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時隔一天,有一位常州人也登上珠峰之巔,她就是從天寧鄭陸鎮走出,目前在深圳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合伙人的顧文婷。
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決定始於兩年前。公司另一位合伙人厲偉曾是北大120周年校慶珠峰登山隊隊長,他常用自己的故事激勵同事:工作如登山,只要我們敢想、敢闖、敢為,敢於突破自我、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在掌握科學的方法後,一定能攀上新高峰。紙上得來終覺淺,顧文婷決定親身躬行。
「為了這次攀登我們整整做了兩年的準備,先後攀登了5000、6000、7000、8000米的四座雪山。平常跑馬拉松鍛鍊耐力,下班以後爬樓梯,一周4次,每次150層樓梯打底。周末的時候去登深圳最高峰梧桐山,來回兩趟十個小時,不斷提升自己的耐力和毅力。」顧文婷說。
對於她來說,一邊是緊鑼密鼓的日常體能訓練,另一邊還負責著公司最為重要的一項職責——已投資項目的投後管理,同時還承擔了多個出資人的聯絡溝通以及一些特別重大的新項目的投資安排。
「登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創業投資和投後管理也極需要時間和耐心。」在這兩年間,顧文婷將登山所要用到的智慧、努力和勇氣,運用到了日常工作中,並取得了驕人成績。在公司2019年度總結大會上,她取得了募資綜合排名第一、投資綜合排名第四的優異成績,獲得年度投資人、年度募資先鋒、年度人物等諸多個人大獎;並率領團隊獲得了優秀項目投資案例、優秀項目退出案例、優秀項目管理案例等多個團隊大獎。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合伙人。
今年4月10日,顧文婷與同伴正式踏上攀登珠峰之路。4月28日,他們第一次從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歷經兩天15小時的艱難跋涉,到達6500米俗稱「魔鬼營地」的珠峰前進營地。在此拉練三天後,在準備拉練至海拔7028米的珠峰北坳時,由於連日大雪可能引發小型雪崩,集體下撤大本營。5月8日他們再次來到 6500米「魔鬼營地」,北坳依然無法攀登,幾天後只好踏著沒膝的積雪、頂著咆哮的狂風拉練到7018米的拉巴日峰頂。在撤回大本營休整幾天後,團隊第三次出發前往6500米「魔鬼營地」準備衝擊珠峰之巔。在5800米的過渡營地休息一晚後,第二天走到6000米時,又被要求撤回5800米。「當時我們已經在雪山上待了40多天,長期處於低溫缺氧狀態,如果不能儘快完成攀登,身體消耗過大,將失去登頂的能力。當時情緒是挺低落的。」顧文婷回憶,5800米營地條件很差,水源靠近運輸犛牛的棲息地,哪怕在水中加了濃鬱的巧克力粉,也難掩牛糞的味道。但是,為了攀登,必須忍受。
許多登山家說,女人比男人攀登雪山更為艱難。除了體力相對男性較弱之外,女性在超過一個月的登山周期中,因為生理期的原因更容易生病。而登山隊的整體安排、衝頂時的天氣窗口又無法因個人原因而更改。敢於攀登雪山的女性,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勇氣和汗水。
但是,當顧文婷衝頂珠峰到達 8300米突擊營地時,遇上了剛剛衝頂下撤的珠峰國測隊。她讚嘆道:「國測隊背負很重的測量儀器,在珠峰頂停留兩個多小時,為了更好地操作,隊員們甚至摘下了氧氣面罩工作。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5月28日上午8時27分,顧文婷在寒風中率先登上世界之巔,「登頂剎那,大腦一片空白,後來看到公司同伴也上來了,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能和團隊一起登頂,真的很有意義。」 平日的點滴積累,在這一刻化作了結果的必然。
顧文婷的老家在鄭陸鎮,在焦溪小學讀書,2002年高中畢業後,便前往廣州中山大學求學。為了追逐夢想,碩士畢業後,年輕自信的顧文婷選擇前往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深圳,開創自己的事業。當然,她也經常回家鄉看看。
「家鄉的發展變化確實很大!」顧文婷說,松禾公司專業從事科技投資,有許多成功的科技項目,她希望有機會把合適的項目推薦到家鄉,讓優秀的項目在常州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