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我們黨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貫穿和體現在《建議》關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戰略布局和各項工作部署之中。把握好「五個堅持」,是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建議》的關鍵。
充分認識「五個堅持」的重大意義
「五個堅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新經驗的科學結論。重視總結並善於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沉著應對,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積累了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寶貴經驗。「五個堅持」把新的實踐經驗上升為新時代新階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和堅持的重要原則,是我們黨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又一最新成果,極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五個堅持」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發展環境,在更高起點上迎接新挑戰、奪取新勝利的政治智慧和戰略定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從國內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結構性、體制性和周期性的矛盾並存,社會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五個堅持」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高超領導藝術和政治智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勇於直面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敢於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歷史擔當、戰略定力和堅定信心。
「五個堅持」體現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是實現「十四五」時期奮鬥目標的基本遵循和根本保證。「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建議》牢牢把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一邏輯主線,準確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新」的主要目標,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新」的主要目標,在指導原則上體現和貫徹了「五個堅持」的要求;而實現好「六個新」的主要目標,更需要把「五個堅持」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科學把握「五個堅持」的內涵
「五個堅持」從發展的制度優勢和根本保證、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發展的基本路徑及科學方法等四個維度,集中揭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新階段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是一個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優勢和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從領導制定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國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關鍵,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根本保證。《建議》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階段的使命擔當,充分彰顯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始終不變的根本立場、執政理念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建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根本目的,明確回答了新時代新階段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這個根本問題。
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路徑。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並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為此,《建議》把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貫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戰略部署之中,突出新發展理念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作用,突出改革創新這個根本動力,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對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堅持系統觀念,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動新時代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宏大而壯闊的系統工程,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在國際國內深刻複雜的發展變化和相互聯繫的大環境中,來系統分析、把握、謀劃和組織。《建議》無論是在形勢的判斷,基本思路、主要目標的確定,還是各項重大任務部署上,都突出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體現了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判斷上,辯證把握「危」與「機」;在基本思路中,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在發展要求上,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機統一;等等。在《建議》起草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起來,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有機銜接起來,科學把握和處理繼承和創新、政府和市場、開放和自主、發展和安全、戰略和戰術的關係,體現的都是系統觀念和系統思維。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創造新偉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科學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衝鋒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就是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五個堅持」為基本遵循,以「六個新」為主要目標,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偉業。
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完善黨集中統一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督促檢查和問責機制,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確保《建議》的各項戰略部署落地生根。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切實把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要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提高各級幹部的專業化水平,強化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部活動之中,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旗幟鮮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對黨忠誠和為民造福、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有機統一起來,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把為人民的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樹牢系統觀念,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保持戰略定力,著力防範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重大風險,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張藍圖幹到底,譜寫新時代新階段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
(原載《新湘評論》202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