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喊十年上市口號:內控問題頻發 「罰單」接到手軟,王牌信用卡...

2020-12-20 中國財經時報網

從信用卡行業標杆到全國性股份行倒數第3名,廣發銀行是不想上市還是上不了市呢?

伴隨著渤海銀行登陸港交所,國內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只剩下兩家沒有上市音訊,分別是恆豐銀行和廣發銀行。

據《每日財報》了解,廣發銀行從2009年就開始準備上市事宜,但自從2016年高管大換血後,該行的IPO狀態便悄然改成了「暫時中止」,此後便沒有了IPO的消息。

此外,此前作為信用卡業務老大的廣發銀行,近年來該行的信用卡業務卻被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打敗,該業務還屢遭投訴陷入困局,廣發銀行還因內控問題,「罰單」接到手軟。遲遲不上市的廣發銀行是不想上市還是上不了市呢?

前後10年準備,IPO進程一波三折

1988年9月,經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廣東發展銀行作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點銀行而成立,註冊資本35億元人民幣,總部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農林下路83號。

2011年4月8日,經監管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批覆同意,更名為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發銀行」。

成立已有三十多年的廣發銀行,已過而立之年,同時期成立的銀行早已實現了上市。就連成立時間不足廣發銀行的「晚輩」中,也有相當數量的佼佼者,前後腳的邁入IPO大門之內,如近年來頻頻過會的城商行、農商行等。

其實早在2009年,廣發銀行便有了上市的計劃。並在2011年,向證監局備案,正式啟動IPO,預計「A+H」股同步上市。此後,廣發銀行開始清理不合規股東,2013年,廣發銀行股東大會正式授權董事會及高管層啟動上市計劃。

為順應市場的變化,廣發銀行又擱淺A股上市的計劃,專心推進H股。但進展緩慢,2015年的年報中,廣發銀行再次表達IPO上市的意願。

但在2016年,廣發銀行迎來了重大股權變更和高管大換血,中國人壽(601628,股吧)與花旗集團籤署了廣發銀行股權轉讓協議,以每股6.39元的價格收購花旗集團所持有的20%股權,同時收購IBMCredit所持的3.686%股權。

至此,中國人壽在廣發銀行持股比例達到43.686%,成為廣發銀行第一最大股東。此後,廣發銀行的高管全部更換為出資中國人壽人馬,原廣發銀行原董事長、行長遞交辭呈,中國人壽全面接管廣發銀行。楊明生的就任,標誌著廣發銀行正式步入「國壽時代」。

國壽似乎並未繼續推進該行上市之路,2017年7月13日晚間,廣發銀行的IPO狀態變為了「暫時中止」。自此之後,廣發銀行再未傳出過上市的消息。

直至2019年7月23日,廣發銀行召開了2019年上半年工作會議,國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濱表示廣發銀行要主動承接集團戰略部署,明晰優化自身發展定位,圍繞「三至五年內實現公開上市」的目標進一步推進戰略深化。

資產質量持續下滑,信用卡業務頻遭投訴

在很多人印象裡,廣發銀行是一家知名的股份制銀行,但如果從數據來說的話,廣發銀行表現並不佳。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9年,廣發銀行營收763.12億元,淨利潤125.81億元,

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業績排名相對靠後,在國內銀行中排名中分別為39位、18位。

此外,廣發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出現了下滑趨勢。2019年,廣發銀行的不良率為1.55%,較2018年增長了1個百分點。

除了業績不佳,資產質量持續下滑,就連廣發最為出彩的信用卡業務,也被頻頻投訴。

7月15日,廣發銀行就因貸款分類、從業人員處罰信息報送、信用卡「財智金」業務貸後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廣東銀保監局處以罰款220萬元的行政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廣發銀行於1995年率先在國內推出VISA信用卡,廣發也因此成為了國內首個發卡量突破100萬張且盈利的銀行,一度成為行業標杆。在發展初期,甚至略勝招商銀行。

