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源和商業正名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2021-01-05 開源中國

頭條君先說兩句。

看到某廠一高級技術專家說「沒本事才開源」,覺得這個說法太有趣了,便發了一條微博,感慨一下。

我其實沒有立場,僅僅是感慨,結果引來開源布道者、我一貫尊重的適兕老師憤慨,他好勤奮,立刻夜成此文,無情吊打我以及我這樣在他眼裡壓根兒沒有領會開源精神的「不幸者」。

我趕緊攬鏡自省,但同時稟性難移冒刺兒,例如兕老師說開源的技術是領先的,還舉了例子,我卻一邊看一邊搖頭。

自由和開源,開源和商業,開源精神和開源生意,是人性複雜性的最佳體驗場,很有趣。

以下為原文

靈感來自於一位神交已久的資深IT傳媒人士的微博,雖然看似稀鬆平常的一段內容,卻體現了時下大多數人對於開源認知的淺薄,使我不得不去專門寫一篇文章來為開源正名。不吐不快、如芒在背。

起因

上海出差的路上,打開新浪微博,不經意剛好刷到了這麼一條:「聽到一種說法,『沒本事才開源,是為了跟領先者競爭才開源』,有點意思,為什麼開源?Linux的誕生是為了以一種區別於傳統『大教堂』模式的『集市』模式提升軟體開發效率以及質量,佔領Unix市場純屬意外。後來變了,Android為挑戰iOS而存在,被kill掉的是諾基亞;OpenStack 為挑戰AWS而存在,受傷的是VMware。」

下面截圖:

類似的話,我聽的太多了,我一般懶得理會,此次看到的卻是鼎鼎大名的@葑菲daffodil,甚至是@陳沙克竟然也調侃認同,我有點坐不住了,以開源布道師自居的我,必須為開源正名,於是有了此文。至於我對這段話的批判見文章末尾。

觀點

開源就是開源,和商業無關

和商業有關的開源,是被為了蒙蔽不明真相的人們的商人們強行牽扯上的

開源擁有領先的技術,不是「沒本事」

Android不是為了 iOS 而存在,OpenStack 也不是為 AWS 而存在

諾基亞的失敗,與VMware的市場下滑和開源的關係是有,但不大,甚至他們都曾試圖利用開源來突圍

開源是未來,因為以人為本

論述

較真,這個詞,在本土已經快成了一個悲情的代名詞了。這是個缺乏較真的時代和環境。而這些卻每時每刻不是你所處的身邊的人而存在的,抬起頭來,看下你的四周圍,就是找不出一個較真的人來。那麼,我的正名的意義也在於此。

歷史是複雜的,世界更是如此。你必須去以嚴謹的學術精神去對待這些誤解,然後抽絲剝繭的去尋找說服世人。

開源的意義

追溯開源的歷史,其實是一部人類美好品質勝利的歷史,是一部從壟斷到解放的歷史,然而湊巧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成就了一些商業的企業,而且最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有了穩定、可靠、不菲的收入。畢竟人類的近代史,其實就是商業所驅動、資本所驅動的歷史。

讓我們回到上世紀70年代,畢業於MIT的理察 斯託曼在貝爾實驗室做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當他和同事索要一份印表機驅動程序原始碼的時候遭到了拒絕,要知道Unix下是Hacker精神所驅動,默認情況下,代碼是公開和共享的。而這次拒絕徹底的改變了軟體的歷史。

隨後,斯託曼發起了GUN項目,開啟了撰寫自由軟體的宏偉目標,並在1982年成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會,至今仍在推動著軟體的代碼應該被全人類共享的偉大目標而奮鬥!

「自由的代價是昂貴的,向來如此! 」  —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

斯託曼以其強大的毅力和崇高的目標,當然也擁有高超的編碼能力,開始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項目,如GCC、Emacs等,但是在內核方面卻進展不大,時代總是存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巧合,1991年,還是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的Linus,發起了一個作業系統內核的項目,隨後發布的0.9叫做Linux,Linux和GNU的組合,可以形成完整而強大的作業系統功能,完全可以替代掉處於各大公司壟斷的Unix 作業系統,這讓很多人興奮起來了。

GNU/Linux一發不可收拾,隨著網際網路時代、雲計算時代、大數據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Linux集全球智慧,赫然屹立於世界,運行在我們所處世界的各個角落:智慧型手機、智能家電、天氣預報運算、金融股票市場、汽車……

