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山東: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2021-01-03 海報新聞

11月30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山東、江西、福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紀實》點讚山東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全文如下##_FORMAT_GT_####_FORMAT_GT_##

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

——山東、江西、福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紀實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日前,以「儒行兩岸鑑照未來」為主題的2020年廈門(同安)孔子文化節在同安孔廟舉行。在禮樂和鳴中,舉行了盛大的祭孔大典,致敬先賢。誕生於山東曲阜的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將相距1500餘公裡的齊魯大地和八閩大地連接起來,鑄造共同的文化記憶。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七年來,山東、江西、福建等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論述,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積極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傳統文化的發展在這裡枝繁葉茂。

文旅融合促進傳統文化發展

一到周末,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子博物館便熱鬧起來,許多孩子前來參與研學活動,他們可以在這裡學做孔府糕點、做拓片、體驗記裡鼓車。「為了更好地挖掘傳統文化,該館正抓緊整理與修復3萬多件孔府散檔,其中不乏珍貴文物。」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介紹。

位於曲阜的孔子研究院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每年選拔100多名漢語橋國際學生,體驗古禮、篆刻、茶道等十多個項目。孔子研究院還舉辦幹部政德教育培訓班,去年以傳統文化講解與實地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培訓人員17000多人次。2019年,曲阜研學旅行突破150萬人次。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催生出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臺兒莊古城將非遺+景區結合,加速與區域文旅產業、文物、生態、交通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臺兒莊古城景區還將科技與文化旅遊業進行融合,不斷豐富遊客體驗。國慶期間,臺兒莊古城景區引進了20多臺帶有交通和導覽功能的機器人,深受遊客喜歡,供不應求。景區的一鍵報警、人臉識別,可以為遊客提供及時幫助,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則方便遊客查詢實時路況和酒店餐飲等信息。

泰山主打平安祈福文化,將旅遊淡季從5個月縮短為1個月。近年來,泰安著力做研學旅行,並深入挖掘挑山工文化,與黨性教育結合。煙臺蓬萊閣新建的戚繼光紀念館,成為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重要教學點。臨沂則出臺全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

「非遺」傳承煥發時代活力

每周三下午,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豫章小學的操場上或籃球館裡都會響起整齊劃一的鼓點和歡快喜慶的呼喊,上百名學生身穿金黃色馬甲,伴隨著激昂的音樂,一邊變換陣型,一邊敲打手中的鼓面。他們練習的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京西太平鼓。

「作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豫章小學已將太平鼓在五、六年級全面普及,不但在課堂教學中會傳授學生太平鼓的基本鼓點及技巧,還在課後開設了社團,感興趣的孩子都可以報名參加、免費習練。」豫章小學校長王玉燕說。

近年來,江西省深入挖掘陶瓷文化、書院文化、戲曲文化等江西優秀傳統文化,實施贛鄱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工程,紮實推動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推動贛南客家文化、吉安廬陵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萍鄉市在挖掘和整合剪紙、農民畫等豐厚的鄉土文化資源的同時,加大對春鑼、儺舞、縮龍表演等傳統文化活動的創新力度,使傳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儺舞重鎮」蘆溪縣南坑鎮建立了4支儺文化表演隊,累計開辦了30餘期儺舞培訓班,培訓村民上千名,讓其傳承後繼有人。

從「書院文化之旅」「國學經典研讀班」到「濂溪講壇」,九江學院充分挖掘以廬山為地標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將極具九江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陽腔、湖口草龍、瑞昌剪紙、修水全豐花燈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在湖口、瑞昌兩地建立了「青陽腔戲曲藝術教學實踐基地」「瑞昌剪紙教學實踐基地」,並將有關內容編入教材,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大學生的品德與情懷。

青島萊西市是中國著名的木偶之鄉,萊西木偶也是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9年,為了鼓勵傳統工藝文化項目發展,萊西市進一步出臺了相關補貼獎勵政策。萊西木偶第五代傳承人姜玉濤一直致力於萊西木偶戲的復興與創新發展。「由於木偶戲兒童觀眾眾多,我們不僅創作了更多的兒童劇,還嘗試將PVC、矽膠、3D列印等高科技應用到木偶製作中,使木偶表演更具觀賞性。」他們還到紐西蘭、瑞典、日本、美國等國家演出,向外國友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多措並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綠野仙蹤山居吟,陽關三疊長相思。日前,在朱熹出生地福建省尤溪縣,一場主題為「千秋儒風·古韻清幽」的古琴音樂會在這裡舉行。多位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一曲曲古風雅樂,以此紀念朱熹誕辰890周年,傳承弘揚朱子文化。與此同時,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研討會也在當地舉辦,國內數十位知名文化學者共同探討當代視野下的朱子文化。