但在後期的零售大潮中,沒有抓住機會,被招行快速反超並拉開身位。

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廣發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8106萬張,較年初增長15.89%;實現交易總額2.41萬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了14.90%;信用卡總收入543.16億元,漲幅為9.40%。

而招商銀行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其2019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953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3.04%;實現信用卡交易額4.35億元,同比增長14.62%;實現信用卡總收入799.88億元。

由此來看,廣發銀行在信用卡業績方面早已明顯落後於招行,不僅如此,廣發銀行還在因信用卡業務收到了多筆投訴。

據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資料顯示,截至7月13日,關於廣發銀行的投訴共有6983條,其中多是關於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暴力催收的。

其中,有一名用戶表示,廣發銀行的借款業務在辦理前並未公布其需要分期還款、並且還要還清手續費,明顯屬於誤導消費。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11月6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就曾發布公告,通報過廣發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廣發銀行的問題主要在於,推介私募股權基金過程中存在5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內控問題頻發,「罰單」接到手軟

除信用卡業務屢被投訴,近年來違規和罰單幾乎貫穿了廣發銀行各個階段。廣發銀行歷史接受過最大的罰單便因「僑興債案」。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僑興集團下屬公司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無法兌付,該私募債由浙商財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當時浙商財險為了降低風險,找到了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為其進行反擔保。廣發銀行惠州分行收取「僑興私募債」發行金額20%作為保證金,給浙商財險開具了保函,為浙商財險給「僑興私募債」做的保證保險做了反擔保。

2016年底,兌付事件出現後,10多家金融機構拿著兜底保函等協議,先後向廣發銀行詢問並主張債權。廣發銀行卻稱之前所開保函為「假保函」,並非廣發的工作人員所開,「蘿蔔章」由此再現江湖。

隨著僑興債違約事件的爆發,廣發銀行內控不足的弊端暴露。浙商銀行對投資者進行先行賠付讓該事件得以平息,而廣發銀行也在2017年年底收到了原銀監會7.22億天價罰單,6名涉案人員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工作。

這是銀行業史上最大的罰單,受到了整個金融行業的關注,也給廣發銀行的IPO之路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僑興債案」像是廣發銀行美麗包裝的一個裂縫,撕開這個裂縫後,廣發銀行內控的問題逐漸被暴露出來。

僅在2018年,廣發銀行因內控管理失效接受的罰單金額就有1100萬元之多,其中至少5起「百萬級別」的罰單。

2019年10月,廣發銀行還因合規、風險管控問題,被銀保監會發文依法查處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廣發銀行總行相關責任人員。

今年1月14日,廣發銀行杭州分行因存在未按監管要求隔離理財業務和自營業務風險,同業投資資金部分對接本行理財非標投資的行為,再次被銀保監會處以罰款50萬元。

僅過兩天,1月16日,廣發銀行濟南分行又因存在風險分類不準確、授信業務管理不盡職等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185萬元的處罰。

3月9日,廣發銀行廣州分行因存在個人消費貸款貸後管理不盡職的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廣東監管局處以罰款40萬元。

今年5月,廣發銀行鄭州分行因虛報、瞞報金融統計資料;超過期限或未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帳戶開立、變更、撤銷等資料等七宗違法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罰款117.6萬元。

從曾經的信用卡行業標杆,到如今的全國股份行倒數第3名,已過「而立之年」的廣發銀行,卻因內控問題頻接罰單。在新管理層的帶領下,廣發銀行究竟何時才能走出「違規」泥潭,重拾「上市夢」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

