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手機渠道商都在傳一個段子:鄭州一位渠道商手裡囤了數千臺華為手機,此番華為手機漲價,他也因此賺了上百萬。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由於麒麟晶片「大限」日子逐漸逼近,華為手機普遍漲價數百到數千元不等。界面新聞對比華強北報價單發現,相比一個月前,nova7系列漲價200元-300元,mate30系列漲500元-600元,P40系列漲300元-400元。最誇張的Mate 30保時捷系列漲價1000多元,甚至最多3000多元。
二手市場也聞風而動。根據轉轉集團發布的手機行情,在二手手機市場,Mate30 Pro 8G+128G(5G)版漲價300元左右,華為P40 Pro 8G+128G(5G)版漲價幅度則在200元-300元之間。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本月初表示,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可能比去年更加慘烈。由於美國制裁,華為沒有晶片,一直處於缺貨階段。他還表示,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唱。如果未來美國禁令沒有撤銷(甚至升級),Mate 40將成為最後一部搭載自研麒麟處理器的華為旗艦手機。
這番「絕唱」預警,對市場而言像是扔了一顆「炸彈」。
在華強北遠望數碼商城,經營了十二年手機批發生意的顏女士記得,在這次預警之前,華為手機漲價幅度在幾十塊左右。進入8月中旬,漲價幅度就開始上百,直至後來一路猛漲。
價格漲幅最大的,還是搭載麒麟晶片的手機,包括榮耀V30 Pro、榮耀30 Pro/Pro+、華為P40/P40 Pro/P40 Pro+、華為Mate30/Pro、華為Mate Xs和華為Mate30 RS保時捷設計等。定位越高端,漲幅越高。
幾個渠道商微信群裡,有人猜測9月15日大限過後華為手機的價格將漲得更加厲害,並且號召大家囤貨,甚至有人借錢也要囤貨。顏女士也在朋友圈裡轉發了好幾個同行文案:「請早下單,明天一覺醒來就不是這個價了。」
顏女士的確感受到了缺貨的壓力。她透露,如果要大批量的貨,上遊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保證供應。此外,一些專營手機回收的商家也比以往更歡迎華為手機,普遍抬價100元-200元。
顏女士透露,華強北有不少囤華為手機的批發商,藉此番漲價小賺了一筆,一臺能多賺好幾百塊,甚至有一臺利潤到一千的情況。但就算華為手機漲價如此厲害,她也不敢冒囤貨的風險。
「誰知道過段時間是不是又跌了?」,顏女士說:「手機行業就是這樣,一陣一個噱頭,我們是不敢輕舉妄動的,還是要多少拿多少。保時捷版可能收藏價值大一點,普通手機替代性很強,我是不敢囤的。」
顏女士推測,這番漲價背後很大可能有渠道哄抬的因素,比起發一筆意外之財,她更想保證不虧。
「別說300萬,我一個月能賺到3萬就謝天謝地了。」顏女士說,現在的手機生意並不好做,即便自己高價拿了貨也不敢大幅加價賣,因為也有同行加價少、甚至不願加價,她不想失去競爭力。
據臺媒報導,為了趕在9月14日前完成訂單,臺積電只能加速生產 華為追加的800萬顆麒麟晶片,以確保華為的Mate40能如期發售。如果華為後期無補救措施,按照Mate 30超1200萬臺的的出貨量來計算,Mate 40或許也會成為「搶手貨」。
在顏女士看來,相比起現有的型號,Mate 40的價格可能被炒得更火。在她周邊,同行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搶貨,她也擔心自己拿不到太多貨。
官方渠道是另一番風景。一位華為授權體驗店店主表示,華為手機漲價的熱潮還沒有波及到自己,官方專賣店價格仍然維持不變。她目前比較樂觀:「之後Mate 40貨源可能會緊張,但我們官方體驗店肯定是優先供貨,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慌。」
但有人已經開始慌了。在廣西某縣城開手機專賣店的平女士告訴界面新聞,華為手機漲價後,自己拿貨的價格已經接近官方的賣價了,這讓她更不敢漲價。「小縣城顧客普遍還要跟你講價,你再漲就真的沒人買了。」
「今年真的很難。」平女士透露,漲價後,高端機基本接近零利潤,只有低端機能賺一些。以往每臺手機能賺小一二百,現在只有幾十塊錢的利潤。
平女士還透露,基本上華為的熱銷型號都在缺貨,需要搭配冷門型號才能拿貨,但後者一般都不太好賣。她希望Mate 40上市後漲價不要太猛烈,但似乎很難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