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物理與電子學院把守護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學校和學院的統一部署,大學物理教研室啟動「直播+在線輔助」的教學方式,各位老師迅速行動,積極與雨課堂、智慧樹、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充分溝通,結合課程特色制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方案,探索開展生動有趣、形式多樣、質量過硬的線上教學活動,真正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確保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大學物理》課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科生的公共(通識)必修基礎課程,也是學院混合式教學的重點建設課程。線上直播只有很少的老師有相關經驗,教研室要求每位老師都要充分的熟悉上課內容,認真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料,學習線上教學經驗、思考線上教學方法。每位老師都選擇了在線共享平臺的課程和教育部評定的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輔助《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授課前,老師們首先根據本學期課程表,結合混合式教學方法制定教學日曆,確定教學方式以及線上線下授課內容,確保教學有序進行。隨後,老師們將製作好的PPT、電子教材、圖片視頻等線上教學資源上傳雨課堂或者學習通等平臺,同時建立授課班級微信群或者 QQ 群,便於學生管理和互動。提前到直播平臺進行演練測試,根據個人需要靈活選擇「騰訊課堂」、「釘釘直播」以及「QQ群課堂」等平臺。另外,思政元素一直是《大學物理》課程的亮點之一,教師在準備課程資料的同時將抗「疫」期間的優秀素材融入課堂教學,將課堂教學與課程思政、智育與德育牢牢結合起來,在「虛擬」課堂中一如既往的「教書育人」,做到「停課不停育」。
線上教學已有月餘,如何實現線上教學的「翻轉課堂」是教師們著重思考的問題,而經驗缺乏以及直播中間卡頓延遲也給線上教學帶來巨大挑戰。為此,老師們花費大量時間不斷學習,製作教學課件、豐富教案內容、設計互動問題並動手製作小視頻,為提高線上教學質量不斷做出新的嘗試和努力。
學院線上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在家不能很好的把握學習時間,希望和老師互動交流,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滿足學生需求就是老師的努力方向。為了有效的調動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互動,老師們用心良苦,辛勤付出。任鳳竹老師將自己收集的視頻資料上傳相關網站讓學生預習、自學並分組討論,還開設悟理拾趣專欄,收集各種趣味物理視頻資料以及學生可以就地取材製作的物理小實驗。身為科幻愛好者的李若平老師更是發揮優勢,和學生一起挖掘了不少科幻小視頻,她採用一次直播一次慕課輔助教學穿插進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批改作業看重思考過程,每節課後有小測試,每周都有測驗,以此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張婷老師常使用不同的籤到方式,如數字、笑臉、字詞等等活躍課堂氣氛,並鼓勵學生連麥露臉回答問題。課下要求學生做一些生活小實驗,如表面張力實驗、凸透鏡和望遠鏡實驗等,讓學生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體會物理原理。能熟練操作多種教學軟體張光彪老師發現釘釘、騰訊會議以及雨課堂等平臺沒有回放功能,就把自己製作的教學視頻分段上傳到了Bilibili,方便學生隨時回看學習。
別樣的講臺,不忘的初心
在忙碌而有序的線上教學進行的同時,教研室依然堅持兩周一次的教學研討會。2月27日,本學期第一次教研會由杜明榮老師主持,主要圍繞開學以來線上課程的不同形式。各位老師分享了各自線上課程的經驗體會以及課程相關的互動精彩截圖等等。為了高質量的完成線上教學,老師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嘗試了各種方法,克服種種困難,並創造性地解決很多實際問題。3月12日下午由康緲老師組織開展了第二次教研活動暨三月份主題黨日活動,研討主題是如何將抗「疫」期間的優秀思政素材融入課堂教學。圍繞這一主題,大家暢所欲言。有的老師通過介紹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北鬥擔當的科技抗疫的跨界先鋒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體會我國自主研發導航系統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還有老師將疫情相關科普知識的介紹融入課堂,並將法制意識、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情懷等融入課程教學,做到育人潤物細無聲。老師們還提出開展「頭腦風暴」,精心設計、精準對接「課程思政」元素,全面提升課程教學的育人意識和育人功能。
此次線上教學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學院也以此為契機,組織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線上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總結優秀思政案例。在以後的工作中,教師將更加注重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高質量線上教學,深刻理解混合式教學的要素;認真組織、潛心研究,持續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改革,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學習過程,實現主動學習,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