以朱熹思想為核心的朱子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福建不斷挖掘、弘揚朱子文化的豐富內涵,推動朱子文化進課堂、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福建作為朱子的故鄉和朱子學起源地,近年來朱子學不斷復興並走進大眾生活,由此吹醒吹活了朱子文化,迎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福建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照南表示。

講好朱子故事,傳承朱子家風。福建各地以史籍為據,廣泛收集朱子和他的師友弟子故事,加以取捨甄別,運用現代語境,彙編一批具有鄉土味、通俗化的「朱子故事」,揭示其中蘊涵思想內核。同時,福建還編寫《朱子文化幹部讀本》《朱子文化小學篇》《朱子文化初中篇》,讓朱子文化進入福建省100多所試點中小學課堂。

為了讓城市文脈得到更好守護,讓傳統文化優秀基因更好融入現代生活,今年廈門市人大常委會積極發揮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在全國率先開展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的制定工作,通過了中國首部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

《辦法》強調,要綜合運用多種措施,使閩南文化藉助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深度融入城市建設發展和日常生活。從孩子抓起,推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落地實施;從社會做起,創造閩南文化宣傳體驗氛圍,比如,規範引導民眾按傳統習慣舉辦各類民俗活動,鼓勵在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裡融入保護傳承閩南文化的要求。將閩南文化的經典性元素、標誌性符號以及相關閩南文化產品等合理應用於公共建築、公共場所、交通設施等的設計、裝飾或者命名。

