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多國邁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經濟因為人口老齡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亞洲的日本,因為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速非常緩慢,上行乏力。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也在提升,雖沒有發達國家那樣嚴重,但是人口結構中老年人的佔比增高,而新生兒的增長卻有下滑趨勢,年輕人口慢慢變少。比如現在60年代出生的人,已經60歲了。70年代出生的人,已經知天命了,老年群體更多了。
在2020年12月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前央行副行長朱民也表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億人,每年老年群體迅速增長。如果長此以往下去,老年人的數量勢必會增多。此前國發展基金會發布報告曾預測:到2022年,社會將進入老齡社會;到2050年,人口會發生根本性變化,老齡群體人口可能會達到總人口的1/3,約有5億人。
相比進入退休年齡,逐漸失去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我國勞動力人口近年持續下降,在8年前,我國勞動力人口比2011年就整整少了345萬人,證明人口紅利已漸漸消失。正是那個時候,「延遲退休」這個說法開始提及,各路專家對人口結構相關話題陷入討論。
如果按照聯合國發布的標準看來,當一個國家老齡人口佔到總人口的10%時,這個國家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了。2014年的時候,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已經超過了15%,這個比例在當時約有2.1億人,6年後數據已經升到2.5億人。
人口老齡化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比如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壓力增大,而不願意生娃,不想過早有「負擔」,有些甚至都不願意結婚,願意單身貴族。年輕人的思想變化對老齡化趨勢是有一定影響的。是人就會變老,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長生不老的仙方,壓力大、累、操心會加速衰老。像日本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勞動資源就會嚴重短缺。
所以,很多去過日本的人會發現,很多日本老人70多歲了還在開出租,還在充當勞動力,這也是日本採取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策略。當年輕勞動力減少時,養老金同樣會變得微薄,畢竟任何一個國家的養老金體系都是年輕人去養老人,如果年輕人養不動老人,老人就需要自食其力,因此在日本,老年人同樣被視為勞動力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促進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是製造和消費,人口老齡化對這兩方面都會造成影響,製造需要勞動力,消費需要年輕人,這是個趨勢。日本雖然老年人開始充當勞動力,但在消費層面還是會需要一些問題,老年人的消費需求遠無法跟年輕人相比。而這個問題在日本已經上演,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一邊應對人口老齡化,一邊經濟增長緩慢的原因。
我國的情況實際上跟日本還有所不同,現在老齡人口增多也是因為人口基數太大,但是日本出現的問題,是需要引起前車之鑑的。雖然現在「二胎」放開,但在生育率方面並沒有得到顯著提升,現在的年輕人對生娃很抵抗,就別說「二胎」了。現在一些國家正考慮通過吸引外來人口逐漸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未來我國人口結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