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藥研發到守護健康,生命科技將成AI巨頭新賽道

2020-12-06 楊劍勇

文/楊劍勇

科技技術日新月異,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科技技術為各行各業帶來創新活力,金融業繼而向金融科技轉變,製造業邁向先進位造轉型。與此同時,醫療方向,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大數據融合,加速了大健康產業鏈轉型升級。在IDC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命科學研發系統的發展。並指出在新藥研發中,藥物發現、藥物仿真等研發工作越來越依賴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並藉助雲計算技術的計算力,極大地提高了新藥研發效率並加速了研發進程。

整體來說,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賦能各行業的同時,市場規模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結合早前IDC的調研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支出在未來四年翻一倍,由2020年501億美元,到2024增長至1100億美元,複合年增率超20%。需要指出指出的是,零售、銀行、製造以及醫療是全球人工智慧支出最高的細分應用領域。

面對人工智慧龐大市場機遇,以及產業智能化對新技術需求,科技企業迎來最好的發展紅利,諸如科大訊飛作為智能語音代表性廠商,憑藉其人工智慧技術在教育、醫療、城市、汽車、翻譯等場景得到良好應用落地,面對疫情衝擊,營收得到恢復,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8%至72.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48%至5.5億,預示人工智慧核心技術驅動的戰略布局成果不斷顯現。

需要指出的是,科大訊飛在智慧醫療這條賽道上增速迅猛。前三季度,來自智慧醫療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19%。與此同時,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在積極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向醫療方向挺進。以百度為例,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發起成立的「百圖生科」(英文簡稱BioMap),計劃投入上百億元建設自主可控的生物計算平臺。將利用前沿算法、智能傳感器、智能晶片、微納機器人等AI能力解決生命科學問題。

這將會是中國首家生物計算平臺公司,為生命科技發展提供新動能,用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生命科學發展,對人類健康意義重大。事實上,多年前就在積極探索和發展利用AI技術改善醫療,不僅在今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迅速響應推出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 LinearDesign,是專門用於設計優化mRNA序列的高效算法。且在2018年推出AI靈醫智惠醫療品牌,用AI幫助中國基層醫療智慧升級。

同時,在過去兩年裡,先後推出了全世界最快速的 RNA 結構預測算法 LinearFold,以及全世界最快速的 RNA 配分方程和鹼基對概率預測算法 LinearPartition 等,這些研究成果在業內受到廣泛重視,並相繼被計算生物學領域頂級會議 ISMB 接收。

騰訊作為科技向善踐行者,基於AI能力推出雲深智藥AI藥物研發平臺。全球面臨新冠病毒困難下,該平臺幫助研發人員提升臨床前藥物發現的效率,目前與多家藥企合作,將AI模型應用到實際藥物研發項目中。這是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作為藥物設計領域的關鍵創新技術之一,將為藥物研髮帶來智能化變革的新機遇。

就在本月早些時候,騰訊公布了一項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發現的新進展,揭示男性脫髮的潛在病理學機制。由南科大生物系魏志毅副教授課題組與匹茲堡大學張誠教授、新加坡 A*STAR 研究所範昊研究員、騰訊 AI Lab 黃俊洲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合作完成的《人體類固醇II型5a還原酶與抗雄激素藥物非那雄胺的結構研究》論文,該項聯合研究成果於近日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通過騰訊自研的提升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的新方法,聯合研究團隊首次解析了II型5a還原酶(SRD5A2)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治療脫髮和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分子「非那雄胺」對於該酶的抑制機制,這將有助於深化研究相關疾病的病理學機制及藥物優化。此次,騰訊 AI Lab 採用「從頭摺疊」的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幫助解析了SRD5A2晶體結構,並通過自研AI工具「 tFold」有效提升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精度,在科研突破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騰訊AI Lab於2020年初在CAMEO平臺註冊了自動化蛋白結構預測伺服器 tFold server。在應用方面,tFold server的公測版也已經在騰訊雲深智藥平臺發布。需要指出的是,除藥物研發以外,騰訊 AI Lab 也在影像篩查、病理診斷等多個醫療領域持續探索,不斷拓展和深化研究與應用,這也是騰訊又一個「科技向善」落地的典型場景。

在醫療場景案例中,還有GE Healthcare, 在過去幾年中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在邁向雲端轉型過程中,選擇AWS創建了GE Healthcare Cloud ,並藉助Amazon SageMaker,GE Healthcare可以通過強大的人工智慧工具和服務來促進患者護理的改善。