如今,閩南話、南音、高甲戲、漆線雕、博餅、沙茶麵等這些生動的閩南文化符號,在法治的保護下枝繁葉茂,生動展現出這片土地獨有的人文精神和傳統。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山東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12月2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山東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為題,點讚山東濟寧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文如下:
  • 朱子文化苑·合作交流·《光明日報》頭條點讚福建這件事–今日...
    《光明日報》頭條點讚福建這件事  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福建日報微信報導   11月30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點讚福建等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相關舉措。
  • 諸暨今年收穫《紹興日報》頭版頭條點讚12次!
    今天,《紹興日報 》頭版頭條點讚諸暨「楓橋經驗」基因+華為科技智慧,指出:「近年來,諸暨積極探索『楓橋經驗+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新路子,結合數字諸暨建設,通過行業共建、產業合作等模式,催生數智安防產業發展新模式,充分展示『楓橋經驗』與數智安防產業的『融合樣本』將『楓橋經驗』品牌價值轉化為優勢產業
  • 權威發布|山東「十三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文化事業...
    連續舉辦四屆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成為全國開展範圍最大、參與企業最多、平臺模式最新的文旅消費促進行動,受到文化和旅遊部肯定。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施文旅消費促進行動,提前啟動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季,省市縣三級落實1.5億元資金發放惠民消費券。
  • 《傳媒》雜誌: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_新媒體動態...
    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受眾的閱讀習慣,將受眾向用戶轉變,顛覆了傳統媒體的「遊戲規則」。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衝擊,傳統報業的廣告量呈現「斷崖式」下滑,報媒休刊的不在少數。那麼,報媒如何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如何更好地融合發展?這是傳統媒體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媒體融合實踐的研究,探討了傳統報業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期為傳統報業的轉型提供參考。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導:尼山光耀四海 文明照鑑未來
    12月20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尼山光耀四海 文明照鑑未來》為題對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進行了報導。2020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圍繞「文明照鑑未來」,展開交流對話,深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徑。
  • 促進文旅融合,打造有「內容」的美麗鄉村
    今天上午,由甘肅省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舉辦的文旅康養賦能美麗鄉村論壇在隴南市成功舉辦。與會嘉賓本次論壇作為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的三項分論壇之一,以「拓展鄉村功能、促進文旅融合」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相關行業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視角下的鄉村振興展望、「十四五」鄉村旅遊的升級主調與發展導向、新時代鄉村旅遊的高質量發展、立陶宛鄉村發展以及文旅實踐、甘肅康養產業發展等問題發表主旨演講,為甘肅文旅康養產業發展
  • 徐州: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徐州: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發布日期:2020-10-01 08:01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9月29日,兩場大型活動拉開了「十一」黃金周的大幕。白天,在徐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0中國(徐州)漢文化旅遊節暨第七屆徐州文博會開幕式;晚上,2020中國徐州鄉村文化旅遊節在賈汪區潘安水鎮盛大啟幕。走出疫情影響,徐州文旅市場正迎來強勢復甦。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崔鋒說,堅持守正創新,勇於擔當作為,奮力開創文旅融合發展嶄新篇章。文旅融合「融什麼、怎麼融」,是一個新課題。
  • 鍾櫟娜:科技賦能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科技賦能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業是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最明顯的產業之一。景區、酒店、旅行社、演出、餐飲等各個分支行業都在面臨重大考驗。但有危即有機,疫情下的隔離措施成為科技介入社會生活的催化劑,對各個行業進行了一場強制性的數位化洗禮,也為文旅行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 探索「文旅+」發展模式 帶動文旅購物消費——「好客山東 山東有禮...
    為做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好客山東·山東有禮」區域旅遊購物品牌建設,繼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省文化和旅遊廳已連續兩年舉辦「好客山東·山東有禮」文化和旅遊商品進景區活動。
  • 無為市文化惠民工程激活文旅融合發展
    無為市文化惠民工程激活文旅融合發展 近年來,無為市緊緊圍繞文旅融合發展理念,依託文化惠民工程,精心打造文旅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挖掘利用文化資源,打造文旅融合品牌。 以「濡水情」民俗文化展演活動、「鄉韻無為」地方戲曲展演為兩大品牌活動為載體,結合文化惠民活動,著力挖掘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文旅隊伍,以文化惠民文藝演出、鄉村春晚,新創劇目展演、廣場舞比賽等文體活動為主體,在鄉村旅遊景區、省級美麗鄉村、旅遊集聚地廣泛開展文旅融合活動。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山東考古的那點事》。
  • 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題會議 2020-12-22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鹽城!快來看,都說了啥……
    今天出版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為我市打call快來看看都說了啥本世紀初,他們從綠色生態發展的大趨勢中覓得了新路子。充分發揮東臺林工成熟技術,結合成片造林,一下子拿出1000畝田地,培育各類常綠苗木50萬株。千畝苗圃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寶盆,不僅陸續為林場賺取了6000多萬元,而且調動了林場員工面向市場調結構、綠色發展創效益的積極性。短短數年間,全場有4000畝生活田改種苗木,員工收入由此又上了一個臺階。
  • 山東文旅融合走向「縱深」 民眾樂享「詩和遠方」
    文化產業同樣如此,是調整經濟結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槓桿。」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鯤8日表示,該省產業融合發展態勢增強,康養旅遊、工業旅遊、體育旅遊和研學旅遊等新業態不斷湧現。山東省人民政府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十三五」時期文化旅遊發展情況。
  • 2020央媒這樣點讚章丘!
    」為題,對章丘區圍繞發展高端製造、生態旅遊、文旅融合產業集群等,崛起「科創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等「長廊經濟」,激發動能轉換與鄉村振興新動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進行報導。   光明日報點讚章丘  01  2020年5月17日,光明日報刊發《濟南章丘: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打造城市
  • 我市赴太原開展文旅推介活動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12月8日,由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支持的2020「暢遊內蒙古包頭」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活動走進「龍城」太原,開啟兩地文旅合作、共贏發展新徵程。活動旨在進一步開拓國內客源地市場,促進我市文旅市場復甦,帶動旅遊消費,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我市品牌形象,切實提高我市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 讓世界動聽起來——酷狗音樂的文旅融合探索之路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遊也會更加富有魅力。音樂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促進文旅融合的催化劑,同時也在文旅融合中得到反哺,逐步實現產業化。
  • 今天的浙江日報頭版頭條點讚湖州!
    今天,《浙江日報》頭版刊發文章《湖州探索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群眾滿意是答案》,報導湖州不負殷殷囑託,建設「重要窗口」。太湖之濱,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真切可感。傳承一種情懷 群眾有事「最多跑一次」 在德清縣矛調中心,一樓大廳牆上的3句話特別醒目:「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
  • 浙江發布實施意見 加快推進文旅融合IP工程建設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了解,《實施意見》指出,浙江將以文旅融合IP建設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推動文化和旅遊「雙萬億」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2年,全省文旅融合產品專利、商標、版權註冊申請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文旅融合IP原創衍生產品生產銷售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扶持一批成長型文旅融合IP,打造一批創新型文旅融合IP,推出一批示範型文旅融合IP;認定100個左右省級文旅融合品牌IP,其中10個為省級文旅融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