相關焦點

  • 廣發銀行空喊十年上市口號:近年罰單接到手軟 王牌信用卡再受處罰
    據《每日財報》了解,廣發銀行從2009年就開始準備上市事宜,但自從2016年高管大換血後,該行的IPO狀態便悄然改成了「暫時中止」,此後便沒有了IPO的消息。此外,此前作為信用卡業務老大的廣發銀行,近年來該行的信用卡業務卻被招商銀行打敗,該業務還屢遭投訴陷入困局,廣發銀行還因內控問題,「罰單」接到手軟。
  • 廣發銀行困局: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
    信用卡等業務屢遭投訴、大小案件頻發、原董事長行長被警告,國壽系掌舵人的「手術刀」能否治癒內控頑疾,重拾擱淺上市夢?  來源:行長要參  作者:要參君  曾推出堪稱真正意義上的visa信用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廣發銀行近期卻因為信用卡業務,慘遭客戶投訴。
  • 河南許女士恆豐銀行信用卡被冒名掛失 多次溝通終無果
    近日,本網接到消費者許女士的反映,許女士在2019年12月底經朋友推薦辦理了一張恆豐銀行的信用卡,2020年1月3日許女士從焦作乘車來到鄭州在位於鄭州市才高街東方鼎盛中心一層的恆豐銀行鄭州分行櫃檯當面審核開通,此卡開通後許女士用卡消費10多次,消費共計2萬多元,2020年1月30日晚上
  • 解讀智能家居:蘋果好空喊口號 小米更務實
    至少從未來的智能家居來看,蘋果在這方面就表現得相當不令人滿意,只是一味的空喊口號。AppleWatch成全球第一跳票科技產品在去年的9月初,蘋果就已經在iPhone6手機的發布會上發布了AppleWatch這款蘋果的首款智能可穿戴產品。當時,庫克還大吹牛皮說AppleWatch是他認為的蘋果這些年最具創新力的產品。
  • 交通銀行陷入信用卡糾紛又頻收罰單 被摩根大通下調A股評級丨銀行
    同時,該行其他業務也相繼曝出受罰問題,並被摩根大通將其A股評級下調至中性《投資時報》研究員 趙新平交通銀行(601328.SH)近期仿佛進入「多事之秋」,因信用卡糾紛和監管處罰問題被捲入輿論漩渦。幾乎是同期,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被監管部門要求整改,並被處以罰款100萬元。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除了信用卡業務的100萬元罰單,交通銀行其他業務也陸續收到罰單,處罰金額合計已超過150萬元。近日,該行還被摩根大通下調評級。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 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郜融蓮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近日,上海銀行在一天之內接到了上海銀保監局的5張罰單,罰沒原因分別為: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合計罰沒180萬元。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近日,上海銀行在一天之內接到了上海銀保監局的5張罰單,罰沒原因分別為: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合計罰沒180萬元。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 中山證券暴露內控問題 因債券承銷調查不審慎再收監管罰單
    中山證券收到的警示函顯示,該公司作為金茂集團公司債券「16金茂01」的承銷機構,未審慎調查金茂集團關聯方及關聯關係、對外擔保等事項   《投資時報》研究員 章帆   隨著金融業監管趨於嚴格,一些券商的內控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 ​中山證券暴露內控問題 因債券承銷調查不審慎再收監管罰單
    《投資時報》研究員 章帆隨著金融業監管趨於嚴格,一些券商的內控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日前,中山證券因債券承銷調查不審慎領到監管罰單。此前的7月10日,中山證券大股東錦龍股份(000712.SZ)召開臨時會議,罷免包括董事長林炳城在內的四名董事,理由是中山證券在債券承銷等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因內控不完善、防範利益衝突機制不到位等問題,連續被證券監管機構採取監管措施。
  • 華夏銀行再領罰單年內被罰過千萬元 前三季度信用卡收入下降
    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王欣 報導華夏銀行又陷入罰單的漩渦中,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蘇州監管分局對華夏銀行蘇州分行開具罰單,並處以15萬元的罰款。新華融媒看財經記者統計,截至目前,華夏銀行今年已收到中國銀保監局28張罰單,被罰金額1265萬元。
  •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被罰100萬 罰單列舉兩件違法事由