最後,人工智慧技術驅動下,在輔助醫療、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施展出人工智慧技術價值,從而幫助醫療研究機構/人員更加高效的攻克醫療難題。隨著科技巨頭開發出先進的AI算法,將推動醫學領域一個巨大飛躍。智慧醫療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主要得益於算法日臻完善、計算能力大幅提升以及降低硬體成本是推動該市場發展關鍵因素。

未來,利用科技守護人們健康將會越來越普及,伴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各大機構包括科技巨頭們都在探索利用AI技術幫助治療,造福社會。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致力於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家生物計算平臺來了,李彥宏布局生命科技新賽道
    將利用前沿算法、智能傳感器、智能晶片、微納機器人等AI能力解決生命科學問題,這將是中國首家生物計算平臺公司,為生命科技發展提供新動能,用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生命科學發展,對人類健康意義重大。隨著近年來算力的大幅提升,以及算法日臻完善,生命科技得到了迅猛發展,從健康管理到攻克醫療難題、從輔助醫療到藥物研發,AI技術發揮了巨大價值。
  • AI闖出新賽道!計算機加速新藥研發,跨界人才難覓
    數位化正在成為健康醫療領域的新趨勢。大型藥企很早就開始了數位化的試點,包括製藥巨頭輝瑞(Pfizer)、羅氏(Roche)、安進(Amgen)等。但是過去人工智慧(AI)等技術工具尚未成熟,還無法為人們所用,而到了今天科技大爆發的時代,一切都變得有可能實現了。高科技降低新藥研發成本勃林格殷格翰研究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他的智慧型手機屏幕,上面呈現出一個具有許多分支的分子圖像,圖像上除了化學結構外,還列出分子屬性等研究數據。
  • 科技巨頭相繼進軍醫療,傳百度將投20億美元布局生物計算未來
    科技巨頭瞄向醫療領域,新藥研發、攻克醫療難題,人工智慧發揮巨大價值人工智慧面向醫療領域應用市場前景廣闊,全球科技巨頭均瞄向健康醫療。有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將尋求20億美元資金進入生物科技領域。科技巨頭們利用科技技術踐行著社會責任,包括谷歌、微軟、IBM等科技巨頭們欲通過AI技術幫助解決癌症治療。以IBM Watson Health為例,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運用於醫療行業,助力解決在腫瘤與基因、醫學影像、生命科學、健康管理等健康領域的多重難題。
  • 百企大戰AI+新藥研發:全視野透視78家AI創新企業、26家全球製藥巨頭
    +新藥研發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動脈網·蛋殼研究院曾在2016年5月發布《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三):藥物挖掘》報告,梳理了國內外人工智慧企業在新藥研發領域的發展情況,出現了Atomwise、Numerate、晶泰科技、雲勢軟體等十餘家代表性企業,整個人工智慧+新藥研發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 讓科技律動生命 他們用行動守護健康
    因健康,月圓人圓家才圓因創新,民族昌盛國才興讓科技律動生命用行動守護健康到12年不間斷支持患者生命的設備中國智造 中國質造魚躍制氧機讓世界領略連續引領10年的硬核實力用行動守護人民健康為生命續「氧」魚躍累計捐贈600萬臺防疫醫療設備馳援武漢
  • 又一家製藥巨頭與AI公司達成合作,德國默克集團將部署 Insilico...
    36氪獲悉,德國製藥巨頭默克集團,宣布與AI醫藥研發公司 Insilico Medicine 達成合作,將用於全新分子設計的產品Chemistry42生成化學AI平臺,整合到默克集團的高性能計算(HPC)基礎設施上,提供定製化的服務。
  • 推出新一代AI驅動新藥發現引擎GeniusMED,雲勢軟體欲將新藥研發...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GMIC大會上,生命科學領域雲解決方案服務商雲勢軟體發布了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新一代AI驅動的新藥發現引擎GeniusMED,雲勢軟體創始人&CEO張英男表示,這款新藥發現引擎的目標是將新藥的研發效率提升60%,並且大幅度降低研發成本。
  • 依圖科技混戰AI醫療
    比如,在醫療應用方面,AI已經滲透到醫療行業的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新藥研發等諸多領域。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AI技術在醫療行業滲透速度明顯在加快。疫情期間,國內網際網路企業、AI企業、物流企業紛紛發力,使用體溫檢測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多種AI產品,為抗疫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同時這些智能產品的應用,也加快了醫療行業的智能化進程。
  • 利潤暴跌下,華米科技的AI健康賽道突圍
    華米科技Q2財報數據顯示,其研發費用猛漲至營收的10%,對利潤率產生了極大影響。不過,這也與華米科技力推其「AI+健康」的戰略不無關係。而在「AI+健康」這個市場同時參與的巨頭不少,自身缺乏生態的華米能否突出重圍,尚有待觀察其後續技術水平如何。
  • 又一家製藥巨頭與AI公司達成合作,德國默克集團將部署 Insilico Medicine 生成化學平臺
    36氪獲悉,德國製藥巨頭默克集團,宣布與AI醫藥研發公司 Insilico Medicine 達成合作,將用於全新分子設計的產品Chemistry42™生成化學AI平臺,整合到默克集團的高性能計算(HPC)基礎設施上,提供定製化的服務。
