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應該跟我一樣,曾經覺得一加8 Pro不就是攝像頭砍一刀,背殼砍一刀,充電砍一刀。然後給你4510mAh的電池,再加一個30W的快充,這不就是OPPO Find X2 Pro的性價比版本嗎?但是深度體驗之後,我認為它只是用了部分相同的材料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兩道菜。你說肯德基和黃燜雞是套娃嗎?接下來對一加8 Pro和Find X2 Pro的橫向對比。
首先是手感截然不同,尤其是鏡面玻璃和素皮版本的對比,一加8 Pro更輕更薄,Find X2 Pro則是渾然一體的厚,一加8 Pro的曲面弧度更大黑邊也更窄,已經接近是一個瀑布屏的感覺,看起來手機要更狹長。之前摸過AG磨砂玻璃版的,那個手感是真的不錯比iPhone 11 Pro磨砂更細膩,摸起來有點軟但是硬度卻足夠,但這個金屬邊框是突出的,感覺有點嘅手。也許是為了保護正反的大弧度玻璃,攝像頭模組是對稱設計,這個ID真的好看,有自己品牌的延續。但同樣突出也是肉眼可見的,跟小米10 Pro一樣尤其是橫屏玩遊戲的時候可以趁機修一下指甲了。
屏幕大家都知道是同一塊,而且一加 8 Pro沒有遇到過強行掉幀的情況,幾乎所有常用的APP都可以120幀全開,在這一方面一加和三星都比OPPO要強,比如聯合優酷做的120幀影院,再比如不論你在哪個APP裡播放視頻都會有高幀率模式啟動的提示,這個標識它就跟5G一樣,不管感知強不強但起碼心裡頭很爽。但是90Hz呢,三星不給驅動,但是自己可以整。五千多的手機,如果普通用戶買回去還要學破解才能玩到高幀率的吃雞,是不是有點對不起現在的銷量跟價格了。
我們繼續說拍照,主攝IMC689和超廣角IMX586和Find X2 Pro一樣,但是兩款機型的成像卻完全不同,我們選了一加、OPPO和小米三臺手機作對比,在室外光纖充足的情況下,曝光都比較準確能打。室內HDR,一加和OPPO都能拍出了亮部的細節,小米則有點過曝。OPPO比一加略好。超廣角對比一加的紫邊較為明顯,OPPO則是直接做了裁切。前置自拍一加竟然是最好,膚色和背景都比較不錯。沒有潛望式算是可惜了,並且IMX689應該是今年定製的,大抵CMOS裡唯一一個有全向對焦的,按理說應該有當年IMX363那種指哪打哪的榮光,結果在測試中卻發現了三次對焦之後就模糊的bug。系統更新也是不斷在修復之中,相機還是期待後面更成熟的調校吧。
充電續航方面,看參數4510mAh加上雙30W還算不錯,無線充電竟然跟有線一樣快。實測下來跟有線真差不多,日常使用絕對是告別續航焦慮,當然如果出差在外的話,我覺得OPPO Find X2 Pro的65W可能會更加實用,所以兩款手機看你個人的情況。
以上均屬於硬體方面的體驗,讓更多人憂心的還是氫OS。這個系統我覺得的卻是簡單的有點簡陋了。首先是功能上的缺陷,這個就是指功能它有但是不好用。比如切換起來巨麻煩的深色模式,比如很多APP不能強行全屏顯示,隱藏劉海的邏輯也非常的腦洞大開,還有互傳要到文件管理啟動,NFC公交卡並不是很全,雖然不是天天再用這些功能,但偶爾用到,沒有就會非常煩躁。
其次是功能的缺失,就是指這個功能它壓根就沒有,目前來看在微博和論壇炒得比較火熱的是AOD和小窗模式,熄燈顯示這個MIUI都超兩個級別了。我認為所有OLED的機器都應該標配的功能,估計也就蘋果跟一加沒有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加還是挺牛逼的。在網上搜索一加,罵系統的人可能是吹屏幕吹質感的好幾倍因為手機就那麼一款,但bug絕對不止一個。說了這麼多槽點,其實不是針對一加,因為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角度也不同了。一加第一代只需要做一個很好的硬體系統上有一票的定製ROM可以玩,群體也是相對小眾的,但現在品牌越做越好,大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系統則是各自耕種,看看MIUI color OS Flyme等等。普通用戶只會默認,你跟他們的系統應該一樣好。我看一加的高端之路它就像一個更正確更理想的小米,它默默服務了一小批真正的極致用戶,卻沒有沾染太多性價比粉絲的狂熱。而如果接下來想要繼續出圈,面向更大的普通用戶,一加需要做的已經不是設計、工藝、配置上的提升,這些其實都很優秀了,真正需要提升的是在系統上、體驗上打磨,這才是真正考驗火候的。畢竟從增量到存量的轉變已經開始,機圈的競賽也到了下半程,希望一加真的能再加那麼一把勁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奔湧吧!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