受Linux的成功的影響,引起了一些人Hacker們的好奇,最為著名的就是Eric S. Raymond ,開始探索這樣的軟體開發模式,並在1999年,以一篇《大教堂與集市》橫空出世,也直接影響了被微軟捆綁IE瀏覽器逼到牆腳的 NetScape 開源的真正動力。微軟免費的市場策略,讓Navgaitor 漸漸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市場。而沒有人願意web的標準被某一個具體的廠商所壟斷。而這才是 Firefox 後來積極發展的真正意義。

開源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默認的方式,最為經典的故事,莫過於微軟:微軟在1998年,時任CEO的鮑爾默痛斥Linux是癌症,而今年新上任的CEO 稱:Microsoft love Linux,並開源了.NET框架、Azure 容器引擎等等一系列重量級的項目。再看國內的IT巨人華為,成立開源能力中心,贊助Linux基金會、OpenStack基金會,在OSCON上強勢KeyNote,主導開源項目OpenSDS、OnLab(SUN)等等舉措。

開源和商業模式

沒有哪家公司從開源本身賺到了錢,迄今為止,可以分析下現有的開源的幾種商業模式:

賣報紙模式,即訂閱模式,提供服務與支持。成功案例:紅帽

軟體即服務模式,軟體開源,服務收費。成功案例:WordPress

開放核心,插件/外掛付費,類似共享軟體模式。成功案例:cloudera

間接賺錢模式,成功案例:IBM、Intel、Google、AWS、FaceBook

再返過頭來看,以開源項目為背景的相關技術人員:開發者、架構師、技術支持、技術諮詢、布道師等等,受益頗多,首先,隨著各家使用開源的項目,個人不會被某個公司捆綁,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薪資籌碼,第二,還造就了很多新的崗位,首席開源官(Chief OpenSource Office)、社區經理等等。

開源本身並不能夠賺到錢,因為它讓所有人垂手可得。原始碼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任何公司去也不應該去強行收取過去商業軟體的許可費用。

開源的技術是領先的

隨意舉幾個例子來論證這個論點:

Docker, 容器技術或者是作業系統虛擬化的技術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商業產品如OpenVZ等,但是Docker絕對是勝利者,因為它已經是事實上的標準。開源的對手有LXD和Rocket,閉源產品是沒有人考慮的。

TensorFlow,Google開源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框架,剛剛在前幾日度過了它的一周年生日,看看它的成就吧:TensorFlow 開源一周年,DeepMind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真是讓它風光了一把。

Hadoop生態,在大數據領域,很難再找到一個能夠和Hadoop生態相媲美的項目或產品了,Spark、Hive、Kylin等等,甚至有人認為是Hadoop成就了今天的Apache社區。

……

Android,OpenStack

Android 和 iOS 都是基於開源的作業系統內核

Android 從來不是為了對抗 iOS 而生的,同樣是智慧型手機,一個走開放的路線,一個走封閉的路線。本無可厚非,至於商業上的勝負,那也很難說,Google 似乎從Android直接的盈利機會不多,賺錢的生意更多看到是三星、華為、HTC、小米之類的手機製造商。

話再說回來,Android也罷,iOS也好,基於的作業系統內核都是開源的,Android基於Linux,iOS基於Darwin(BSD),而Linux和BSD都是開源的,再說開發語言,Android是基於Java,iOS是基於Swift,後者也是開源的程式語言。

再說回來,Android 是2003年開始的項目,而Jobs有iPhone的想法時是2005年。

OpenStack 發展概要

OpenStack最初的發起者是RackSpace和NASA,前者貢獻了項目Swift,後者貢獻了Nova,但是後來OpenStack的發展模式,已經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期,成為了既Linux項目之後,最大的開源項目,而其中的一個關鍵決策就在於成立了OpenStack基金會。

不可否認的是,在公有雲市場上,AWS 是領導者,也是雲計算產品事實上的標杆,但是,私有雲市場是另外一番天地,至今還無人能夠撼動OpenStack的佔有率,儘管這個和虛擬化管理會有一些令人疑惑的地方。但是Gartner對此有明確的解釋,大家不妨找出今年的報告看看。

諾基亞、VMware 純屬躺槍

諾基亞手機業務,昨天還是人人持有,Connect People,今天幾乎消失殆盡。沒有抓住智慧型手機這個快速發展的契機,這個是可以用熊彼特的顛覆性創新解釋的清楚點,或許正是因為Nokia在前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佔有率,導致他發展緩慢。這個歷史上的案例數不勝數:柯達的膠捲相機被數碼顛覆、索尼的CD隨身聽被iPod顛覆。

另外,諾基亞也在發展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收購QT所屬公司 Trolltech ASA,並在2010年發布Nokia Qt SDK,要知道這是和Android一樣的框架。很可惜,晚了那麼幾步。