    8月5日,上海銀保監局就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問題責令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進行整改,並處罰款共計100萬元。罰單列舉了交通銀行的兩件違法事由:2019年6月,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對某客戶個人信息未盡安全保護義務;2019年5月、7月,該中心對部分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嚴重不審慎。
  • 銀保問題頻發 郵儲行風控短板顯現 新華社——經濟參考網
    資料照片    今年以來,中國郵儲銀行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因在代理保險產品銷售過程中出現違法問題而多次收到來自各地保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在郵儲銀行代理保險銷售過程頻現問題的背後,暴露了其在人員架構以及風險控制上的短板。
  • 又是內控不完善「惹禍」 中信證券一營業部領罰單 同一問題重複...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雲中錦 分支機構是券商的「毛細血管」,其合規管理關乎每家券商的整體運行,從這個層面來看,每一份針對分支機構的監管罰單都值得認真反思。多名客戶開戶資料重要信息缺失、高齡客戶職業信息填寫異常,未按規定項監管報告營業部負責人任職情況……因存在多項違規行為,中信證券北京紫竹院路證券營業部於日前收到了北京證監局下達的罰單。梳理來看,去年以來,中信證券不同的營業部因重複同一類錯誤頻繁被罰。
  • 下屬用拉杆箱裝錢行賄分行長 浙商銀行內控遭考問
    該案將浙商銀行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而浙商銀行今年面臨的煩心事不止一樁,年內屢收罰單令市場對該行內控管理產生質疑,合規隱憂待解背後該行還面臨著盈利能力下降等壓力。受賄獲刑2017年底的一天,上海靜安區遠中風華宿舍樓下,孟某把汽車停穩後,從車後備箱裡拿出一個銀白色的拉杆箱遞給對面剛剛一起吃飯的顧清良:「一點意思,請收下。」
  • 順豐頻發丟件、掉包事件:理賠「高保低賠」投訴過萬條 專家稱亟需健全內控制度
    中國網財經8月25日訊(記者 宗高 見習記者 譚夢桐)近日,順豐被多家媒體曝出丟件、快件被「掉包」、「監守自盜」等問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順豐服務問題頻發,很可能由於內控機制不完善、糾紛和解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導致消費者總體滿意度不高。
  • 阜新銀行內控漏洞頻...
    作為遼西北最大的城商行,阜新銀行早在2016年就曾啟動上市計劃,但最終擱淺。在2018年-2019年的中小銀行上市潮中,阜新銀行再次放出風聲,稱已與建銀國際就H股上市項目等事項達成合作,計劃2019年實現上市。
  • 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巨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資料顯示,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商業觀察發現,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屢屢被投訴,理財出現巨虧,其服務水平讓人質疑。
  • 3160張罰單、9.92億罰款!工行、民生等領罰超3000萬 銀行業2019年...
    從處罰的緣由來看,2019年銀保監系統針對銀行業處罰的重點集中在違規發放貸款、信貸資金被挪用、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內控管理不到位、違規推薦銷售未經批准的理財產品等方面。粗略統計,上述違規行為所涉及的罰單數量佔到全年罰單的近三分之一。
  •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市場「不手軟」 監管力度加大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市場「不手軟」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市場秩序毫不手軟。2017年至今,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開出多張罰單,尤其最近,央行對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開出的罰單更是達到了百萬級別。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一方面,央行加強了對支付機構的整肅力度;另一方面,央行針對支付機構的政策頻出,這些都顯示出央行在這一領域的監管趨嚴。
  • 「曲線上市」失敗、合規問題頻現 財富證券正式更名為財信證券
    搜狐財經發現,財信證券業績穩定上漲的同時,合規問題頻現,多項業務違規被罰,2019年曾多次收證監會「罰單」。  2019年9月9日,湖南證監局發布公告稱,財信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業務中,待購回期間未能持續有效地對融入方經營、財務、對外擔保、訴訟等情況進行跟蹤,因此決定對財信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