  • 藥研新勢力!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新藥研發歷來是九死一生,據國家藥監局官網和各藥企官網發布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6日,2020年大約有43個新藥在中國大陸獲批上市,外資藥廠依舊是絕對主力。正因為研發路途艱險,因此任何新技術的誕生,都是對疲倦不堪的工業界的一劑強心針。
  • 抗病毒創新藥:中外藥企鏖戰新賽道
    另一方面,跨國醫藥巨頭也在持續加碼中國本土創新。除了傳統的抗腫瘤、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感染和人工智慧醫療也成為各方爭相下注的新賽道。接連刷新融資紀錄 火熱和創新成為國內藥企關鍵詞「回顧近兩年的中國醫藥市場,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火熱和創新。」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藥研新勢力!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正因為研發路途艱險,因此任何新技術的誕生,都是對疲倦不堪的工業界的一劑強心針。製藥巨頭如藥明康德、先聲藥業在AI藥物研發的投入上逐年增加,科技巨頭如谷歌、騰訊、百度等也在布局AI+藥物研發賽道,騰訊還推出的AI藥物發現平臺雲深智藥為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了算法支持。「作為新藥研發的一個工具,AI前景可期。」
  • AI藥物研發再獲巨頭認可,強生製藥子公司與Insilico建立研發合作
    36氪獲悉,強生製藥子公司楊森製藥與AI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今日籤訂了一項AI多靶點藥物發現協議。據了解,牽線促成此次合作的正是強生創新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雙方協議,Insilico Medicine將針對楊森提出的靶點,設計具有特定性質的苗頭化合物小分子,並獲得預付款和裡程碑付款。
  • 阿里騰訊追逐AI藥研賽道,晶泰科技獲3億美元融資,想要擺脫「代工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9月28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相對於傳統藥物發現及開發方法,AI可以更快發現新的分子化合物或者有潛力的新靶點,加快藥物研發過程,還可以更準確預測新藥後續的實驗結果,提高藥物開發流程中每個階段的成功率。
  • 南京生物醫藥谷 ,新藥研發大福地
    園區擁有生物醫藥企業410多家,7家上市企業,板塊年收入佔南京醫藥界半壁江山,有醫藥從業人員近兩萬名,醫藥專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藥谷是核心承載區,也是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產業發展定位中「基因之城」空間布局的重要「一谷」。
  • 伴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加速了醫療研發進程
    與此同時,醫療方向,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大數據融合,加速了大健康產業鏈轉型升級。在IDC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命科學研發系統的發展。並指出在新藥研發中,藥物發現、藥物仿真等研發工作越來越依賴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並藉助雲計算技術的計算力,極大地提高了新藥研發效率並加速了研發進程。   整體來說,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賦能各行業的同時,市場規模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 生命體徵持續監測,桂花網與質子科技攜手守護患者健康
    在這些變化中,最受矚目的當屬與百姓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健康醫療領域。近期,一款由杭州質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卡帕奇中央遠程生命體徵監測系統」,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全國10餘家醫院成功投入使用,得到醫患一致認可。
  • 基石藥業押中ADC新藥:ROR1新藥數據樂觀,百億市場再添熱門賽道
    根據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 Research & Markets 發布的一份新報告,未來10年ADC市場將經歷飛速發展,預計2024年ADC市場將達到100億美元,該領域市場前景廣闊。而ROR1 ADC藥物在出色的數據與巨頭的青睞之下,有望成為ADC領域的又一個熱門賽道。
  • 體外虛擬篩選新冠藥物傳捷報 網際網路巨頭提前布局AI製藥
    德勤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前12位生物製藥巨頭在研發上的投資回報率僅有3.2%,處於8年來最低水平。而成功上市一款新藥的成本從2010年的11.88億美元增加到20億美元。降低研發費用一直是各大製藥公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AI輔助製藥恰好能改善這一問題。報告顯示,AI可以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從12%提高到14%,由此為生物製藥行業節省數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