說到VMware,不應該在這裡出現,無論從技術角度,開源布局、還是商業境況來講,VMWare都不應該出現在這裡。AWS、OpenStack、VMware 這三個名詞放在一起都是非常蹩腳的事情。AWS是公有雲,OpenStack是開源的IaaS平臺項目,而VMWare是一家成功的虛擬化管理平臺的市場領導者。VMware布局Spring 開發框架,後來發展為PaaS的Cloud Foundry絕對是開源布局的經典案例,值得業內人士、欲擁有戰略眼光的人崇拜不已。

說到可能威脅到VMware業務的,可能就是近來崛起的容器:以Docker為核心的一系列作業系統虛擬化生態。儘管VMWare也很早就在Docker上、編排工具上布局,但是,仍然難以逃脫熊彼特的顛覆性創新理論。

開源是未來

上周福布斯發表了一篇文章,Apple 將加大開源的力度,回顧下今年的開源大事件,比如沃爾瑪、耐克等傳統公司加入開源陣營、微軟擁抱Linux、華為發布SUN和OpenSDS、Linux基金會新成立了區塊鏈、CNCF等子組織……其實,今年的信息技術界有一個關鍵詞:開源,幾乎每天都有重量級的公司開源重量級的項目:Netflix、Linkedin、Amazon、Google、IBM……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技術日新月異,企業得找到最能學習的人才,而不是現在掌握了什麼的人才!我想引用一句話,最貼切不過了:

In a world fueled by developers, enterprises must speak their language: open source code.

結語

國人受體制化太過於嚴重,思維嚴重受阻,這需要一個歷程。但也要心存希望!

作者介紹

適兕,正式名李建盛,開源文化布道者,技術翻譯,開放雲精選創始人,對分布式、集群系統有濃厚興趣,現UMCloud開源布道師。譯作:《雲落誰家?OpenStack基於場景的架構設計實踐》

