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承認與否,時至今日,蘋果仍然是全球手機廠商無法戰勝的共同宿敵。
今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衝擊導致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低潮期,幾乎所有手機廠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雖然各大廠商第一時間抓住了5G手機換機潮,及時推出了大量新款5G手機,試圖憑藉5G新機能夠扭轉頹勢,但實際效果卻並不樂觀。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蘋果似乎是唯一沒受到過多負面影響的廠商。無論是不被看好的減配廉價版「iPhone SE2」,又或是不支持5G網絡的老款機型iPhone 11,在5G手機逐漸成為主流的大環境下,沒有發布任何一款5G手機卻仍人氣經久不衰的手機廠商,也只有蘋果一家了。
根據多家市場調研機構的報告數據顯示,iPhone 11繼續蟬聯為全球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其銷量遠超過其他任何一款安卓機型。儘管在疫情導致行業寒冬的特殊時期,iPhone在的銷量也並未出現明顯萎縮。
今年第一季度,受銷售淡季、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全球手機行業遇冷,為了在艱難的環境下尋求一線生機,幾乎所有國內手機廠商開始大肆吹捧5G,並以此為賣點,在狂轟亂炸的廣告營銷攻勢下,5G手機被過度吹捧,受此影響,不少消費者將5G手機視為購買新手機的必備因素,如果不是5G手機根本不會考慮。
從銷量以及市場份上看來,三星、華為幾乎是相差不大的成績問鼎全球第一,但蘋果的市場份額卻似乎並不理想,長期徘徊在全球第三,始終沒有什麼明顯的增長。但實際上,蘋果的利潤卻是毫無疑問的全球第一,別看iPhone銷量並不是最多的,不過錢卻是賺得最猛的。
據相關數據顯示,蘋果拿下全球市場約三分之一的營收,一家廠商賺走了整個行業近34%的營收,如此驚人的利潤是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的。雖然時不時會看到一些唱衰蘋果和iPhone的種種吐槽,但不可否認,蘋果仍然是一隻實力驚人的「吞金獸」,別的咱不說,論賺錢能力,蘋果可從來都沒輸過。
那麼,同樣是手機廠商,憑什麼蘋果能賺走全球三分之一的營收呢?
首先,自成一派的iOS軟體生態體系是蘋果的主要創收渠道之一。和依賴谷歌的安卓廠商不同,蘋果始終打造完全獨立自主的生態體系,上到作業系統,下到每一個App,蘋果都設定了嚴格的規範和管理審核機制,也將科技商業化做到了極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蘋果通過應用商店賺取的商業收入竟高達5190億美元,並且其中屬於應用開發者的報酬只佔據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均被蘋果收入囊中。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驚人的收入還不包括iPhone、iPad等硬體產品的銷售,僅僅只是軟體生態創收的一部分。相較之下,在蘋果面前還是太嫩,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
和蘋果不同,其他所有手機廠商均不具備完全獨立自主的軟體系統生態,完全依賴於谷歌授權的Android系統,而手機廠商充其量只能勉強算是「擁有使用權沒有話語權」,根本無法實現類似於蘋果的創收變現模式和能力。
如果說,買iPhone就是為了享受iOS系統,這樣的說法也很貼切。強大的iOS軟體生態體系為蘋果實現長期創收變現提供了基礎條件,而這一點,卻是其他手機廠商最欠缺的薄弱環節。
這也是為什麼能夠拿下全球營收三分之一的主要原因,不得不承認,在蘋果面前還是太嫩,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