省份的人均GDP更低,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臺灣的人均GDP在全國,僅次於澳門、香港。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