來自:頭條科技微信公號 作者:適兕

相關焦點

  • 開源軟體及國內發展現狀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作者:魏永明1 開源是大勢所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和相關企業的興起,開源軟體在作業系統、編譯工具鏈、資料庫、WEB伺服器、行動作業系統等各個方面已經成 為主流。
  • Rocky Linux 成立開源基金會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近日,以 CentOS 創始人 Gregory Kurtzer 為首的 Rocky Linux 團隊宣布圍繞該項目成立開源基金會,全面推進項目發展。
  • 滴滴開源首次發布年度報告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開源項目種類也從單一的前端項目,擴大到覆蓋資料庫、小程序、移動開發、前端、架構、中間件、雲相關和運維監控等技術領域。今天給大家總結下滴滴2018年開源工作,很多開源項目值得大家關注。Spark, Yarn,Flink,Druid.io等項目貢獻了53個patch,有1個PMC,2個Committer,滴滴持續向OpenMessaging社區貢獻多個patch,產生1個TSC,同時主導了RocketMQ重大改進RIP-7的設計和開發,滴滴向Linux內核貢獻了15個patch,向QEMU社區貢獻了3個patch,向DPDK等社區貢獻了5個patch,向Ceph社區貢獻了20多個patch
  • 開放源碼是開源軟體嗎?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Open Source的來歷1997年,埃裡克·雷蒙(Eric Raymond)出版其著作《大教堂和市集》,探討黑客社區與自由軟體原則。
  • 盤點8 款好用的開源商城系統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全球電子商務巨頭Amazon當家人貝索斯說過,「在現實世界的商店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而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技術,技術,技術。」
  • 開源史上的八大交易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前些日子,InfoWorld的Test Center揭曉了本年度開源相關5個大獎:最佳開源應用程式、最佳開源應用程式開發軟體、最佳開源軟體、最佳開源網絡軟體和最佳開源平臺與中間件。本文將講述開源史上8大交易。
  • 每個程式設計師都該了解的開源世界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不過,技術的圈子終究是沉穩和低調的,他們站在聚光等下不遜於明星網紅,同樣能爆發出耀眼的光芒,繁華落盡,春哥和一群 OpenResty 社區的小夥伴們又默默回到江湖裡那一片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地,繼續設計引擎,編寫模塊,敲擊鍵盤,推廣技術。可能有人會跟我一樣有過疑問,這些捐款到底用來做什麼呢?這其實在 InfoQ 的《錘子手機發布會提到的 OpenResty 是什麼?》
  • 四大理由 將開源ERP軟體拒之門外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如某個原材料A,其有兩個供應商甲與乙,價格分別為6.6元與6.7元,企業設定的 標準價格與列表價格為6.5元(採購參考價格),但是,在實際生成採購單時,無論是向甲供應商還是向乙供應商採購,帶出來的價格竟然都是6.5。這是在讓 我想不通,軟體設計者為何如此設計,我想,這應該是一個軟體的BUG。沒辦法,我只好來做一回產品設計工程師,把這個BUG解決了。 這些漏洞真是數不甚數。
  • .NET 開源一年以後...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微軟已經開源 .NET framework 的核心部分一年多了,之前 Scott Hanselman 做了一個 非常好的原始碼分析工具,基於微軟的 Power BI 實現。
  • 微軟開源大數據框架 REEF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在本周一的國際知識挖掘與數據發現大會上,微軟信息服務首席技術官Raghu Ramakrishnan透露微軟計劃近期內開放其大數據框架REEF(Retainable Evaluator Execution
  • 5款 Gmail 的開源替代品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本文主要介紹 5 款 Gmail 的開源替代品。RoundcubeRoundCube Webmail 是一個基於瀏覽器,支持多國語言的IMAP客戶端,操作界面看起像一個桌面應用程式。它提供一個e-mail客戶端應該具備的所有功能包括 MIME支持,地址薄,文件夾操作,信息搜索和拼寫檢查。RoundCube Webmail採用PHP+Ajax開發並且需要MySQL資料庫來存儲數據。
  • 26 款開源網絡管理工具推薦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下面將為大家介紹的26款網絡管理工具皆為開源產品,不僅功能強大,而且使用成本極為低廉(甚至無需成本)。
  • 騰訊開源軟體鏡像站上線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騰訊開源軟體鏡像站(Tencent Open Source Mirror Site)已於近日上線,其官方名稱為「騰訊雲軟體源」,由騰訊雲提供支持。
  • 盤點微軟最應該開源的 15 款產品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Media Player擁有不少Groove音樂播放器或電影和電視視頻播放器所缺乏的功能,比如皮膚和插件支持。如果微軟不想在為Media Player帶來更多的新功能,它可以將其交給開源社區打理。但考慮到MSN的即時信息要比Skype聊天穩定得多,微軟可以將前者的客戶端開源,而開源社區或許可以將其變成一個總是顯示你最新信息的工具。
  • 10 大引導世界技術革新的開源項目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
    成千上萬個開源項目為我們帶來各個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其中有一些項目的規模非常小,它們在大多數項目都是大規模、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顯得格外突 出。在浩如煙海的開源項目當中,Linux專家Jack Wallen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10名個開源項目,讓大家了解它們對全球技術創新做出的卓越貢獻。
  • 難道開源軟體只能講道義?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
    開源軟體的成長之路上也曾變更過姓名,因為最初的Free Software不僅是自由的的含義,同時也是免費的;為了避免人們將Free Software誤以為是免費、廉價、低級的軟體,Free Software在1998年正式更名為Open Source,並沿用至今。毋庸置疑,開源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技術。
  • 音樂家們的開源工具箱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社區
    而音樂項目,特別相當一部分專門面向Linux作業系統的項目,也在開源社區當中蓬勃發展,足以幫助音樂家們藉此完成編碼並作為處理日常工作的強大生產工具。除了各類軟體之外,還有一系列相關音樂製作項目,大家可以利用這些基於知識共享許可協議的免費樣本完成數位音樂創作,而CASH Music等項目則通過降低入門門檻吸引到更多愛好者的廣泛參與,從而推動了音樂產業的進一步拓展。
  • gRPC首頁、文檔和下載 - RPC 框架 - OSCHINA - 中文開源技術交流...
    gRPC 是一個高性能、開源和通用的RPC 框架,面向移動和 HTTP/2 設計。目前提供 C、Java 和 Go 語言版本,分別是:grpc, grpc-java, grpc-go. 其中 C 版本支持 C, C++, Node.js, Python, Ruby, Objective-C, PHP 和 C# 支持.
  • Tungsten Fabric中文社區成立 為開源雲網絡提速
    Tungsten Fabric中文社區創始會員在啟動儀式上開源網絡大勢所趨「混合雲和多雲架構,包括軟體定義網絡的應用,已經是非常明確的技術潮流。我們還要抓緊時間,在新的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專門成立一個中文的開源雲網絡社區,我覺得非常及時和有必要。」?
  • 開源中國社區:2014 年國產開源軟體 TOP 100
    近日中國最大的開源社區「開源中國(OSCHINA)」根據軟體的訪問、收藏、下載等多個角度,評選出100 名最受歡迎的國產開源軟體。開源中國社區成立六年多來見證了國內開源環境蓬勃發展,國人從使用到貢獻到推出自己開發的開源軟體,很多國產開源軟體還受到國外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